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26843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生物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时作业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蛇处于不同营养级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A.B.C.D.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

2、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4.(xx合肥模拟)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的个体数量和该生物的平均体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B.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甲和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若丁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乙和丙的数量下降,甲的数量上升D.若甲的种群数量下降,则会引起丙和丁的种群数量增加5.如图为和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耗氧量的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

3、别最可能是()A.是生产者,是消费者B.是生产者,是消费者C.和都可能是消费者或生产者D.只能是生产者6.生态系统是指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作为一个生态单位,其各组成成分交叉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复合体。下列对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B.细菌与狐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分解者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8.(xx淮安模拟)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查如下表所示: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02kJ/m2)750200.98500下列对该表数据作出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D.该生态系统中除去甲、丁后,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丙的数量也随之增加9.在一个仅有a、b、

5、c、d四个种群的生态系统中,a是主要的自养生物,a、b、c的营养关系为acb,a与d的关系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测是()A.种群a和d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若种群c大量死亡,则种群b的种群密度将会降低,种群a的种群密度会上升C.若种群a大量死亡,则种群c和b的种群密度将会降低D.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高10.(xx芜湖模拟)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C.蜘蛛和蟾蜍只是捕食关系D.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草鸟数目将不发生变化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

6、共50分)11.(25分)(xx济南模拟)南极地区在研究全球变化中具有突出的地位。此区中的大气、冰、海洋和生物通过生物地化循环、深层大洋环流、大气环流、能量的输运同地球的其他地方发生着联系,从而影响着整个地球系统。自长城站在乔治王岛西部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建立以来,我国科学家对该地区进行了10多年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图是关于菲尔德斯半岛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研究资料,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2)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开始,次级消费者是(生物名称),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3)科学工作者每年需要统计该生态系统中黑背鸥的种群数量,一般使用法。(4)若该生态系统中

7、的群落是由冰川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演替,下列图形表示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的变化(横坐标表示时间),其中正确的是。12.(25分)(能力挑战题)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下列问题: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面浮游植物因光照增强而增加,属于 。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2)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 ,原因是。答案解析1.【解析】选A。分析图示

8、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是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包括绿色植物、各种动物和微生物;在这个图示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与蝉构不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2.【解析】选B。生物群落由该地域所有生物构成;图中有4条食物链:大麦蝗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草蝗虫蜘蛛青蛙蛇,蛇处于第四、五营养级;青蛙捕食蜘蛛,二者又同时捕食蝗虫,为竞争和捕食关系。3.【解析】选B。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和消费者(如寄生细菌),而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是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

9、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生产者(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等)再利用;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不能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也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营腐生生活的动物(蜣螂、秃鹫、蚯蚓等)。【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C项,这是由于忽略了生产者利用光能、化学能进行有机物的合成,而不能利用由分解者释放出来的能量。4.【解析】选B。生物量=生物个体数量与该生物的平均体重的乘积。生物量大的营养级低,营养级从低到高分别是丁、丙、乙、甲。丙是第二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丁的数量下降,丙、乙、甲的数量都要下降;甲的数量下降,乙和丁的数量上升,丙的数

10、量下降。5.【解析】选B。由图可知,生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耗氧量逐渐降低,说明温度越低,需要消耗越多的氧气来分解有机物,释放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生物应为动物,而且是恒温动物;生物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耗氧量逐渐升高,说明温度越低,酶的活性越低,耗氧量越低,可为变温动物,也可为植物。【方法技巧】遇到坐标图时,先要看清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然后根据曲线的走势及一些特殊点的含义进行仔细分析。6.【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掌握以下三个关键点:(1)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2)食物网中不同生物占有的营养级不同。(3)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解析】选C。图中共有两条食物链,分别

11、是:草兔狐,草昆虫鸡狐;细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与狐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组成,也不占任何营养级;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7.【解析】选C。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错形成,鹰分别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这4个营养级。8.【解析】选B。根据能量传递效率可知,乙和丙不能形成两个营养级;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食物链有两条,一条为戊乙甲丁,一条为戊丙,因此由戊乙和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2、70/500100%=14%,由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50100%=14%,由甲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98/7100%=14%;甲与乙是捕食关系,而乙与丙是竞争关系,因此当甲的数量增加时,乙的数量减少,丙的数量增加;乙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会减少。9.【解析】选D。从图中可以看出,起初a、d的数量少、空间充足,两者种群数量均增加,但随着两者数量的增加,a数量越来越多,d数量越来越少,说明二者的竞争越来越剧烈;a、b、c的营养关系为acb,所以如果种群c大量死亡,则种群b因食物缺乏种群密度将会降低,种群a的种群密度会上升;如果种群a大量死亡,则种群c和b的种群密度将会降低;该生态系统仅有四个种群

13、,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差,所以比热带雨林抵抗力稳定性低。10.【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分析如下:次级消费者也就是第三营养级,包括猫头鹰、食虫鸟、蜘蛛、蟾蜍;猫头鹰在5条食物链中共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四个营养级;蜘蛛和蟾蜍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昆虫突然减少,短期内食虫鸟、蜘蛛、蟾蜍数量会减少,猫头鹰以更多的食草鸟为食,导致食草鸟数量减少。11.【解析】(1)分解者能分解复杂的动植物尸体,并释放出能被生产者重新利用的简单无机物,如题中的微生物和贼鸥。(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即念珠藻)固定太阳能开始;次级消费者(即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企

14、鹅、海豹、黑背鸥、贼鸥;其中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3)黑背鸥活动能力比较强,在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4)冰川融化后的裸地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因此其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初生演替过程中生物量和生物种类逐渐增多,最后稳定到一定的数值。答案:(1)微生物和贼鸥(2)念珠藻固定太阳能企鹅、海豹、黑背鸥、贼鸥捕食与竞争(3)标志重捕(4)初生A12.【解题指南】(1)题眼:第(1)小题的信息中提及“如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2)解题关键:本题是以信息题的形式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可以根据题干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

15、关系来回答。【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该小题是通过分析实例来判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具体关系。食物链表示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光照增加,导致浮游植物增加,属于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浮游植物增加导致湖水深处光量减少,属于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耗氧多,导致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属于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2)狼被捕杀,浣熊和鹿的数量上升,蝗虫是浣熊的食物,且与鹿位于同一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所以,蝗虫的数量首先会减少。答案:(1)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无机环境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