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导学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264408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山子传》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方山子传》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方山子传》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方山子传》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方山子传》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山子传》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山子传》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山子传导学案(学生版)1. 【学习目标】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与作者的用意理解并翻译重点语句,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2. 分析方山子的人物形象,培养洒脱的人生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学习重点】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能够准确地翻译。【学习难点】揣摩作者苏轼写这篇文章的意图,理解作者幽微难明的内心世界。【学习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第一二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作者与作品】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是

2、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金石、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方山子,即宋代陈慥,字季常,因头戴方山冠,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先生。晚年隐于光州、黄州间。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其父陈希亮曾是苏轼的上司。陈季常与苏轼友善,二十年未见,却在岐亭重逢。陈

3、季常好宾客,家有歌妓。妻柳氏非常厉害并且爱忌妒,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就与陈季常大闹,让他下不了台。苏东坡就写诗嘲笑陈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这就是成语“河东狮吼”的来历。字词正音闾()遁()庵()居谪()居矍()然1著()帽奴婢()岐()亭挟()二矢()勋()阀()垢()污傥()见之与诵读并翻译课文第1、2段,解释句中加点词。(1)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2)闾里之侠皆宗之()(3)稍壮()(4)折节读书()(5)欲以此驰骋当世()(6)然终不遇()(7)晚乃遁于光、黄间()(8)庵居蔬食()(9)徒步往来于山中()(10)方山冠之遗像()(11)

4、适见焉()(12)方山子亦矍然()(13)问余所以至此者()(14)环堵萧然()(15)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第35段中重要的文言知识诵读并翻译课文第35段,解释句中加点词。(1)余既耸然异之()(2)使酒好剑()(3)独念方山子少时()(4)前十有九年(5)见方山子从两骑()(6)游西山()(7)方山子怒马独出()(8)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9)自谓一世豪士()(10)使从事于其间()(11)园宅壮丽与公侯等()(12)独来穷山中()(13)往往阳狂垢污()(14)方山子傥见之欤()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四自然

5、段的主要内容: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第三课时教学重难点:文言知识总结及拓展延伸一、通假字1.往往阳狂垢污:通“_”,_2.前十有九年:通“_”,_3.犹见于眉间:通“_”,_二、古今异义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古义:_。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2.环堵萧然古义:_。今义:堵塞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今义:男子的配偶使从事于其间古义:_。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三、词类活用1.余既耸然异之2.庵居蔬食3.岁得帛千匹4.见方山子从两骑四、一词多义遇1)然终不遇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遁(1)晚乃遁于光、黄间(2)望风而遁3闻1)不与世相闻2)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3)今已显闻徒1)徒步往来山中

6、2)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过1)过岐亭2)过故人庄3)过秦论4)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适1)适见焉2)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3)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4)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5)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使41)使骑逐而射之2)使从事于其间3)使酒好剑穷(1)独来穷山中(2)欲穷其林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5)蝉则千转不穷而1)方耸而高2)使骑逐而射之3)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4)俯而不答,仰而笑五、指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3)欲以此驰骋当世。()(4)徒步往来山中(

7、)(5)余谪居于黄()(6)人莫识也()(7)犹见于眉间()(8)岁得帛千匹()(9)晚乃遁于光、黄间()(10)呼余宿其家()5第四课时教学重难点:文本探究及拓展训练【文本探究】1、从鉴赏提示可知在方山子身上最能打动作者的是他的“异”,那么方山子的“异”表现在哪儿呢?2.得知作者被贬原因,方山子的反应是“俯而不答,仰而笑”,他跟苏轼有没有共同遭遇?如何理解这个细节的丰富涵意?3. 由此看出苏轼写作本文仅仅是为了记方山子其人吗?还是另有深意?【拓展训练】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

8、,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6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

9、”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时鸡呜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魏禧论曰:子房(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

10、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B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C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D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

11、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7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B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啖:谈话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询问D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期:约定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铁椎其人名不见经传,能吃、力大、寡言,一把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片刻不离身,给人以种种神秘感,直到最后才知道他是一个身怀绝技、勇武过人的“异人”。B宋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大铁椎慕名而来,却发现他们“皆不足用”,既说明大铁椎有抱负,想寻找真正的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C大铁椎欣然答应了宋将军的请求,带着将军前去与响马贼决战,却让将军“登空堡上”,叮嘱他“但观之,慎弗声”。充分表现了他关心友人、敢作敢当的大丈夫气概。D大铁椎决战前后连续三次说出了“吾去矣”一语,这既是大铁椎向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对寻找到志同道合者之难,实现抱负、施展才能之难的沉重叹惋。(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