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268662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篇).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一、运用中的变电设备及建筑物发生异常,虽能继续使用,但影响安全运行,均称设备缺陷。二、设备缺陷的分类和处理期限:1.危急缺陷:直接威胁安全运行,若不及时处理,随时会造成设备或建筑的损坏,发生人身事故及停电事故。危急缺陷处理不得超过_小时。2.严重缺陷:严重威胁安全,不及时处理,暂时可以运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不消除,可能造成设备损坏和发展成危急缺陷。严重缺陷处理不得超过_天。3.一般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较长时间坚持运行者。一般缺陷可列入检修计划处理,年度消除率应在_以上。三、设备缺陷的鉴定、登记及报表:1.运行、检修、试验及各级管理人员发现缺陷,均由运行人员在“缺

2、陷记录簿”内进行登记。2.运行人员发现的危急和严重缺陷,要经站长(值长)鉴定定性,由发现人进行登记。3.严重、危急性缺陷,应用电话立即通知上级供电部门鉴定后,组织人员检修。一般缺陷可在缺陷月报中填报。4.上级供电部门得到各类缺陷报告后,应记入“设备缺陷记录簿”,并填写“缺陷通知单(表)”交检修、试验等有关单位处理。5.修试单位在试验中发现的缺陷,也应通知运行人员或填写“缺陷通知单”交变电站和有关单位,由运行人员登记。四、处理后的缺陷,应经当值长验收,确认缺陷消除后,在“设备缺陷记录簿”验收栏内签注意见并签名。各单位处理缺陷后,应将“通知单”的“回执”在规定时间内返回通知单位。五、变电站缺陷应进

3、行闭环管理(附流程图):发现缺陷-缺陷记录本-缺陷月报-工作票(操作票)-运行记录本-设备检修试验记录(报护及自动化装置工作记录)-消除缺陷变电站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范文(二)一、目的加强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消缺率和消缺质量,进而提高设备的可用率和健康水平,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本标准规定了设备缺陷管理的职责、设备缺陷的发现和登录、检查确认、消缺后的报告、后续管理、缺陷验收及缺陷的统计与考核等内容。二、设备缺陷:是指设备出现了性能、零部件、及消耗偏离原设计标准或规定要求。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应确认为设备发生了缺陷:1)设备或部件的损坏造成设备的被迫停止运行或安全可靠性降低;2)设备或系统的

4、部件失效,造成渗漏(包括汽、水、气、煤、灰、油等);3)设备或系统的部件失效,造成运行参数长期偏离正常值,接近报警值或频繁报警;4)设备或系统的状态指示、参数指示与实际不一致;5)由于设备本身或保护装置引起的误报警、误跳闸或不报警、保护拒动;控制系统联锁失去、无原因起动或拒绝起动;6)对设备进行定期试验时发现卡涩、动作值偏离整定值;7)对设备进行检验性试验时,发现反映设备整体或局部状态的指标超标,或有非正常急剧变化;8)设备或部件的操作性能下降,动作迟缓甚至操作不动;9)设备运转时存在非暂时性的异常声响、振动和发热现象。2、暂不能消除缺陷。是指必须在机组停用后才能消除的缺陷或没有消缺所必须的备

5、品备件的缺陷或需要进一步观察、分析才能确认的缺陷,且暂时不会对设备、系统或人身安全构成立即的危害,也不会给运行经济性带来严重损失的设备缺陷。3、消缺陷。是指除暂不能消除缺陷外的其他设备缺陷。4、重复发生的设备缺陷:是指主要设备上同一缺陷在一年内重复发生;主要辅助设备上同一缺陷在_个月内重复发生;辅助设备上同一缺陷在_个月内重复发生的缺陷。5、设备缺陷分类1)重大缺陷。是指直接导致无备用的主要辅助设备停运、主设备降出力或停运的缺陷。2)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外的缺陷。三、管理职责1、生产部职责1)通过巡检、操作和运行分析发现并登录设备缺陷,提出消缺要求,采取运行措施,为消缺工作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6、,做好设备缺陷的验收工作。2)在设备缺陷未消除前_设备操作员加强检查监视,采取措施防止缺陷造成的影响扩大。3)对发现的重大缺陷,及时通知设备专员、维修人员到现场消缺。4)及时对已消缺陷进行验收,恢复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5)对运行人员发现缺陷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对缺陷发生后的处理工作进行分析,以提高运行人员处理缺陷的能力。2、维修部职责1)负责_消缺工作,协调专业和部门间的配合,督促消缺工作安全、及时、高质量完成。2)在维护、保洁工作中检查设备状况,发现和登录设备缺陷,并开展自查自消工作。3)对所管辖设备负责按月、分专业统计缺陷发生数、计算消缺率、平均消缺时间和消缺及时率指标,分析各指标变动情况

7、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4)负责消缺工作的质量,防止设备缺陷的重复发生。3、设备部管理专员(点检人员职责)1)对所管理的设备进行点检和综合分析,登录设备缺陷。2)对设备缺陷进行诊断,向维修人员下达消缺维修单,其格式见附录a,规定消缺期限。3)_协调消缺工作,对消缺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监督,及时消除缺陷。4)对暂不能消除缺陷进行确认和后续管理,为消缺和技术支持。5)对所管设备的缺陷情况进行跟踪分析,确定重复发生的设备缺陷,找出缺陷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6)对所管辖设备负责按月、分专业统计缺陷发生数、计算消缺率、平均消缺时间和消缺及时率指标,分析各指标变动情况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7)每月整理暂不能

8、消除缺陷清单和相应的后续管理措施,分析设备缺陷发生情况、重大缺陷和重复发生缺陷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8)负责发现和解决潜伏及正在发展的设备缺陷;落实首次出现的设备缺陷的防止措施,举一反三,消除设备的潜在缺陷。4、生产部维修职责1)负责消缺工作的归口管理,对消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影响消缺率、消缺及时率的问题提出考核意见。2)负责每月按部门汇总缺陷统计数据,统计全厂缺陷发生数、消缺率、平均消缺时间、消缺及时率指标,分析指标变动的因素,改进设备消缺工作。四、过程管理与要求一)缺陷的发现和登录1、以下情形属常见的维护工作,可由问题的发现部门通知相应的维修部门进行处理,不进入缺陷管理程序:1)照明灯损坏

9、、建筑物门窗损坏;2)各类滤网的前后差压升高,需进行清理,但尚未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3)油箱、轴承油位下降,需要补油,但尚未达到警戒值的;4)各类干燥剂部分失效,需要再生或更换,但尚未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2、设备操作人员发现一般缺陷时,在设备缺陷记录本中认真登录“设备缺陷单”,其格式见_b。报告部门主管由部门主管_维修人员,维修消缺;3、发现重大缺陷时设备操作人员应逐级向部门主管、生产经理、(事后在设备缺陷记录本中登录“设备缺陷单”),值班长应立即_维修人员到现场处理缺陷。4、设备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洁工作时应注意检查设备状况,对于发现的缺陷,若可以随手消除的应即随手消除,事后在班组

10、进行相应的记录;属不能随手消除缺陷的,应及时登录缺陷并汇报班长。5、维修人员发现重大缺陷时,应立即报告生产部经理,由生产经理指挥重大紧急缺陷的消除。6、设备部设备专员应按照点检计划对自己管理的设备进行点检并结合对设备状况的综合分析,发现设备缺陷及时登录。7、所有登录的缺陷报告应对设备操作人员、设备点检人员、维修人员开放,以便查询和管理。二)一般缺陷的检查确认1、维修部门应及时查看维修部分工范围内本专业新增的和正在处理的缺陷,根据分工将消缺任务安排给相应的班组,若发现缺陷专业定义错误时应修改专业属性后及时转给其它专业的专工。维修主管在接到重复的缺陷单、或经检查没有发现设备存在问题且缺陷现象也已消

11、失时可直接将该部分缺陷判为无效。2、消缺人员对缺陷进行现场检查确认,查清缺陷部件和原因,提出需要配合的工作和对运行的要求,并填写“设备缺陷单”中“检查确认”一栏内的内容。三)消缺后的报告1、接到消缺(维修单)任务后,维修班长应及时安排维修人员消除缺陷。2、消缺工作完成后,消缺工作的负责人应将消缺情况在“设备缺陷单”上“消缺报告”一栏内注明并通知设备操作人员。3、“消缺报告”中。消缺情况主要应将消缺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以及遗留的设备问题如实认真填写,不得空白或用类似“已消除”这样不能反映消缺情况的词语。耗用工时、材料、备品是指消缺工作实际耗用工时数和实际消耗材料、备品的名称、数量。消缺工作

12、完成且“消缺报告”中各栏填写完毕由消缺工作负责人签名后转给运行验收。4、维修人员在消缺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时由班组与维修部门专工讨论解决;消缺工作需要更换备品或需要对设备进行一些变动时应得到设备专员员同意。五)设备缺陷的验收1、各工段长、班长应随时了解掌握设备缺陷情况,并将本班新发现的缺陷、消除的缺陷以及现存的较大缺陷情况作为交接班的重要内容交接清楚。2、设备操作人员在接到维修人员缺陷验收_通知后应及时安排系统恢复和设备试转工作,在验证设备缺陷确已消除后将设备投入运行并及时验收缺陷,并在“设备缺陷单”上“缺陷验收”一栏中填写验收意见。3、工段长应随时主动查阅待验收的缺陷,在条件具备时及时验证或观察消缺效果,及时验收已消除的缺陷;若发现缺陷现象仍然存在或消缺不彻底时,应重新填写“缺陷报告”将缺陷返回维修班组处理。第2页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