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赵春琼)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246110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赵春琼)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赵春琼)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赵春琼)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赵春琼)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赵春琼)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赵春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赵春琼)(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元谋县能禹小学 赵春琼 邮编:651300【摘要】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交际能力锻炼和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尽管他们在这一阶段具有一定的说话能力,但要健康而可持续地发展和提高,仍处于一种萌芽状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也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关键词】 想说 敢说 会说 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

2、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角度全面提出了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要求低年级的孩子能够用普通话复述故事或精彩情节,完整讲述小故事和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信心的和别人交谈,态度大方有礼貌。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对于低年级孩子,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多么重要。同时,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关系到学生读写等多种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于孩子智力的提高以及形成概念的方法也有很大影响。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教学中我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充分的引导,千方百计的激发孩子的说趣,使学生从最初的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逐渐地想要主动说,

3、积极勇敢地说。从现在的社会需要来看,“能说会道”也将成为人才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然而“能说会道”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从小就开始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一、 创设情境,激发想说的欲望 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上课时,有的时候学生跃跃欲试,争相发言,有的时候却是星星点点,“千呼万唤难张口”。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孩子们适当的引导。作为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即对图片、故事、动物、游戏等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说的欲望。要让学生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

4、懒得动口表达,那对他而言说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累赘。古人云“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话虽说得有点绝对,但从中可见说话即“能言”的重要性。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学生想说。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教师的说话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的进行讲课,在讲课过程中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以及讲话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话,学生心中就会产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时还会萌发一种想法:要是我也能像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想说的念头。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能促进

5、学生身体和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小学生总能以最快的时间、最大的激情投身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然而当游戏刚结束时,学生的神经仍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需要以某种方式把自己尚未散尽的热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把握机会,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玩时感觉怎么样?以后还愿不愿意玩这样的游戏等等。让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想说的目的。二、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敢说我们都知道,大部分小学生喜欢听别人说,自己也很乐意说,在他们和同龄人玩耍时,在与爸爸妈妈或者其他亲人交谈时,往往能无拘无束地讲自己的所见所闻。但在课堂或者其

6、他的正式场合就不能大胆地讲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怯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而当你向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他却能回答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知道学生往往想表现却又怕出错,怕出错即是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便有的学生说的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的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如当你让一个同学讲讲自己在

7、寒假里做得一件事,而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也没有重点时你对他说:“你看你说得像什么,真够笨的。”这就给学生心里投下了阴影,使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随便说话。而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的故事很有趣,不过讲得时候还要有重点有顺序些,那就更棒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萌发一种让自己讲得更好的愿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也会有胆量把自己的话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受到责怪。教师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调动和激发他们在众人面前讲话的勇气和热情。要让学生知道,如果太看重老师或同学对自己发言的评价,甚至一边发言一边琢磨别人怎么看自己,就会因为走神而出错,更容易因为担心而紧张。如果遇到这种情

8、况,教师要安慰学生:“别紧张,你已经说得很好了,别的同学其实和你一样,甚至不如你。”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说话者和别人拉到平等地位,从而也就缓解了说话者因顾盼他人感受而导致过度紧张。还有加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设,消除交往的隔膜;创设互动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友好地与同伴交往。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课上,而要把语言训练扩展到各项活动中去,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断说话的过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学中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让学

9、生有说的欲望。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从老师提问的第一个问题时就勇敢地举手,只要举了手,开始发了言,就自然想继续说下去。说得不对,说得不好,老师绝对不能批评训斥、讽刺挖苦。这样,久而久之就能消除学生害怕紧张的心理,让学生有了说话的勇气和激情。三、教以方法,让学生会说只是想说,敢说,对于口语交际来说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会说,方能达到交流的目的。说,有一个总体要求,那就是要做到:简明、得体、流畅。而会说,就要达到“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这个基本标准。学习掌握普通话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因素,为了让学生说好普通话,我注重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领域。生活中,我自己先使用普通话,起示范作用,并且同学生约法三章:

10、我没讲普通话罚我,唱歌讲故事都行;讲错了字指正,我会把字音注在书上或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同我讲话都用普通话,哪怕讲的不好,能讲对几个字就坚持说几个字,不断熟练。这样地示范,起到了很好地带动作用。其次,课堂上重视读准字音,养成习惯,比如不能读出的字,一定要查出在书上标注出来,注释中的字音,一定要移在文中,以保证不错读,不失去学习的机会。加强朗读,把个人朗读和学生齐读结合起来,既检查了学生认识字音的情况,又能利用大家的齐读影响个别学生的朗读节奏等。说好普通话只是打好了基础,要达到真正会说,还要进一步指导。给词造句,积累语言。先是一词一句,后来多词一段,点滴积累起语言。借用关联,丰富语言。借用关

11、联词语,使语言更丰富,具有层次。这样为准确表达打下了基础。巧用修辞,讲生动语言。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等,多种修辞的使用,使口中语妙如珠玑,生动形象,增强感人力量。恰当使用语气、重音、节奏、速度和停顿等朗读技巧,讲出个性语言等。讲故事,不要忘了“六要素”,关键是核心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发表看法提建议,不要忘了因为所以;介绍事物吗,讲明对象和特征,不能忘了条理性。凡此种种,都可以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时时、事事,处处中指导,久之,人人会说。说话训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儿童时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就抓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低年级学生由于接触得语言有

12、限,常常忽略话的完整性。于是,教师就应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简单句子来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话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讲,如果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就会使说的话没有条理,缺少层次,而含糊不清。因此教师可相应教学生使用一些连接词如:先再后等使他们按方位、逻辑等顺序来说话,逐步提高学生说话的质量。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 想说

13、、敢说,会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层次清晰的说话训练。只要教师作一个因势利导的守望者,勤于思考,就一定会做得更好。总之,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机会,激发其表达的欲望,把握契机,有效开展各种活动,并有步骤地进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在其过程中培养了他们想说、敢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为今后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 叶献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与方法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2 黄文清,口语表达能力新议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3 李明霞,训练口语表达能力的新路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4李海燕,浅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