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241655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13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13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13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13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3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3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下图为某地区聚落大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聚落的形态形成最不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平原B.山地 C.河谷D.交通2.若该聚落形成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B.乙丙 C.乙丁D.甲乙丙读塔里木盆地图,回答34题。3.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已移向地势高的地方,其原因主要是(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D.荒漠范围扩大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点状分布 D.环状分布在下图所

2、示的区域内,准备修建从A城(120.5E,28N)到B城的铁路。据此完成56题。5.在上图所示的四条线路备选方案中,最佳的是( )A. B. C.D.6.一般来说,影响现代铁路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水文因素 C.气候因素D.经济因素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图,回答78题。7.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地形与土壤B.地形与水源 C.水源与土壤D.气候与植被8.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A.河谷地带B.塔克拉玛干沙漠 C.山麓冲积扇D.吐鲁番盆

3、地读我国著名运煤专用铁路示意图,完成910题。9.该铁路穿越的最大障碍在( )A. B. C. D.10.有关交通线路区位选择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公路的选线要尽可能避开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区B.平原地区的地形对线路限制较大C.公路在缓坡上呈“之”字形弯曲D.自然因素是山区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我国19982004年的相关数字统计表,完成1112题。11.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高的年份是( )A.1998年B.1999年C.2003年D.2004年12.表中所示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我国单位G

4、DP能耗逐年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A.B.C.D.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区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B.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D.丙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14.据调查,甲地区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区,其原因是( )A.甲地区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区小 B.甲地区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区大C.甲地区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区

5、多D.甲地区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区大据报道,我国首座70万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江苏江宁建成并成功发电。据此完成1516题。15.在江苏江宁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资金与技术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人口稠密,建太阳能电站可吸纳当地大量的下岗工人A.B.C.D.16.除太阳能资源外,江苏省还有哪些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 )A.地热B.天然气C.风能D.核能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2012年年初我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

6、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回答1718题。17.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A.时段B.时段C.时段D.时段18.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茶农经常采取的措施是( )A.施肥B.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 C.熏烟D.滴灌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近50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1920题。19.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 )A. B.C. D.20.地春旱为主的原因不可能有( )A.春季降水少 B.春季增温快,蒸发量大C.此地春季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D.春季气温低,易发生寒潮天气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读下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7、。(16分)为应对全球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风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全球的风能约为2.74109兆瓦,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兆瓦,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我国已把风力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点,并制定了长期发展计划,在十几个省区规划建设风电场。其中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是重点开发地区。(1)A河流域内的常规能源资源十分丰富,但不同河段内能源差异较大。试举例说明其上、中、下游沿线地区突出的能源资源。(4分)(2)甲地区有丰富的新能源,如太阳能、_等,乙地区的能源资源_储量居全国第一位。请分析这两个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原因。(4分)(3)丙地区风能资源丰

8、富,结合图B分析该地区多大风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压变化、地面植被等方面分析)。(4分)(4)我国风能发电近期重点开发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北省、上海市、福建省等华北、华东、华南沿海地区,请说明理由。(4分)2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下图示意某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该地区河流含沙量大,沿海水浅。18世纪,随着大规模的土地开发,该地区交通运输需求大增,于是开凿了几乎与海岸平行的沿海运河。M河自北向南纵贯该国中部,是该国重要的航道,H港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1)分析图示地区沿海运河开凿前的水运条件。(3分)(2)分析沿海运河开凿工程量较小的原因。(3分)(3)简述沿海运河航道航运优

9、势。(3分)(4)说明H港发展成为该国南部沿海最大港口的地理条件。(3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商周以来,至少110 个古国在太行山东麓荟萃,“出产”了商邢都、燕下都、中山王城、赵邯郸王城、曹魏至北朝邺城等多个古都。左图为部分古都的分布图。右图为汾河流 域某村落的布局示意图。(1)图中的古都大多布局在(地貌类型)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的建设与扩展。右图的古村落建在河流曲流的(凸或凹)岸处。在此选址,既便于利用水资源,又避开的威胁。(3分)(2)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看,黄土高原区域发展的优势能源资源是,而制约华北平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是。(2分)(3

10、)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为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层的厚度逐渐、颗粒粗细程度。(3分)(4)华北平原的雨季集中在月,此时节,区域内受(天气系统)活动的影响,多暴雨。(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A该聚落形态呈带状,而平原地区典型的聚落形态是团状。2.A甲、乙沿岸,聚落数量少,航运能力相对差一些,故可能是支流。3.D由于人类过度利用水资源,我国西北荒漠化从历史时期以来不断扩展,为了生存,人类不得不迁往地势较高,而水源较充沛的地方,所以选项D正确。4.D交通线包括铁路、公路等,从图中发现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环状分布。5.C四条线路中,坡度太大,距离太长,综合考虑,最合适。6.D一般来讲,影响现代

11、铁路布局的首要因素应为经济因素。7.B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8.C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村镇集中。9.B从图中看出,该铁路穿越太行山区,位于图中处。10.A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线路选择的决定性因素,但在选线时必须考虑自然条件,如地形。在平原地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而在较陡的山坡上则应呈“之”字形弯曲。交通线路选线要尽可能避开自然灾害多发区,保证交通安全。11.C根据题干可知,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为能源

12、消费弹性系数,可以计算出最高的年份应是2003年。12.C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率偏高,而体现了这一特点。13.D丙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沙漠分布广,风力作用强烈,但利用难度大,有效风能密度小。14.D甲地区位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能源需求量大,而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需开发利用本地区的新能源。15.B江苏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能源的需求量大,有资金和技术,可以开发需高新技术的新能源。16.C江苏在沿海,风能资源丰富。17.C据材料可知,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据图可知时段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故C项正确。18.C熏烟可以增加大气

13、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增强大气的逆辐射,晚间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故C项正确;施肥可以增加产量,但不能保温,故A项错误;滴灌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会加大冻害的威胁,故B、D项错误。19.B结合图例,从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两个指标上比较,地区即华北地区的旱灾最严重。20.D春季华北地区降水少且增温快,蒸发量大,但是此时作物生长需水量大,所以特别干旱。21.(1)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主要电站有刘家峡、李家峡等;中游煤炭资源丰富,如神府煤田、西山煤田等,下游石油资源丰富,如中原油田、胜利油田等。(2)地热能天然气甲地区是青藏高原

14、,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而太阳能丰富;乙地区为四川盆地,云层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因而太阳能贫乏。(3)该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天山南北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故大风频繁;该地地处天山断层陷落带的山口位置,受地形“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加快,风力强劲;多戈壁,地形平坦,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故风速较快。(4)华北、华东、东南等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开发利用风能,可缓解能源紧张的压力;改善环境质量,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资金充足。【解析】第(1)题,黄河上游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而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下游有胜利和中原油田。第(2)题,青藏高原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资源丰富,分析太阳能丰富原因要注意空气稀薄和云量少都使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较少,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云量多而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较多,导致太阳能较少。第(3)题,风大一般与气压差有关,而气压差大多由于温差大,依次反推即可分析气压与风的关系;一般在地形狭小的地区,风受两侧地形夹击,出口狭小处风力较强劲。第(4)题,风能发电区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