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261694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案2021年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幼儿园名称:XXXX班级:XXXX日期:2021年XX月XX日幼儿园教案2021年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这是大班科学神奇的纸圈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活动目标:1了解莫比乌斯圈的特征,探索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2能制作莫比乌斯圈,并能大胆进行猜想和尝试记录。3体验莫比乌斯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活动准备:纸条、纸圈、剪刀、固体胶、课件、记录表、记号笔。活动过程:一、激趣以手指游戏引入纸圈。(教师用食指和大拇指变化出一个圈、两个圈、许多圈导入课题-纸圈。1出示纸条,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师纸条也想变成圈,你们能不能

2、帮助纸条变出圈?鼓励用多种方法,可以跟别人的不一样等。)2幼儿尝试做纸圈。 (幼儿做出的纸圈都一样)3教师以魔术的形式展示莫比乌斯圈的神奇变化,引起幼儿的兴趣。二、设疑1幼儿第一次尝试剪圈,让幼儿体会挫折,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2画线对比教师提出要求:在两个圈上分别画线,从接头处开始画,到起点处结束,可以在里面画也可以在外面画。可以两人合作,一个人转圈,一个人画线。师:你的线画好了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普通圈的线只画了一个面就连了起来,但是莫比乌斯圈的线特别长,画过了红颜色的一侧又到了蓝颜色的一侧,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结合 PPT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一个特征:普通圈有2条边2个面,

3、莫比乌斯圈只有1条边1个面。3实验总结出莫比乌斯圈的第二个特点:沿线剪开普通圈,变成一样大的两个圈,莫比乌斯圈变成有两个接口的大圈。4尝试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圈。 教师小结:把纸条的一端扭一下和另一端粘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这样的圈。咱们做的这个圈啊,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叫做莫比乌斯圈。是德国科学家莫比乌斯在1858年发现的。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给这个圈取名为莫比乌斯圈。三、探索沿着莫比乌斯圈的二等分线剪开和三等分线剪开会有神奇的结果。出示记录单:1出示课件,教师讲解记录单。2猜测普通的圈沿剪线剪开会怎么样。(记录)老师示范剪法。幼儿尝试剪普通的圈。3幼儿猜测莫比乌斯圈沿着这条线剪开会怎么样。教师和

4、幼儿一起记录。(1)幼儿自己剪剪看看。(2)请幼儿讲述操作结果。看一下,现在的莫比乌斯圈有几个接口?(3)它的结果跟你猜的一样吗?(4)教师小结:一个麦比乌斯圈沿着中间的线剪开就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而且有了两个接口的麦比乌斯圈。4教师出示画有两条线的麦比乌斯圈。(1)幼儿猜测,教师和幼儿一起记录。(2)幼儿剪剪看看。教师指导。(3)幼儿讲述结果。(4)小结:今天我们的小朋友也做了一回小科学家。发现了莫比乌斯圈的很多秘密,知道画有一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会变成一个更大的莫比乌斯圈。画有两条线的莫比乌斯圈剪开后变成了一个大一个小两个套在一起的莫比乌斯圈。四、拓展1.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生活中的应用

5、。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莫比乌斯圈不光好玩还很有用呢,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吗?(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其实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藏着许多莫比乌斯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立交桥:避免行人车辆的拥挤。过山车:更加刺激好玩。传送带:减少反复的摩擦工作,增加传送距离和面积。2.观看课件了解莫比乌斯圈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原来莫比乌斯圈不仅给生活带来了方便,艺术家和建筑设计师还利用它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继续展示PPT)。5延伸瞧,老师这里还为小朋友准备了画有三条线和四条线的麦比乌斯圈呢。你知道沿着他们剪开会变成什么样吗?活动反思: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学以纸为载体,通过改变

6、一张纸,比较和体验纸改变前后性能的变化,交流纸的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继续改变材料、发现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根据教材,我把本课分为几板块:第一板块聚焦,承接第3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认知经验说说普通纸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让纸具有更多的本领。第二板块探索,探索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明确改造纸的方法,先交流改变纸的方法,再明确本节课探究的改变纸的方法。第二部分,用折一折这种改变方法,引领学生用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纸被改变后形状、性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先在观察中发现纸的新变化,通过观察两种纸的侧面,发现普通纸和瓦楞状的纸分别是一字形和波浪形。在实践中发现纸的新功能,其中

7、比较观察又分三步,即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状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白纸和瓦楞状纸,认真体验手心的感觉,比较弹力)、放一放(取两个盒子,中间隔开一定的距离距离平放在桌面上,先将普通的白纸放在两个盒子上,接着由轻到重将物体(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放在纸的正中间,看纸能否承受得住以及能承受多重的物体。测完白纸后,再去测瓦楞状纸能承受多重的物体。一边实验一边记录,比较承载力)、摸一摸(用普通纸贴着装有热水的杯子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状纸,再次感受冷热程度,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比较隔热能力)。第三板块研讨,纸改变后性能的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四板块拓展,引导学生在纸上用刷油的方法改变一张纸

8、,然后探究这张纸具有的全新功能。在授课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下几个问题:在说一说纸的特点时,学生能够说出纸的颜色、形状、易折叠,但是学生会钻形状这个牛角尖,不断说出:长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边等等,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说出纸容易破、遇水会湿、纸的厚薄等等。按一按这一板块,学生通常不能直接说出有弹性,能弹回,他们最多说到的就是:刺刺的、有一棱一棱、不能直接接触桌面……要说有弹性,能弹回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折瓦楞状的纸不是难事,但是学生自主折纸,会有横竖两种折法,在放一放这一部分,两种折法会对纸的承重能力有影响。与教材配套的学生活动手

9、册中,放一放瓦楞状纸和普通纸分为能支撑和不能支撑两种,但是我认为这样划分不太准确,普通纸依旧能支撑像回形针那样的较轻物体,瓦楞纸上放过重的物体也不能支撑,因此我在授课时,把能不能支撑改为能支撑较重物体和能支撑较轻物体,让学生分别用回形针、铅笔、文具盒来尝试,较轻的回形针能够被普通纸支撑,瓦楞状纸能够支撑回形针、铅笔,铅笔盒不太重时能够被瓦楞状纸支撑,过重的铅笔盒则不能被支撑。学会能够通过这三种材料感受到普通纸和瓦楞纸的不同。第一次用低年级以及新教材开课,我在试上的时候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实验准备等等所花费的时间较多,整节课较为仓促。因此在第二次上时,我把折瓦楞状纸以及实验材料准备都放在课前,由于第二个班的学生能很快的说出纸的特点以及瓦楞状纸,整节课最后多余了一点时间,我用来和学生一起进一步探究瓦楞状的纸。在给低年级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我对学生的还是了解较少,对于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调整而不够灵活,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教师,我要学习的还有很多。优质文档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