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概论 (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26441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概论 (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概论 (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概论 (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概论 (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概论 (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概论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概论 (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文化究竟是什么?文 化 歌 你炒文化,我炒文化,他炒文化,大家都来炒文化。吃完一盒快餐文化,讨论什么是文化。我也知道,你也知道,他也知道。争得脸红脖子粗,最后又都说不知道,终于一齐糊涂了。 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大文化”(广义文化),主要着眼于人类和一般动物、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独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小文化”(狭义文化),仅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也就是仅指精神文化,不包括物质文化的部分。二、什么是中国文化?(一)中国 古代:1、原指中原地区。 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 诗小雅六月 2、还可以指京都。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诗

2、经大雅民劳 当代: 1.法理意义: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中国是中华民族及其栖息地的特称,这个中国含义广泛,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二)中华1、“中”:居四方之中。2、“华”:本义为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谓之中华。 王元亮:唐律疏议释文(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2、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中国文化中昨天的部分,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由中华民族创

3、造的文化。三、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文化?(一)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的民族。(二)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而深刻地分析我们的国情。(三)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而深刻地把握我们的未来。四、怎样学习中国文化?(一)研读古籍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二)历史回顾与逻辑分析相结合。(三)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第一讲 中国文化之成长环境 一、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中国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节气文化 2、中医文化 3、诗词文化(二)中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季,温度和水分配合良好,土地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条件,促进了农耕文化的发展。(三)地理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文化形态的多样性。二、经济形态对中国文化的

4、影响(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二)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1、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2、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3、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束缚(三)传统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2、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3、农耕经济的早熟与中国文化的凝重性。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宗法制度 所谓宗法,就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这种法则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同一血缘系统的人都要尊崇共同的祖先,并且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为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规定各自不同的权力

5、和义务。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等。1、嫡长子继承制 基本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2、封邦建国制 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具体内容: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简单说,就是层层分封。3、宗庙祭祀制 宗庙祭祀是维护宗族团结的重要手段。周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太庙居中,然后分左昭右穆排列,总共祭祀七代君主。(二)宗法制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1、家天下的延续2、封国制度不断3、家族制度长盛不衰4、家国同构(三)君主专制1、时间漫长2、经济稳固3、中央集权 4、缺乏民主(三)宗法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正面影响 :1、使中

6、华民族具有很强的凝聚力。2、处理好人际关系,处理好家庭关系,成为人一生中的主要任务。3、各层人士都懂得尊祖敬宗,讲究家族团结。负面影响:奴化性格、官本位思想、小农意识 等第二讲 中国传统文化之发展历程一、原始文化(一)原始观念文化1、自然崇拜2、生殖祖先崇拜3、图腾崇拜(二)上古文化分布华夏集团:发源于黄土高原,散布在中国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区。内部又分黄帝、炎帝两支。东夷集团:大致分布在今山东、河南东南和安徽中部一带。苗蛮集团:分布在今湖北、湖南、江西一带。 二、从神本走向人本 (一)神本位: 商人观念中的神,地位最高是帝或上帝。它统率各种自然力,也主宰人间事务。甲骨文就是记录占卜的文献资料,占

7、卜的目的就是为了按上帝的意旨办事。甲骨文中,凡占曰前的主语多半是王。 (二)周人的文化维新1、确立宗法分封制2、确立礼制礼:一是“亲亲”,贯彻血缘宗族原则,强调父子、兄弟关系来维系宗族。 二是“尊尊”,执行政治关系的等级原则,分清君臣上下的等级。目的:“别贵贱,序尊卑”。 三、百家争鸣(一)产生的原因:1、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给士阶层的崛起创造了条件;2、兼并战争打破了西周初期相对平静的生活格局,多种因素的冲突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3、竞相争霸的诸侯缺乏一统的观念形态,学术环境宽松,文人可进行独立的的精神劳动;4、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代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走向下层,推动了私人学者集团兴起。 (

8、三)道家 尊崇天” “道”; 向往自然”; 倡导无为” 主张“出世” 四、思想大一统(一)书同文(二)车同轨(三)度同制(四)行同伦(五)地同域(六)焚书坑儒(七)儒学独尊(汉) 五、乱世中的文化多元 (一)玄学 玄学是以老庄哲学为基础发展出的哲学,它的宗旨就是贵无,它的最高主题就是对个体人生意义价值的思考。(二)道教 思想渊源:从道、儒、墨等哲学流派,以及星相家、医方家、讖纬家那里汲取思想资料; 神仙世界:以古代中国神话人物作为本源; 宗教教旨:把长生成仙作为追求的目标。 (三)二学兼容 玄学之士以老、庄为宗,废黜五经,儒学之士遣责玄学排斥世务,轻蔑礼法。儒学玄学也相互吸收。孔子主张正名,强

9、调礼治,老子主张天道自然,提倡无为。有些玄学家认为名教就是自然,推动玄学向儒学靠拢。 (四)二教排斥 玄学和佛教相通,一拍即合,东晋玄学几乎完全融入佛教。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差异很大,因此儒家对佛教,排斥多于调和。佛教属于外来宗教,为了在中原地区生存,对儒家则调和多于排斥。佛教和道教则互相排斥,不相调和。六、大唐盛世(一)兼容并包的文化气度(二)风采辉煌的艺术成就 1、文学(1)全唐诗(2)唐传奇(3)古文双壁:韩愈、柳宗元 2、书法3、绘画七、理学建构与雅俗共赏(一)理学(Neo-Confucianism )建构 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推究事物之理。致知就是对事物深刻的认知。从格物到致知,是把外在

10、规范转化成内在的主动欲望,即伦理学讲的自律。有了自律,才能有诚意正心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二)士大夫文化:雅 市井文化:俗八、当农耕文化 遭遇游牧文化 (一)官学:程朱理学(二)元杂剧(三)文化交流九、文化转型(一)思想启蒙(二)文化整理1、永乐大典: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早大的一部百科全书。2、康熙字典:世界上最早的字数最多的字典。 十、文化交融(一)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1、战争2、贸易3、迁移4、通婚(二)民族文化交融的几个明显时期1、汉代2、北朝3、唐朝(三)中西文化交汇1、中西文化差异:(1)

11、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2)家本位与人本位(3)亲仁善邻和惟我独尊2、中外文化的两次大交汇(1)第一次:汉唐西域佛教(2)第二次:明万历至西方科技3、走向世界第三讲 中国传统文化之辉煌成就一、科技(一)成就(二)中国古代科技特点:1.实用性2.整体观(三)近代科技落后原因:1 .传统科技思维的局限:重实用轻理论;重印象轻分析2 .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等观念的束缚,“官”念太强3 .封建制度的遏制二、教育(一)中国古代教育的历史沿革(二)古代教育思想的特点1一是综合观2二是辨证观3三是内在观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并重和有机结合 5. 灵活性 6.德智结合,突出德育、美育重要性 7.强调教

12、育与实践相结合 8.重视人文教育文史哲不分家 (三)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2.温故知新,学思并重3.循序渐进,由博返约4.长善救失,教学相长5.言传身教,尊师爱生三、艺术(一)各艺术门类成就(二)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气韵(verve)、虚实(imaginary and actual)所谓气韵生动,就是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再现生活、反映生活时,要有生气,有风韵,要与宇宙生气相一致。所谓虚实相生,就是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反映生活时,首先必须创造出鲜明生动的实在形象,但艺术不必把客观事物的形象全部表现出来。 (三)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中和(harmony)四、史学(一)成就(二)中国古

13、代史学的优良传统:1.学兼天人,会通古今2.以古为镜,经世致用。3.求实直书,书法不隐4.德识为先,才学并茂五、传统伦理道德(一)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1、仁爱孝悌 2、谦和好礼 3、诚信知报 4、精忠报国 5、克已奉公6、修已慎独 7、见利思义 8、勤俭谦正 9、笃实宽厚 10、勇毅力行 (二)中国传统处世之道包含的人生智慧 :宽、恕、诚、信、中、和、忍、让、防、藏、圆、报(三)中国伦理思想体系构成:人伦、人道、人性(四)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效用 : 强调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来侵略,保持高风亮节 负面影响:主要是它将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了。以至在某种

14、程度上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 六、宗教(一)道教1.基本信仰:“道” 2.最终目标:“得道成仙” 3.基本教义:长生久视、全性保真 4.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 (二)佛教1.原始佛教 核心:宣扬人生一切皆苦,追求自我解脱。特点:苦行、渐修、觉行圆满。基本教义 :“四谛八道”和“觉行圆满” 2.中国佛教八宗派: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和密宗 3.中国化佛教的特点:(1)宣扬“四大皆空”(玄学派影响)(2)宣扬“神不灭”(道家绝对自由精神影响)(3)宣扬“人皆可以成佛”(儒家“人皆可以为舜尧”影响)(4)主张“不以暴力抗恶”(儒家仁爱思想影响)4.佛教对

15、中国哲学与艺术的影响5.佛教四大名山:求智上五台山,求德上峨眉山,求发展上九华山,求平安上普陀山 (三)三教交融与儒学的宗教性传统儒学的宗教色彩的表现:1.天命观念2.天人感应3.传统儒学的修养理论也大量地充满了宗教色彩宋明理学的准宗教性格:1.宋明理学最高范畴的“天理”、“天道”、“本心”、“良知”等,在思想蕴涵上,是吸取了隋唐佛教的“佛性”论 2. 其修行方式逐渐由“修心养性”转向禅宗式的注重证悟的“明心见性” 3.从思想内容来说,宋明理学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其“灭欲”说无疑具有强烈的宗教禁欲主义倾向 七、哲学(一) 中国哲学的起源:五行说、阴阳说、八卦说(二)原始儒家哲学:1.思想核心:“仁” 2.以礼为外在的行为规范3.以中庸为辩证的思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