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反思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243391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反思(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明交往礼为先教学反思文明交往礼为先中涉及到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的内容较多,知识点琐碎,且易混淆。根据思想品德课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沿着由“知”到“行”的顺序发展这一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在设计本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明理、导行上,设计出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发现问题,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分析案例,归纳总结-自我反思,交流收获-学以致用,走进生活”六个教学环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选了一些典型案例、漫画、视频、小品,使知识点更富感性色彩,增强了审美情趣。在落实基础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自

2、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反思自己的教学,成功之处有:一、灵活地运用导入环节,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在导入环节,我先简单的进行自我介绍,然后与几名同学握手、问好,请学生介绍自我。随之让学生评价师生在初次交往中的表现,教师顺势引导:是文明礼貌拉近了我们初次交往的距离,可谓“文明交往礼为先”,自然点题,导入新课。这样处理,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交往距离,便于师生情感交流,而且拉近了教材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二、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知识领域的培养中,对具体的问题没有具体去解释,而是先让学

3、生速读课本,提出问题,然后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后,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到各学习小组,适当引导,经过这一环节,问题一一在小组内部得以解决。学生通过讨论、自学,亲身体验参与,获得感性认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操作上,均以问题为中心,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的设计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在学习中,乐此不疲,积极主动地动脑、动手,既锻炼了学生搜集资料获得信息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三、将竞争引入课堂,激发了课堂活力。为检验各小组合作交流

4、情况,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课本知识点,我设置了语言关、态度关和行为关,让各小组同学联手闯关,同时设置“我是赢家”“生活考场”等环节与之呼应。“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表现活跃。特别是在行为关中即兴表演环节,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两名同学主动上场,表演成功。教师把本关裁决权放给学生后,学生发言积极,对表演的两名同学言行分析到位。既指出了其文明礼貌之处,又分析了二人在交往中的不妥之处,使知识目标真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导行的目的。四、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现实,关注学生发展。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选了一些典型案例、漫画、视频、小品,设计了“实话实说”、“谈心亭”、“告别不文明

5、言行,开创交往新天地”等教学环节,面向现实,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学生,紧扣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或探究、或讨论、或感悟,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几乎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教学过程中,穿插小品、漫画、名人故事、动画、录像等,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及时、灵活地控制课堂思路,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依据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和交往礼仪三原则,充分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挖掘小品、漫画、案例、录像中的有效信息,做到了图文结合,以图释意,从而使知识点更富感性色彩,增强了审美情趣。在“我是赢家”、“生活考场”“告别不

6、文明言行,开创交往新天地”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由于学生已经耳闻目睹,能亲自想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形成对现实问题的空间概念。因此,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五、课件制作精良,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多媒体,加大了课堂容量,教学内容更加充实。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一扫传统说教式教学导致的沉闷空气,带给学生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视频周恩来的故事展现出了伟人的风采,不仅让学生明确了平等待人和尊重他人两个交往礼仪原则,而且给学生以心灵的净化,思想的启迪。 不足之处是:1、对学生的估计过高,部分问题的设计没能照顾全体学生,部分学生较难操作。2、个别教学环节处理不够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