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268433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在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在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在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在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11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的讲话(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2011年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暨卫生工作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全县医改暨卫生工作会议,目的是传达全国、全市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卫生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置卫生工作任务、重点布置2011年医改工作任务。刚才友明局长、长秋局长、建东局长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我完全赞同,请大家予以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两年来,我县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保水平显著提高,减轻了群众的就医负担。二是20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全面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新进展,城乡

2、居民同等享有。三是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县20个基层医疗机构实施,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群众“看病贵”有所缓解。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就医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五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六是探索政府购买村级卫生服务新机制取得成效,通过计“公分”形式落实乡村医生补助。总体上讲,改革起步稳健,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我县医改工作依然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绩效工资未能有效调动职工、特别是骨干医生积极性,对基层医疗单位情况掌握不深,未将改革需求有效转化成为决策依据,政策设计不尽合理。二是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

3、建设未全覆盖,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三是一些改革配套政策滞后,改革自觉参与意识不浓,部门联动不够,政策执行不到位,协调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财政投入有限,改革惠及民生还不够。我国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医改是世界难题,众多发达国家也是在不断探索,医改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并存,我们既不能因取得成绩而倨功自傲,也不能因存在困难而裹足不前。要打造与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高地,医改更加惠及于民的新局面,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医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深化医改是党中央、国务院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转型

4、期,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尤其因医疗卫生事业不能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不和谐因子。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提出了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第二,深化医改是

5、建设“健康重庆幸福荣昌”实现民生为本的重要举措。以民生为导向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也是县委、县政府努力探索的科学发展道路。“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药卫生涉及千家万户,没有人民健康,就没有社会全面小康。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是各级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出台的“民生10条”,明确提出将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倾斜,让群众看病方便,治病便宜的要求。县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强化医疗卫生服务。市县两代会关注城乡统筹,关注民生工作,关注卫生事业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乡统筹,保持经济社

6、会平衡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方式和完善保障制度是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健康重庆幸福荣昌”的必要条件。第三,深化医改是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迫切期望。随着我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群众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对医疗环境、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有了更高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促进和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县医药卫生体制还不够健全,现有的医疗卫生条件和服务能力还较差,医疗保障能力还不强,因病致贫、因病返

7、贫现象依然存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希望解决的现实问题。“有钱人看不好病,没钱人看不起病”的局面没有彻底扭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提升医疗卫生单位服务水平,降低药物价格,提高医药报销比例,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既有利于彻底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是实现社会财富二次分配,缩小收入差距,让所有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得人心、顺民意的惠民工程。二、把握原则,准确领会医改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重大民生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尤其需要把握好正确的前进方向,尤其需要确定科学合

8、理的奋斗目标。未来三年,将是我县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八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民生导向的发展思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改善和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保基本就是合理区分基本和非基本,政府提供和保障基本医疗服务。强基层就是全面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形成有效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平台和网络。建机制就是通过机制体制改

9、革,保障医药卫生体系规范有效运转。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的主要目标(413目标)是: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实现“四全面”、“一高地”、“三满意”的发展目标:“四全面”就是基层医疗机构全面标准化、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面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全面增强、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一高地”就是使我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走在渝西地区前列,打造与渝西川东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高地。“三满意”就是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医疗体制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医务人员满意,党和政府满意。在推进改革中,必须把握四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不论是在收入分配机制上,还是在建设入上,都

10、要两条腿走路。二是坚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与推动公立医院发展相结合。要通过差异化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同时,也要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为公立医院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是坚持强化硬件建设与提高软实力相结合。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仅是基础设施的问题,还有医疗卫生人才和科学管理的问题,这是软实力,关系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四是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既要致力于解决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又要着眼长远,扎实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三、突出工作重点,解决好医改工作中的关键问题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医改工作攻坚之年。医改实施两

11、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财政对医改投入增加,医保基金大量增加,基层医疗机构财政投入增加,反而出现了医生积极性下降、病人报账比例增长幅度不大等突出问题。如何提高医生积极性、如何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如何让老百姓就近就能看好病、如何解决群众报账难、如何让财政投入资金发挥经济杠杆作用,是当前卫生事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陈杰书记、金峰县长专程到峰高、广顺、安富等卫生院、卫生室调研医改工作,听取院长、医生、村医、群众和干部意见,县政府召开常务会研究,出台相关政策。解决好上述问题,对于促进全县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巩固来之不易的向好发展势头,加快建设区域性

12、中心城市,启动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部门一定要勇于担当,增强紧迫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落实好中央、市、县决定,解决好深化医改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让医改成果更加惠及于民。(一)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从2011年起,政府对城乡居民参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各级政府对每人投入增加80元,个人按30元、120元缴费,人均筹资达230元以上。在这种利好政策下,如何通过用好用活这笔政府补助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群众高度关注、医院高度关注、政府高度关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

13、是要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人社部门要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参保的长效机制,鼓励连续参保。各镇街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要稳定在95%以上,做到应保尽保。二是调整医保政策,提高参保居民医药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伏线由150元下调到100元,住院报账比例提高到78%;二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伏线不变,住院报账比例由50%提高到58%,中医院中医住院治疗报账比例提高到63%;三级医疗机构住院起伏线不变,住院报账比例由30%提高到38%;提高最高报销封顶线,职工医保达55万元、居民医保一档和二档分别达8万元和12万元,重点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大疾病,确保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14、三是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要采取措施避免“开大处方,搞大检查”、“小病当作大病医”的情况,探索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医药费用综合支付方式。要搞好部门配合,充分发挥医保基金对调控医疗服务行为的杠杆作用,发挥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作用,共同促进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的转变。四是简化就医报账流程和转诊转院手续。县内就医报账继续实行出院结算,参保职工(居民)凭医保卡(合医证)及其他有效证件,可任意选择县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由该定点医疗机构在出院时与住院病人结算医疗保险应报销的费用,住院病人只支付自费部分的费用;县外就医报账实行即时结算,参保职工(居民)在县外就医,先垫付所有住院费用,出院后

15、凭有效证件和相关资料,到县医保中心二楼费用审核窗口办理报销手续,县医保中心在接件的当日内与住院病人结算医疗保险应报销的费用并划入住院病人指定的帐户内。简化转诊转院手续:参保职工(居民)需要转往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直接由县内二级医院就诊科室出具转诊转院表,该医院医保办审批盖章同意即可,不再由县医保中心审批盖章。县内二级医院转往非定点医疗机构的,其发生的费用按我县医保政策应报销部分由转院医院承担。(二)加强标准化建设,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卫生院、村卫生室是群众小病就医的主要场所。加强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在房屋建设、设备配置实施标准化予以保障,是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重要措施。按照市委市政

16、府对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年全面达到标准化建设标准要求,卫生部门要牵好头,财政部门落实好资金,2011年开展好xx镇卫生院、xx中心卫生院、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x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完成好清xx卫生院、xx镇卫生院标准化设备配置;对新建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调研,确保明年实施,力争2012年全县xx个镇街达到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全面实施xx个村卫生室建设,实现一村有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具体任务将由县政府办行文明确。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已经卫生局与各镇街在去年实施了详细的调查。(三)完善绩效工资政策,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卫生系统有其特殊性,医疗卫生机构大部分收入要通过医务人员开展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形式购回,其绩效工资政策要符合卫生行业规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非常关键。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原则,基层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绩效工资中考核发放部分提高到xx%,赋予卫生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院长分配自主权,允许拉开医务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