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农业相关的民俗民俗不俗吴桥的农业生产习俗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6246945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农业相关的民俗民俗不俗吴桥的农业生产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和农业相关的民俗民俗不俗吴桥的农业生产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和农业相关的民俗民俗不俗吴桥的农业生产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农业相关的民俗民俗不俗吴桥的农业生产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农业相关的民俗民俗不俗吴桥的农业生产习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农业相关的民俗民俗不俗吴桥的农业生产习俗 编者按吴桥县历史久远,作为含有2021多年历史的小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吴桥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为繁衍生息、生存发展、追求幸福,发明了无数灿烂辉煌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吴桥民俗文化的形成比较复杂,现有本土民俗遗留,也有外来民俗文化的融合。在民间有口耳相传的诗歌、小说、传说、歌谣、谚语;有传统的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间演出艺术;有吴桥人民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相关于生产、生活的其它习俗和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还有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等多彩的民俗文化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有着独特魅力,反应了吴桥民间

2、富有特色的民俗事象,也反应出当地人的精神、信仰、情感愿望、人生追求。小麦,俗称麦子,是吴桥关键的粮食作物,和其它粮食相对,称为细粮,加工为面粉,称为面,皮屑为麸子。麦草分两种,下部名麦渣,上部称为麦秸,小麦外种皮名为麦糠。芒种节气,又到了小麦收割时间,谚有“打春一百,磨镰割麦”,通常在农历五月开始。此时男女老幼一齐出动,全力以赴抢收抢打,晚了麦子产量会受影响。收割麦子多在早晨四五点钟开始,至中午十一点前后收镰,割得晚了气温高、麦粒轻易脱落。割下的麦子捆成“麦个子”。捆麦个子和收秋时捆“谷个子”、 “芝麻个子”全部有讲究,谚称“麦捆根,谷捆梢,芝麻捆在正当腰”,不然会影响收成。收割过的麦地,全部

3、要清理捡取遗落麦穗。通常头遍清理多由主人进行,以后任由“拾麦者”清捡。民间对拾麦十分重视,以求颗粒归仓。对农作物进行脱粒的场地称“麦场”。脱粒称“打场”。麦场、谷场使用时首先要进行平整,为使其坚硬,表面还要撒一层糠稗和水,稍干时用磙石轧平。拆垛摊场晾晒多于早晨八点左右开始,所用工含有木杈和铁杈。摊匀晾晒后,通常中午开始“碾场”,所用石磙(又称“碌碡”),由木框架套一石磙组成,框架上设挂勾,方便人、畜牵拉。通常碾轧三遍,每压一遍后,要用杈“翻场”。三遍后“起场”。将轧过的秸杆集中 “搭垛”,等候复压。轧下的籽、糠集中一起,利用风力“扬场”,并用扫帚将籽、糠分开。通常扬场者和打扫帚者均系谙熟“犁、耧、锄、耙、扬”五大技术性农活的行家。扬好积堆装袋。农业生产部分工具犁,耙,耱,耧,镢,锄,镰,木杈,木锨,压场碌碡,推板,簸箕,铡刀,砘子,铁叉,筛子,木筢,撮子慢慢淡出大家视线的农村生产生活工具,能否回想起你的童年?伴随农村城市化的逐步转型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传统生活方法的空间已越来越小,传统的民间礼仪习俗也正在逐步被淡化和韶华,而且也越来越流于形式。今天,我们如此热衷地谈论民俗,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对于迅即失去的乡土人情不能不心存几分留恋,村落和田园逐步远远退去,大家只好依靠记忆来重温往日的风景和那些牵肠挂肚的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