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孟子的浩然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255507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孟子的浩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孟子的浩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孟子的浩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孟子的浩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孟子的浩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孟子的浩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孟子的浩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浩然之气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篇,孟子讲到不动心的修养方法:吾知言,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做到两者,就能达到至高的道德修养。何谓浩然之气? “其 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是 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1浩然之气是一种由道 义之举日积月累而来的正义之气。如果违背道义,则会损耗。对于这种气,孟子 反对人为地干预,要顺应内心去培养。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人皆具有四心:仁义 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人心本具仁义礼智,只有不违本心,除 去蒙蔽,才能涵养浩然之气。古往今来,诸多学者都曾致力于对孟子浩然之气的解读。对于浩然之气内涵 的

2、不同见解,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种观点认为,浩然之气是一种主观精神的修 养,只要通过后天正义行为的不断积淀,就能形成充满正义的浩然之气;一种观 点认为浩然之气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状态,人的愚昧无知使其阻塞不通,只有摒除 外欲污染,才能重新恢复浩然之气的本然状态;还有观点认为浩然之气属于只可 意会不可言传的神秘主义范畴,它的产生及修养都不可捉摸。最后一种观点认为, 浩然之气本于化生宇宙万物的物质之气,此气先天地客观存在,与内心的道义原 则不断作用,形成浩然之气。人只有提升自我修养,存道义之心,行正义之举, 才能达到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本文站在最后一种观点的立场,试图深入 分析孟子浩然之气的科学内

3、涵,阐释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即其现实意义。对于浩然之气的修养,同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美的角度,看到的是 一种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正义之气,阳刚敦厚的气质之美;从善的角度,看到的是 主体的道义之心,人格修养;从文艺创作的角度,看到的是一种绝世独立,豪放 洒脱的风格;从享受生活,乐天知命的角度看,看到的是一种与人为善的高尚情 操。本文力图从多个角度阐述孟子的浩然之气,以期能让读者陶冶情操,修身养 性,愉悦生活,感受到一种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魅力。一、孟子浩然之气的来源孟子人性论修养的目标是要达到“不动心”。不动心指不因个人处境、待遇、 遭遇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操守。要达到

4、这种修养 境界,有两个环节,一是知言,使人不迷惑;一是培养浩然之气,使人意志坚定。 知言则不惑,气盛则意志坚定,从而实现不动心,使人成为富贵不淫,威武不屈 的大丈夫。(一)存夜气存夜气是养浩然之气的前提。孟子说:“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 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 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 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2孟子的“平旦之气”,指天地运行于此时所产生 的自然界之气与人生理之气。“夜气”主要包含人的生理之气与良知善念。孟子 认为从夜半至天亮是人自我修养的最好时间,这时天地间充满纯真清明的

5、自然之 气,应当保存住此间顺应自然而生的夜气。如果不存夜气,天亮之后人们被七情 六欲所干扰,人的良善本性消耗殆尽,就会如同本来是土地肥沃,生产良好木材 的牛山,因为邻近大国,伐木的人无时停息,大批牛羊在那裹放牧,所以树给砍 光,草给吃尽,牛山变成濯濯,草木不生了。(二)知言的涵义养浩然之气,首先要知言。孟子认为,单存夜气,不足以养浩气。还需要拥 有较高的知识理性,即“知言”。“敝词知其所弊,淫词知其所陷,邪词知其所离, 遁词知其所穷” 3。偏颇的言论,知道它在哪一方面被蒙蔽而不明事理;过分的 言论,知道它沉溺于哪种观点而无法自拔;歪曲的言论,知道它偏离事实而乖张 不正,敷衍搪塞的言辞知道它因何

6、陷入理屈词穷的境地。言辞生于内心,害于其 政,言论的过失是由于内心的思想认识不正产生的,会危害政治;发于其政,害 于其事,如果把错误的思想用于具体的政令措施,则会危害具体工作。儒家认为, 人事中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就是政治,政治工作的好坏关系百姓的幸福,国家的安 稳。大学强调修身也是为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工作包含了个人安危得失, 也体现了个人修养。言论反映思想,思想指导行动,利害关系可见一斑。一旦发 现言论有误,就要从内心去寻求根本原因,从根本上改变思想,从而修正思想, 防止行动错误。所以孟子说,“不得于言,务求于心”不可。那么“不得于心,务求于气”可,是何原因?心中有所不安,不必从感情意

7、气上找原因。因为人的感情意气随时变化,只会影响人的情绪,不会影响人思考。“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理智管理着情感,就像法官一样负责评判,人根据它的指令而行动。然而感情与理智是互相影响的,“志一则动气,气一则 动志”。思想专一,则调动人的感情意气跟随行动;情感专一,则影响人的思想 意志。有句话说,冲动就是魔鬼,感情一旦失去理智的控制,则会带动人做出疯 狂的举动。而现实中几乎所有正常人,都是理智的人,能够控制情绪感情。理智 就像一个围场,情感都在它划定的藩篱以内;理智又像塔楼的国王,情感只是佣 兵。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人在遭遇了巨大的心理打击和情感创伤后,会变得精 神失常了,因为理智薄弱,情

8、绪激动,理智失去了正常的统帅作用,而被意气牵 动的缘故。(三)浩然之气的内涵“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 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4浩然之气是一种至大至刚的气概,内心以道义为标准,在内心道德原则的指导 之下,行道义之举。浩然之气是心中道义与正义之举日积月累而成。它强调内外 合一,不人为地刻意助长它,否则就像揠苗助长,无济于事;它也不是一朝一夕 一蹴而就的,违背了修养它的自然规律,就会适得其反。不能忽视它,不然人的 内心会因为行不由衷而日渐堕落。只有不违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 心,辞让之心,才能成就

9、正义之举,修养道义之心,才能练就浩然之气。“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惟能”,恒心即是不论外在如何改变依旧坚持大 道的理想人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外在环境持一种豁达的态度, 坚持自我的追求。这种不流于世俗,坚持自我的人格即是“不动心”。孟子云: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性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5。通过艰难困苦的考验,依旧不 动心,练就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反映到个体身上就是浩然之气。二、浩然之气的理论(一)唯物之气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始基物质,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宇宙生成,人的精神 现象都是由气的变化生成的。此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10、,自然游离,化生万物。“人 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通天下一气耳。” 6管子精气说记载,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 7,气是人的形体和精神产4孟子.公孙丑上5孟子.告子下6庄子.知北游7管子.内业生的基础。万物因气聚合而生,物体毁灭以后,又归于气。此种观点认为,气是天地间客观存在的物质性的气,气化生万物,此中呈现 出的生生不已的条理即是道,气因而具有善的正义属性。人禀此正气而生,此气 在人身上则为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原本就存在的,“浩然之气,需见是一个物”。 它是与天地万物同化之气。人是天地之气依道化生,此气因具有道的属性,即为正气。如果人的行为举 止符合正

11、义,存在于人身上的正气就得到了涵养,就会体现出浩然的气象。人内 在的精神风度会显现在人的形体容貌上,内在禀赋仁义礼智之性,在外就体现出 君子的风度即浩然之气。由于人的自私愚钝,偏离正道,内在的正气就会被损耗。 只有回复本心,坚持正义的操守,不断地做正义之事,才能去除蒙蔽,使正气得 到恢复,坚持下去,日积月累,正气就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充塞宇宙。此种观点虽然能够阐释气充塞宇宙的宏伟气象,却无法阐释为何孟子论述, 此气是经过人长期修养而来。(二)唯心之气儒家一般对宇宙人生的起源问题搁置不谈,当学生问道鬼神之事,孔子云“未 能事人,焉能事鬼?”,儒家学说专注于人伦社会,认为只有按照人的本性作为 现

12、实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对于孟子浩然之气的解读,也就直接 从孟子的性善论开始。此种观点认为,气是一种道德属性,精神状态。从孟子性 善论着眼,理应为一种主观的精神气概。浩然之气本于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志之端也。 8”人最基本的四种道德品质是由具备这四种天赋的心发出的,仁义礼智,是人 内心本具的,它仅仅存在于心中;发之于外则为气,符合内心道义的行动日积月 累,就养成了浩然之气。浩然之气是精神心志之气,是长期的正义积累和道德践履进程培养成的气概。 浩然之气既为集义所生,那么,就不能说浩然之气是先天具有的人格,而是通过 后天

13、涵养得到的一种气质。浩然之气源自内心的正义原则,没有任何的外在根据, 它是主体修养而来的。孟子说浩然之气充塞宇宙,至大至刚,形容至大的浩然之 气,是对个人形体渺小的超越;而形容至刚的浩然之气则是对个人意志薄弱的超 越。充塞宇宙的浩然之气,其实是个人精神符合天道自然的从而由自信而生的磅 礴气概。此种观点将孟子充塞宇宙之气表述为主观精神气概,难以服众。宇宙之博大, 个体之渺小,如何能修养得充塞宇宙之浩然正气?(三)唯物与唯心统一之气本文认为气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气,此气化生天地万物。庄子云,“化生天地, 统一气尔” 9。人与天地万物一样由气化生。化生天地万物的气,遵循一定的条 理,此理即为道。由气化生

14、的人也具有这道,道在人心中,则体现为善。外在之 气包括天地万物,它作用于人,人通过内心的道义原则审慎行动,从人的思考到 人的行动这一符合正义的过程,即是浩然之气的形成过程。外在之气与人的内心 相互作用,经过主体道德涵养,呈现出的道义精神,便是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 因其是气化而生,故能充塞宇宙;因其通过人的内心涵养,故需日积月累,不违 本心。孟子强调对于浩然之气的修养,要具备道义之心,做正义之事。修养而来的 浩然之气,因其符合天地万物形成之道,所以至大至刚,可以充塞宇宙。浩然之 气的修养,要持志守气。持志就是不动心。不动心,首先是能够智慧地分辨各种 言论,对于流言蜚语,要知其产生的根源,不被言论

15、左右;其次是坚持内心的道 义原则。不论何种困境,何种诱惑,都要不违本心。在义与利有冲突之时,果断 地去利存义。“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生取义,也即浩然之气的补充说明。修养浩然之气,在内要不违本心,做正义之事,在外要自觉地符合天道自然, 肩负起个人对宇宙人生的责任,这样才能达到物我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具体 来说养气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对于宇宙万物,有正确的认知和了解,切莫主观地 牵强附会,实事求是探求其中之道;另一种是在宇宙间承担人应尽的道德义务, 依道而行,与自然和谐相处。集合两种方法,身负道义,积极作为,浩然之气就 会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浩然之气大行不

16、加,穷居不损,充塞天地,至大至刚, 是一种大勇的气概。三、浩然之气的修养(一)勇浩然之气乃集义所生,养气即养勇。“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10孟子的勇是一种舍生取义的道德人格。 孟子对勇作出了划分:北宫黝之养勇,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能忍受半 点侮辱,上至君子,下至小人;孟施舍之养勇,指挥作战总是把不能取胜的形式 看成可以取胜,不怕失败和困境,迎难而上;曾子之勇,通过内心自省,然后依 道义而行,即使是千军万马,只要心中充满正义,他也可以做到勇往直前。孟子 认为,北宫黝之勇,不能忍受任何侮辱,只是匹夫之勇;梦施舍之勇,仅内心无 惧,是小勇;曾子之勇反观自身,符合道义,才是大勇。孟子提倡的勇,超脱了 个人功利,而与道义相符,其目的超越了个人荣辱,个人生死,而与天下国家相 连,与人民的福利相连。当内心之勇化成了正义的理想人格,便焕发出浩然之气。 勇不是鲁莽,也不是懦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