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学)案(中职)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26722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础教(学)案(中职)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机械基础教(学)案(中职)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机械基础教(学)案(中职)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机械基础教(学)案(中职)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机械基础教(学)案(中职)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教(学)案(中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教(学)案(中职)(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节名称绪论-平面机构运动副和运动简图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10综3教学目的掌握常用的运动副类型教学重点低副和高副教学难点运动副的区分和实践认识辅助手段教学模型课外作业课后体会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运动副的概念和特点比较一、运动副使两物体直接接触而又能产生一定相对运动的联接,称为运动副。根据运动副中两构接触形式不同,运动副可分为低副和高副。1.低副:低副是指两构件之间作面接触的运动副。按两构件的相对运动情况,可分为:1转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转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2移动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相对移动。由滑块与导槽组成的运动副。3螺旋副:两构件在接触处只允许作定关系的转动和移

2、动的复合运动。丝杠与螺母组成的运动副。 2.高副:高副是两构件之间作点或线接触的运动副。转动副 移动副 螺旋副(a) 二、自由度个作空间运动的构件具有六个独立的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和绕 X、Y、Z轴的转动,构件的这种独立的运动称为构件的自由度。一个作平面运动的自由构件,可以产生三个独立运动,即沿X、Y、Z轴的移动及绕A点极点的转动,所以具有三个自由度。当两个作平面运动的构件组成运动副之后,由于受到约束,相应的自由度也随之减少。转动副约束了沿 X、Y轴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个转动的自由度。移动副约束了沿一轴方向的移动和在平面内两个转动自由度,保留了沿另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高副则只约束了沿

3、接触处公法线方向移动的自由度,保留了绕接触处的转动和沿接触处共切线方向移动的两个自由度。所以在平面机构中,每个低副引入两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两个自由度。每个高副引入一个约束,使构件失去一个自由度。三、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目的在于:撇开与机构运动无关的外部形态,把握机构运动性质的内在联系,揭示机构的运动规律和特性。机构的相对运动只与运动副的数目、类型、相对位置及某些尺寸有关,而与构件的横截面尺寸、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运动副的具体结构无关。用线条表示构件,用简单符号表示运动副的类型,按一定比例确定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及与运动有关的尺寸,这种简明表示机构各构

4、件运动关系的图形称机构运动简图。只表示机构的结构及运动情况,不严格按比例绘制的简图称为机构示意图。章节名称铰链四杆机构授课形式讲授课时2班级10综3教学目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以及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教学重点1、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2、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教学难点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辅助手段教学模型课外作业练习册课后体会通过教学,学生能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以及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一 四杆机构的组成铰链四杆机构是由转动副联结起来封闭系统。其中被固定的杆4被称为机架不直接与机架相连的杆2称之为连杆与机架相连的杆1和杆3称之为连架凡是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之为曲柄,

5、只能在小于360的 范围内作往复摆动的连架杆称之为摇杆。二 链四杆机构的类型铰链四杆机构根据其两个连架杆的运动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三种基本形式。1曲柄摇杆机构若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一个是曲柄而另一个是摇杆,则该机构称为曲柄摇杆机构。用来调整雷达天线俯仰角度的曲柄摇杆机构。汽车前窗的刮雨器。当主动曲柄AB回转时,从动摇杆作往复摆动,利用摇杆的延长部分实现刮雨动作。2 双曲柄机构如果铰链四杆机构中的两个连架杆都能作360整周回转,则这种机构称为双曲柄机构。在双曲柄机构中,若两个曲柄的长度相等,机架与连架杆的长度相等这种双曲柄机构称为平行双曲柄机构。蒸汽机车

6、轮联动机构,是平行双曲柄机构的应用实例。平行双曲柄机构在双曲柄和机架共线时,可能由于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使两个曲柄反向回转。机车车轮联动机构采用三个曲柄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其反转。3) 双摇杆机构铰链四杆机构的两个连架杆都在小于360的角度内作摆动,这种机构称为双摇杆机构。三、曲柄存在的条件由上述以知,在铰链四杆机构中,能作整周回转的连架杆称为曲柄。而曲柄是否存在。则取决于机构中各杆的长度关系,即要使连架杆能作整周转动而成为曲柄,各杆长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曲柄存在的条件。可将铰链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概括为:1 连架杆与机架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2 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

7、其余两杆长度之和。上述两条件必须同时满足,否则机构中无曲柄存在。根据曲柄条件,还可作如下推论:1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必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a以最短杆的相邻杆作机架时,为曲柄摇杆机构;b以最短杆为机架时,为双曲柄机构;c以最短杆的相对杆为机架时,为双摇杆机构。若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则不论以哪一杆为机架,均为双摇杆机构。四、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1曲柄滑块机构在曲柄摇杆机构中,如果以一个移动副代替摇杆和机架间的转动副,则形成的机构称为曲柄滑块机构。它能把回转运动转换为往复直线运动,或作相反的转变。a 曲柄摇杆机构 b

8、 导杆机构 c 摆动滑块机构 d 固定滑块机构 2导杆机构章节名称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10综3教学目的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教学重点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教学难点急回特性、死点辅助手段教学模型和相关课件课外作业练习册课后体会通过生动具体的实物教学,并结合课件教学,学生能很快适应教学,掌握和领会所学知识内容。一、急回特性和行程速比系数曲柄摇杯机构中,当曲柄A B沿顺时针方向以等角速度转过1时,摇杆CD自左极限位置C1D摆至右极位置C2D,设所需时间为 t1,C点的明朗瞪为 V1;而当曲柄AB再继续转过2时,摇杆CD自C2D摆回至C1D,设所需的时间为 t2,C点的

9、平均速度为 V2。由于12,所以 t1t2 ,V2Vl。由此说明:曲柄AB虽作等速转动,而摇杆CD空回行程的平均速度却大于工作行程的平均速度,这种性质称为机构的急回特性。摇杆CD的两个极限位置间的夹角称为摇秆的最大摆角,主动曲柄在摇杆处于两个极限位置时所夹的锐角称为极位夹角。 在某些机械中,常利用机械的急回特性来缩短空回行程的时间,以提高生产率。行程速比系数K:从动件空回行程平均速度V2与从动件工作行程平均速度V1的比值。K值的大小反映了机构的急回特性,K值愈大,回程速度愈快。 KV2V1 180十 由上式可知,K与有关,当0时,K1,说明该机构无急回特性;当0时,Kl,则机构具有急回特性。二

10、、死点以摇杆作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在从动曲柄与连杆共线的两个位置时,出现了机构的传动角0,压力角90的情况。此时连杆对从动曲柄的作用力恰好通过其回转中心不能推动曲柄转动,机构的这种位置称为死点。机构在死点位置时由于偶然外力的影响,也可能使曲柄转向不定。 死点对于转动机构是不利的,常利用惯性来通过死点,也可采用机构错排的方法避开死点。 但死点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当工件被夹紧后,BCD成一直线,机构处于死点位置,即使工件的反力很大,夹具也不会自动松脱。章节名称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授课形式讲授课时1班级10综3教学目的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教学重点凸轮机构的功用,教学难点凸轮机构的功用辅助手段模

11、型、挂图课外作业练习册课后体会通过教学,学生结合实物的感性认识接受较快。一、凸轮机构的组成和应用1、 组成凸轮机构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部分所组成。2、 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可以将主动件凸轮的等速连续转动变换为从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或绕某定点的摆动,并依靠凸轮轮廓曲线准确地实现所要求的运动规律。3、 特点优点是:只要正确地设计凸轮轮廓曲线,就可以使从动件实现任意给定的运动规律,且结构简单、紧凑、工作可靠。缺点是:凸轮与从动件之间为点或线接触,不易润滑,容易磨损。因此,凸轮机构多用于传力不大的控制机构和调节机构二、凸轮机构的分类1、按凸轮的形状分盘形凸轮 也叫平板凸轮。这种凸轮是一个径向尺寸变化的

12、盘形构件,当凸轮l绕固定轴转动时,可使从动件在垂直于凸轮轴的平面内运动移动凸轮当盘形凸轮的径向尺寸变得无穷大时,其转轴也将在无穷远处,这时凸轮将作直线移动。通常称这种凸轮为移动凸轮。圆柱凸轮凸轮为一圆柱体,它可以看成是由移动凸轮卷曲而成的。曲线轮廓可以开在圆柱体的端面也可以在圆柱面上开出曲线凹槽。2、按从动件的形式分尖顶从动件结构最简单,而且尖顶能与较复杂形状的凸轮轮廓相接触,从而能实现较复杂的运动,但因尖顶极易磨损,故只适用于轻载、低速的凸轮机构和仪表中。滚子从动件在从动件的一端装有一个可自由转动的滚子。由于滚子与凸轮轮廓之间为滚动摩擦,故磨损较小,改善了工作条件。因此,可用来传递较大的动力

13、,应用也最广泛。平底从动件 从动件一端做成平底,在凸轮轮廓与从动件底面之间易于形成油膜,故润滑条件较好、磨损小。当不计摩擦时,凸轮对从动件的作用力始终与平底垂直,传力性能较好,传动效率较高,所以常用于高速凸轮机构中。但由于从动件为一平底,故不适用于带有内凹轮廓的凸轮机构。章节名称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授课形式讲授课时2班级10综3教学目的了解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教学重点常用运动规律特点和应用教学难点运动曲线的绘制辅助手段课外作业练习册课后体会本课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空间实物向平面图形的转换有所欠缺,有待再度帮助理解。一、基本概念1、基圆:以凸轮轮廓最小半径 rb所作的圆2、推程:从动件经过轮廓AB段,从动件被推到最高位置3、推程角:角0,这个行程称为,2称为4、回程:经过轮廓CD段,从动件由最高位置回到最低位置;5、回程角:角26、远停程角:角17、近停程角:角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