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269125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篇).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为主,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意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使孩子们形成开朗自信大方宽容有爱心,有理想,有目标的合格小学生。二、学情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浅显的认识,养成了的好的习惯,社会生活范围的,认识社会和品德的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学生乐于本课程的学习,能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三、教材分析: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

2、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发展自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道德判别能力,为成长为具备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四、教学目标:1、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个人的权利和义务,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懂得规则、法律社会公共生活的意义。3、尝试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的判断和选择。4、学生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

3、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五、教学方法:1、把握课程,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多种教学活动,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学生已经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有机起来,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向社会延伸。2023年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

4、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

5、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

6、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四、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五、课时安排一周两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