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2659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作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作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作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作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课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作文课教案【教学目标】 回顾、整合、巩固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学会更好地表达,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整合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习卡、学生平时习作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回顾整合 (一)先抑后扬,激趣导入 1、快速浏览小作文,评评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讨厌”的爸爸 爸爸是我最亲近的人,怎么会“讨厌”呢?不信,我就说几件他的事给你听听。 先说吃饭的时候吧,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 要是他外出学习几天回来,可不得了啦!就像几年没见我一样,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

2、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其实我也挺想爸爸的,就是他的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 你们会说:“你一定不爱你爸爸。”我要说:“我最爱的人就是我那讨厌的爸爸。” 评点与赏析 小作者敢说起他爸爸的“坏话”,看,“不管我想不想吃,爱不爱吃,总是夹着菜往我碗里塞,你们说我能乐意吗?”外出几天回来,“没头没脑地亲我,胡子把我的脸都扎痛了,我真有点不情愿”,他的这种亲法“不大对我的劲儿”。小小年纪就敢说真话,确实不一般。俗话说得好,“童言无忌”嘛。写文章就是要像小作者那样,敢于实话实说,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一篇好的文章都有一种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这些文章不但有真实具体的内容,而

3、且有真情实感。要想写出这种生动感人的文章来,一方面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人、事、景、物来写,一方面要敢于在叙述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注:选自名师点评中国小学生示范作文精品廊 2、默读“评点与赏析”,说说如此平实的小作文为什么会被作为示范作文选入作文选。 3、导入,揭题:本节课就来复习“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讨厌”的爸爸非常平实,却被作为“示范作文”编入作文选,原因是小作者敢于实话实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通过先抑后扬的方法引入,既可引发学生的兴趣,又为复习、整合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回顾写法。 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什么是内心的感受? 2、 你从学过的

4、课文中体会到哪些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 (1)小组讨论,填写学习卡。 课 题 内 心 感 受 表 达 方 法 (2)班级汇报、交流。 (3)梳理、概括最基本的表达方法。 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是复习课,对于什么是内心感受,怎样表达内心的感受,学生在已往的阅读教学(包括习作练习)中,已积累了很多经验,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这个环节通过合作学习,从比较理性的层面,进行回顾、梳理、归纳,概括出一些既符合课程标准精神,又符合学生认识水平的最基本的表达方法,有利于整合习作和阅读经验,在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更好地表达。这是知识的抽象过程。心理学迁移规律(贾德的概括化理论)指出

5、,“一个人只有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才可以完成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迁移”。根据这一理论,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基本的读写方法,有利于读写方法的迁移。 二、巩固运用,综合提高 (一)重温课文,深入体会 1、阅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六年制第十一册)有关课文片段,用“”画出写作者内心感受的句子,读读想想:作者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二)尝试修改,深入体会 1、出示一篇学生习作,想想:是否表达内心的感受,应如何修改?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反馈。 (三)交流经验,深入体会 1、小组交流。自由拿出自

6、己的习作,对照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一是可以说说自己哪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自己是怎样做的;二是可以说说哪里做得不好,要怎么改;三是可以互相评评做得好的地方,或提出修改的意见。要求边对照方法,边交流评议,边自主修改。在小组交流时,教师巡回参与交流与指导。 2、集体反馈。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只用一个例子来解释原则本身,学生就可能认为只有这个例子适用于这个原则,其结果就只有很少的迁移效果。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或其它文章,以及自己的习作来印证已概括出来的读写方法,使概括化的读写方法返回到具体中去,以求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为迁移奠定基础。所以,这个环节安

7、排三个层面的“例证”,力求使知识具体化,为迁移创造条件。第一个层面是重温阅读课文有关片段,进一步体会表达内心感受的方法,这是正面例证;第二个层面是尝试修改一篇习作,这是反面例证;第三个层面是对照方法,重新审视平时习作,交流经验,互相评议,自我修改,以求尝试运用、综合提高。知识的例证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之路,也是知识迁移的必由之路。 三、简要总结,拓展延伸 1、简要总结。对照板书,引导学生说说本课的学习体会后,提出在今后的写作中,应注意表达内心的感受,写出感人的好文章。 2、拓展延伸。 修改练习:课后,继续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习作练习:课后,请回忆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情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诗

8、歌、日记、书信等),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在知识具体化之后,再次进行综合归纳,并拓展延伸,这是迁移知识的过程。认识的提高是个反复的过程,只有遵循认识规律,反复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才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提高认识,迁移知识,运用知识,化知识为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我 的 理 想学习目标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应对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同时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收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

9、言警句等,帮助学生积淀文化底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创设交际情境1故事感染激发郝副营长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了。“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正是这样美好的憧憬,这样朴实无华的理想火种,点燃着郝副营长勇往直前的心。我们没有理由不说,郝副营长的理想是崇高的。2激发交流愿望a交流关于理想的名言。b每个人都有自己心慕已久的理想,你有什么理想呢?二、提升交际能力1自我倾诉,组织语言。(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样做,让它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呢?2指名交流,

10、了解情况。(在表达的自信上着重评价)3师生交流,学习技巧。(在表达的技巧上着重引导)a教师声情并茂地向学生讲述自己儿时的理想,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如何有中心、有条理的讲述的。b学生倾听、评价教师的发言:听:做到全神贯注,用神态做出反应。想: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说:在理解、尊重对方的基础上积极应对,与教师交流。4生生交流,运用技巧a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对个别在组内交流有困难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或同桌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b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评价时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C

11、推荐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三、全班互动交流1指名倾诉自己的理想。2师生倾听、评价小结:今天,我们倾诉了自己的理想。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这颗理想的火种化成我们人生成长的精神翅膀,让它伴随我们飞向生命的每一天。第二、三课时习作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在口语交际课上,大家畅谈理想,发言各有见地,颇为精彩。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让自己心中的理想流淌于笔端吧!二、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投影出示)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

12、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四、习作评改1自改自评a教师出示下水文,留下修改的痕迹。说一说:老师修改了什么?老师是怎么修改的?b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等。c用符号划出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它同学倾听、评价。2互评互改a交换作文用赞赏的符号划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你认为他的作文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b再读作文,全面检查与润色。3全班交流a指名朗读作文。b师生评议五、誊抄作文,汇编成册今天,我们用笔播种了希望。每个同学的理想都是一粒种子、一个

13、渴望。这次习作我们就以“种子”为序,将大家的习作汇编成册。拜读它们,我们仿佛在触摸着一颗颗萌动着的心。祝愿大家的理想能够早日变为现实。 学写新闻报道一、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这次习作练习写一篇新闻报道,写作素材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学生有所观察,有所经历,有所体验,从取材方面来看是“易于动笔”的。这次习作的目的也十分明确为学校广播站或黑板报写一篇报道。二、学科融合,开发资源在这次写作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和体育教师进行协作,请体育老师指导学生开展一次比赛(如:拔河、跳绳、踢毽、篮球赛等

14、)。比赛之前,教师要做精心的布置,在比赛过程之中,要让学生搞清比赛规则以及相关的专业术语,以便在写作中进行准确的表达。这里需要注意-点,比赛中要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比赛,不要刻意进行相关的习作指导,要把整个比赛过程都作为本次习作教学的资源来看待。作前准备习作之前,与体育课老师共同策划一次体育比赛,如:拔河、跳绳、踢毽、篮球赛等等。请体育老师讲清比赛的规则和相关的专业术语。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比赛的过程,特别是对比赛的结果一定要记清。导写过程一、引题激发兴趣同学们,学校“红领巾”广播站的张老师听说咱们班昨天下午举行了一次拔河比赛,他很关心这件事。他建议我让同学们把这件事写下来,准备在校广播站播出,以此来号召更多的班级、同学加入有意义的体育锻炼之中。你们有兴趣吗?另外,咱们班的黑板报也急需要三篇“新闻稿”。你想试试看吗?(板书:新互闻报道)二、质疑例文引路1.大家知道这篇文章该怎么写吗?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这里可以让学生充分“放谈”,对于乏学生中所谈的一些错误观点,教师相机进行小结,并将某些学生的错误观点当作下一步教学的一种资源。)2.有人说我把昨天比赛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记述下来,有人说我选择一两个人物重点写写他们在比赛中的表现,还有人说我准备着重写写自己在比赛中的感受。广播站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