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7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26272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7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7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7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7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7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7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7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2春心理学离线作业二及答案参考1. 应激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 戴红色护目镜可使视杆细胞免受光刺激。(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 请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参考答案:所谓品德即是品质的简称,是个体的现象,是个体将社会道德内化为道德意识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年龄小、知识和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导致他们会不知不觉的模仿不良行为,受到一些消极思想的影响,甚至会做出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来。正如有位学者所说的: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所以,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良

2、好品德的培养。在此,就诚谈我自己的一些观点。一、尊重信任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我们应该明白:爱学生,就是要尊重信任学生。尊重和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尊重信任学生,意味着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小学生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小学生,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自信。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了解小学生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使小学生与父母和教师面对面敞开心扉,互诉衷肠。并坚信小学生上进的愿望,促进小学生主动发展。二、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模仿性强的年龄特点,教师就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

3、形象,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模仿是存在一定规律和程序的。比如:他们先模仿身边最经常接触的人,随后进入模仿社会人。然而,教师和父母应该就是他们模仿的第一对象了。例如:他们如果是生活在打渔的家庭中,多少也会懂得打渔的经验的技术;如果是生活在音乐世家中,多少也会有音乐细胞或弹钢琴,正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个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里居住,每顿饭用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东西给老人。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这时,这对中年夫妇猛然醒悟,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

4、屋同自己一起居住,扔掉了那只小木碗,拿出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给老人吃。小孩因此也转变了对他们的态度,从此一家三代和睦生活。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教师也如此,也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三、对学生的品德做出及时的评价。对于小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教师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给予评价,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而对于学生出现的不良思想、行为,教师应根据错误的轻重不同,用委婉的、学生易于接受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错误所在,在学生思想中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一) rn鼓励学生要孝敬父母。教师要告诉学生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

5、,不给父母添乱。还要强调要把这些要求变为自已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家长健康方面:要求学生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当父母外出时,应提醒父母是否遗忘东西或注意天气变化;当父母有病时,应主动照护,多说宽慰话,替他们接待客人等。还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二) rn要诚实、诚信。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博士发现,4岁以下的孩子都把长辈是否高兴当作衡量自己行为对错的标准,为了不让长辈生气,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承认自己做过的事情。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诚实的品格是逐渐形成的。不要把学生的撒谎归结于他的天性,相反,

6、你应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运用全程的方法培养他的诚实品质。(三) 鼓励学生勇敢地承担责任。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四) rn会体谅别人。为把小学生培养成拥有体谅他人之心的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和教师都要以体谅之心温和地对待小学生。同时,应充分理解学生的心情,努力从小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当体谅的种子慢慢地在小学生的心田中生长出来之后,就会渐渐地照顾到爸爸妈妈及周围人的情绪,努力使自己不去做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四、运用生动活泼说服力,进行品德的培养。说服就是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其态度或行为习惯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两方

7、面证据,使其对问题的看法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改变其原有的不良品德,发展良好行为。所谓以理服人,对于低年级、富于情感色彩和引人入胜的说服内容更容易发生影响。说服开始时,加强情感爱憎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施以理论上的影响,可以取得良好的说服效果。由于小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和发育阶段,他们无法辨别是非,也没有主见。因此,教师要用易于接受的说服内容为他们树立坚定的观点和立场、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五、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品德培养。小学生模仿性强,生动形象的事例更易于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向榜样学习的热情。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学生实际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生平事

8、迹和光辉业绩来进行教育,也可以利用同龄的先进事迹或有教育意义的事例。4.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方面。A.想象B.思维C.能力D.人格参考答案:CD5. 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是( )。A.中央凹与距中央凹16度的位置B.中央凹与距中央凹40度的位置C.中央凹与距中央凹60度的位置D.中央凹与距中央凹90度的位置参考答案:A6. 简述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乐观的意义。参考答案:(一)心理健康是人类整体健康的一部分。(二)心理健康是影响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三)心理健康是个体实现良好社会适应的前提和保障。(四)心理健康是保障社会和谐安宁的重要条件。乐观的意义:(一)乐观有益于健康。(二)

9、乐观与成年时期良好的学业成绩、职业适应和家庭生活密切相关。(三)乐观具有保护作用。7. 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B.不良品质C.无条件的D.有条件的参考答案:D8. 产生深度知觉的线索有哪些?参考答案:深度知觉涉及三维空间的知觉,即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高和宽,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距离、深度和凸凹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单眼线索包括:线条透视、相对大小、阴影、遮挡、纹理梯度。9. 试述皮格马利翁效应及其教育含义。参考答案: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

10、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 rn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对于皮格马利翁现象及其机制的

11、了解是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的。它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对于受教育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发展得更好是很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受教育者,特别是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往往首先是从教育者那里得到的。在他们生活中居重要地位的人物对于他们的看法和态度,就像镜子一样折射着他们的形象。如果他们感到教育者认为他们有能力,信任他们,那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值得信任的,他们就能建立起应有的自尊,使自己有热情为做得更好而努力。如果教育者认为他们能力低下,不学好,不可救药,他们也会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令人沮丧的形象,从而也认为自己能力就是不如别人,自己很难改好,自己没有出路,那么他们就不能确

12、立应有的自信与自尊,就不能有充分的自我价值感。他们会感到绝望,放弃任何积极的努力,走破罐破摔的道路。10.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参考答案: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性质的不同阶段,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其基本的特点是循环反应,婴儿的循环反应具有探索性和实验性,帮助婴儿形成最初的因果观念。这一阶段婴儿获得一项最重要的认知成果是形成了叫作“客体永久性”的认识。(2)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的局限性是思维的不可逆性,典型地表现为“不能守恒”。皮亚杰的“三山实验”专门揭示

13、了这一阶段的儿童“自我中心性”。(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突出地表现在理解类包含和完成传递性排序的逻辑运算上。(4)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抽象的”而非“具体的”、是“可能性的”而非“亲历性的”、是“逻辑的”而非“经验的”,皮亚杰曾用钟摆实验来考察儿童的假设-检验思维。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教学含义,体现在:第一,皮亚杰有意独立于学校教学来考察儿童的认知发展。如果我们认为学校的教学是要以儿童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那么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般基础。即使对于“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学校教学计划而言,皮亚杰理论仍不失为

14、一个很好的参照。第二,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机制的理论虽然使用了一组带有生物学色彩的术语,却可以成为学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种启发性思想体系。因此从皮亚杰理论出发,教师可以得到很多更具体的理论体系的帮助,也能更好地理解其中某些理论(比如建构主义)的实质含义。第三,即使就具体学科而言,比如小学的算术或数学教学,皮亚杰理论也有重要的根本性启发作用。在皮亚杰看来,儿童在感知运动和前运算阶段的种种活动都同数学(算术、代数、几何)观念的形成有关联。在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中是最值得钻研皮亚杰理论的。11. 活动组织是引起随意注意的一个主要原因。(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2.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

15、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A.对B.错参考答案:A13. 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也是首要的心理功能是( )A、认识B、情感C、意志D、记忆参考答案:A14. 巴甫洛夫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 )A.对B.错参考答案:B15. 视杆细胞主要分布于网膜的中心。(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16. 试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含义不同,它们分属于不同的范畴。第二,能力与知识、技能在来源上有区别,个体知识、技能完全是后天的;能力则除了要受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外,还要受个体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第三,知识和技能是随着一个人不断学习和实践而日益增长和积累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则是逐渐形成、发展和相对衰退或者停滞的过程。第四,从迁移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