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勘查手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268866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热岩勘查手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干热岩勘查手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干热岩勘查手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干热岩勘查手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干热岩勘查手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干热岩勘查手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热岩勘查手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干热岩一、什么是干热岩干热岩(HDR ,也称增强型地热系统(EGS,或称工程型地热 系统,是一般温度大于200 C,埋深数千米,内部不存在流体或仅有 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成分可以变化很大,绝大部分 为中生代以来的中酸性侵入岩,但也可以是中新生代的变质岩,甚 至是厚度巨大的块状沉积岩。干热岩主要被用来提取其内部的热量,因此其主要的工业指标是岩体内部的温度。二、干热岩资源的成因类型根据地壳结构和成因机制,中国干热岩资源主要可分为高放射性 产热型、近代火山型、沉积盆地型及强烈构造活动带型。1、高放射性产热型干热岩资源:类似于法国 Soultz地区及澳大利亚Cooper盆地等高放射性

2、花岗岩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表及 地壳浅部发育许多大型的中生代酸性花岗岩类岩体,该类岩体具有较高的放射性产热特征,在壳源产热和幔源产热均理想的情况下大地热 流值可超过100卩W/m2在覆盖层理想的地方,可以获取理想的干热 岩资源。高放射性产热干热岩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如广东、 福建、江西、海南以及广西部分地区,以燕山期大范围形成的酸性岩 体为赋存体形成干热岩资源区。2、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具有基岩覆 盖层较大、表层地温梯度较大、增温稳定的特点。深部热源向上传导 到达覆盖层时,由于沉积覆盖层热导率小的特点,阻止了热量的散失。 本类干热岩资源虽然地表热流值并不太高

3、, 但由于热量在浅部的聚集, 其底部基岩岩体温度可以达到150C以上。沉积盆地型干热岩资源主 要分布在关中、咸阳、贵德、共和、东北等白垩系形成盆地的下部,由于沉积覆盖层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通常和水热型地热田共生3、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和火山活动密切相关。国际上很多知名的干热岩资源区均属于这种类型。受底部未冷却岩浆的作用,地表具有明显的水热活动现象。通常在较浅的地方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温度。近代火山型干热岩资源分布在中 国腾冲、长白山、五大连池等地区。其热源特征和底部岩浆活动历史 和岩浆活动特征密切相关。4、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源: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 源分布在青藏高原

4、。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样板块的挤压,新生代以来青 藏高原逐渐隆升,局部有岩浆底侵的存在,在这些区域可能形成理想 的干热岩资源。受构造活动的影响,自第四纪以来,西藏高原受到南 北向强烈挤压,随着地质应力的变化,早期以东西向展布为主的构造 格局逐渐遭受破坏,产生了一系列的北西向走滑断裂及近南北向的张 性和张扭性的活动构造带。在这些近南北向断裂带内现代地热活动强 烈,又以那曲一羊八井一多庆错活动构造带和查去俄一古堆一错那构造带最为显著。查去俄一古堆一错那构造带内由南往北有错那、 古堆、 日多、沃卡、松多、查去俄等中一高温地热显示区。这些地区可作为 强烈构造活动带型干热岩资源的理想前景区。三、寻找干热岩的

5、勘查工作步骤首先是收集地、物、化、遥、地热等各种区域性资料;通过对所 收集资料进行分析,选择有远景的地区开展地质调查、物化探、深部 钻探工作,然后对岩心进行米样、对钻孔进行测温,获取各种有用信 息。最后通过实际工作成果,结合收集相关资料对干热岩资源进行评 价。四、干热岩勘查手段和要求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依据勘查地的具体条件,有选择地选用航 卫片解译、地面地质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热地质 钻探及岩、土、水实验测试等综合手段。1. 航卫片解译主要使用于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的初期,配合地面地质调查工作 进行,通过最新航卫片图像的解译,判断工作区地貌、地质构造基本 轮廓及其隐伏构造,工作区

6、及其相邻地区地面泉点、泉群、地热溢出 带及地表热显示的位置,地表的水热蚀变带分布范围,为开展地面地 质调查提供依据和工作方向。2. 地质调查在航卫片解译及充分利用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通过 调查,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的成果、难点;查明工作区的地层时代、 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地热形成的地质条件;查明地表热 显示的类型、规模、分布范围及其和地质构造的关系;选定进一步工 作的重点地区,为下一步的勘查工作提供依据。3. 地球化学调查使用于干热岩地质勘查工作的各个阶段, 主要是:采取工作区及 其周边地区的地热水(井、泉)、常温地下水、地表水样进行化验分 析,对比分析彼此的关系;利用地热水

7、中特征离子(组分)如氟、二 氧化硅等高于常温地下水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圈定工作区内的地热异 常区的范围;测定工作区内代表性地热水(井、泉)中稳定同位素(18O 34S、2H)和放射性同位素(3H 14C)含量,推断地热水的成因和年 龄;分析研究代表性地热水(井、泉)中特殊组分(SiO2、K、Na Mg等的含量变化,进行温标计算,推断深部热储温度;对地表岩石 和钻孔(井)岩心中的水热蚀变矿物进行取样鉴定,分析推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发展历史等。4. 地球物理勘查是干热岩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应在干热岩勘查的 各个阶段进行。主要是:圈定地热蚀变带、地热异常范围和热储体的 空间分布;确定地热田

8、的基底起伏及隐伏断裂的空间展布, 圈定隐伏 火成岩体和岩浆房位置;一般利用地温勘查圈定地热异常区;利用重 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和凹陷)及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利 用磁法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和隐伏火成岩体的分布、厚度及其和断裂 带的关系;利用电法、a卡、210PO法圈定热异常和确定热储体的范 围、深度;利用人工地震法准确测定断裂位置、产状和热储构造;利 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高温地热田的岩浆房及热储位置和规模;利用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地球物理勘查成果,是作为地热钻探井布置 的重要依据。5. 深部地质钻探干热岩资源勘查工作最重要也是耗资最多的手段, 用于查明干热 形成的地质条件、准确确定热储层

9、的空间分布及其开发利用条件, 查 明热储的压力、温度、水位、地热流体的流量及质量,获取计算评价 地热资源的各项参数。钻探深度一般应达到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热储层 底界或当前技术经济合理的开采深度内;钻探控制网度视勘查工作阶 段不同而定,钻探井位的确定应进行严格审定。 钻探工程必须确保工 程质量,取全取准各项资料。6. 地热水、土、岩实验分析在地热资源勘查中,应比较系统的采取水、土、岩等样品进行分 析鉴定,以获取热储的有关参数。为评价地热水水质,应进行地热水 的全分析(主要阴、阳离子和 F、Br、丨、SiO2、B、H2S、微量元素(Li、Sr、Cu Zn等)、放射性元素(U Ra Rn)及总放射性的

10、 分析,对温泉出露点和浅埋热储,还应增加污染指标(酚、氰等)的 分析;为研究地热水的成因、年龄、补给来源等可视条件进行稳定同 位素(18O 34S 2H)和放射性同位素(3H 14C)的测定;为确定 热储的密度、比热、导热率、渗透率、孔隙度等物性参数,则应选取 代表性岩、土试样进行分析测定。四、部分勘查工作手段的目的1、地球物理方法:具体的是采用热红外遥感、高精度航磁测量、 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技术、地震勘探、大地电磁测深、放射性 丫能谱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手段。 热红外遥感:圈定地热场。遥感解译:判断地热田地貌、地质构造基本轮廓及其隐伏构造, 地热田及其相邻地区地面泉点、 泉群、地热溢出

11、带及地表热显示的位 置,地表的水热蚀变带分布范围,为地热田地面地质调查提供依据和 工作方向。 高精度航磁测量:确定水热蚀变带位置和隐伏火成岩体的分布、 厚度及其和断裂带的关系。 大地电磁测深:利用磁大地电流法确定高温地热田的岩浆房及 热储位置和规模;确定基岩面的埋深、断裂的发育程度。 天然地震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揭示工作区中上地壳速度结构的 横向不均匀性,反映了区域内不同构造单元的地震波速度结构特征。 显示研究区内山脉、盆地等构造单元的分布特征。 地震勘探:利用人工地震法准确测定断裂位置、产状和热储构 造;利用微地震法测定活动断裂带。 放射性丫能谱测量:丫能谱测量可用来勘查放射性矿产:铀、钍矿,

12、钾盐矿等;岩性分类和地质填图;勘查水资源;工程地质中确 定裂隙、断层。寻找各种非放射性矿产(金矿床、铝土矿、油气田等); 放射性环境评价。主要用于地质填图,推断铀、钍成矿区的位置,寻 找和放射性元素分布有关的某些非放射性矿产资源。丫测量还可以在钻孔中进行,即用辐射仪在钻孔中测量岩矿石的天然 丫射线强度, 以寻找地下深处放射性矿床。有 丫测井(总量)和能谱测井两种。 重力测量:利用重力法确定地热田基底起伏(凸起和凹陷)及 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查明工作区内引起重力异常的地质体的形态、 部位、性质、深度,发现和圈定工作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深 大断裂,寻找形成干热岩体最有利区域。2、深部钻探:采用深部钻探工程,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层序;控 制构造的发育程度;了解覆盖层的保温隔热条件,取得有代表性的热 物性参数评价干热岩资源开采技术条件。3、岩心采样:了解岩石的密度、岩石生热率、岩石比热容、岩石热导率、岩石比热容等、岩石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4、测井:对全孔进行井温、井斜及井径测量;终孔后对主要目的层段进行稳态测温。对全孔进行分阶段多参数测井工作,进行全孔 岩性解释,进行视电阻率、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声波等参数测量。 划分全孔地质剖面、裂隙发育带及破碎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