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623892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教养方式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摘要:我国儿童的精神卫生问题令人堪忧:调查数据表明,儿童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3至18岁的孩子现在承受的压力是三十年前的25至30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高达14至17,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大部分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包括改为纵容放任型、溺爱型、权威专制型和民主型。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健康的氛围,主动与孩子交流,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关键词:心理健康 ; 儿童; 家庭教养方式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有3000万儿童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中儿童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

2、,全球儿童精神障碍患者会增长50,儿童心理不健康的比率越来越高。心理健康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情绪的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但是根据调查,儿童心理不健康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在婴幼时期,儿童很少接触家庭以外的成员,此时家庭则是儿童对外交流的一个媒介,因此,家庭具有无可比拟的作用。而父母在这个环节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父母双方不同的教养方式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一、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问题家庭给儿童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一是家庭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三天大吵两天小吵”,生活

3、在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处在极度紧张不安之中,他们甚至被父母当作出气筒,父母紧张的关系往往会给孩子情感上的打击,会中断他们正常的社会化过程,导致他们个性的畸形发展;二是父母不完整,或是父母离异,他们中的任何一方把子女当作“皮球”任意踢来踢去,或是父母一方早逝,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一天到晚为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子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烦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视等变态心理,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1(二)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民主性,方法简单。比如,有些家庭的家长存在补偿心理,他们把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完全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节衣缩食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4、把子女的学习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非常心切。因此,他们把子女逼进书房题海,稍有不从,就用大道理压人或“棍棒相加”,结果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紧张,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家长重视物质投入,看轻精神投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大为改善,中小学生的生理发育明显提前了,但中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由于家庭、学校的保守、忽视了对子女的思想、情感、内心世界的关注,减少了父母与子女的心灵沟通。这样都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建康。二、 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1)纵容放任型即父母不控制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自己控制自己的活动,父母不通过权威、体力、地位、或施加奖赏的办法对

5、孩子进行控制,他们与孩子有自己的活动范围及方向,只给予孩子足够的温情,孩子没有“长幼有序”的观念,享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这样的父母忽略了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不能很好的给孩子讲授做人处事的基本道理,使得孩子较缺乏自制力,在与同伴交往时把自己放在首位,好胜斗强,经常出现攻击行为。(2)溺爱型这个表现为对子女过多的照顾。我国家长对孩子特别溺爱,尤其是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更娇惯孩子和宠溺孩子,父母愿意为孩子们准备好一切,特别是我国家庭中的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们的迁就和溺爱更了不得,他们总会替孩子做了那些本该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而这样的后果是孩子不会努力,缺乏主见,依赖心特强,严重减少了孩子接触社会接

6、触事物的机会。这种溺爱型的父母只把优越的环境、物质提供给孩子,这样会教会孩子只懂索取,不懂付出,致使许多孩子上了大学甚至踏上社会以后都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有的还因此退了学;有许多孩子走上社会后,由于总没有主见,结果很难闯下自己的一片天空;有许多孩子对家长叛逆,结果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正确的方向这种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使孩子缺乏主见,遇事优柔寡断,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理脆弱,产生抑郁和焦虑的心情,难以适应社会生活;这样的教养方式还令儿童缺乏创造性思维,束缚孩子的个性,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孩子创新竞争的发展。(3)权威专制型即父母用坚定的和明确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孩子,他们不给孩子实行自己行为的权利

7、,他们认为服从胜于一切,并借助一切不必要的手段使孩子照他们的话实行。专制型家庭的孩子要承担做出个人决定的责任。他们长幼有序的观念深刻影响了教养孩子的方式。他们认为在家中,孩子不应有自己的意见,必须对长辈绝对服从,而家长对待孩子“喜怒无常”,心情好时,宠着,护着,拿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心情不好时,对孩子拳打脚踢而孩子从小就被教育不得与父母顶嘴,不得擅自做主,理由只有一个,因为他是家长,家长有绝对的权威。 父母用这样的教养方式使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如与其他儿童交往,可能会碰到较多困难,他们始终处于被领导的地位,没有竞争意识,表现出焦虑和喜怒无常等。还有

8、一种可能是孩子想突破这样的束缚,他们极其反感父母的行为,总是以一种叛逆的行为来与父母相抵抗,以显示自己也享有着某种权利,最后形成极端残酷逆反暴躁不讲理的心理。(4)民主型即父母与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自主权,他们提倡对儿童采取宽容、大度、开明而又严格的态度,并给孩子以积极正确的指导。这样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如活泼、快乐、直爽、自立、彬彬有礼,善于交往、容易合作、思想活跃等,往往也能激发孩子的道德自觉感;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自我接纳程度较高,相应地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望都比较强,容易形成敢想敢说敢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不同

9、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发展都有不同影响。良好的教养方式只会促进儿童进一步发展,不良的教养方式则制约儿童的进步。专家认为,儿童有很强的适应性,一般情况下,父母只要做得差不多,就能保证儿童正常地发挥。但是,如果孩子长期成长在破裂家庭中,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心理。例如,在问题家庭中,长期只有父爱而无母爱,孩子容易以父亲为榜样,习得父亲的处事方式,容易滋生自大粗暴的心理;长期只有母爱而无父爱,这样的孩子容易胆小怕事,变得没有主见;然而既没有父爱也没有母爱的孩子,那么更加容易受社会上的坏习气和不良思潮的影响,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成长在健康的家庭中,纵容放任型的父母会使孩子形成

10、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缺乏集体意识,如他人与自己不一致时,会出现攻击行为;溺爱型的父母会过度保护溺爱、过度干涉,这也会对儿童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会使儿童缺乏主见,遇事优柔寡断,依赖心强,缺乏竞争意识;如是权威专制型的父母随心所欲地支配孩子,孩子就会变的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心,孩子情绪不稳定,行为可能不符合社会的要求,缺乏社会责任感。民主型家庭中孩子则会健康地成长起来,他们有其自由,能够被很好的尊重,其自信心也很足,自我效能感很强。2父母对儿童的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使用强制方式,如对儿童体罚、冷漠地拒绝、剥夺儿童的某些权利以及威胁等,会影响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不

11、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另外,父母的教养方式还影响儿童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对新情境的应对等等四、对策第一,父母双方关系融洽,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父母双方要达成共同教育儿童的一致意见,因为任何两个成员之间的交往都对第三个家庭成员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第二,父母要主动介入,经常与孩子交流,鼓励他们去探索周围的世界。对孩子发出的各种信号、需要和情感,要及时给予回应。同时,家长还要学会发现找出儿童的闪光点;家长还要学会分析,分析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改善自己的教养方式。3有效的教养方式需要敏感地适应孩子。当父母能够成功地适应孩子,在教养方式和儿童的独特特征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个

12、体就会在这种联系中不断改变自己的心理机能,去更好地与父母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当然,建立这样一种和谐的联系需要持久地耐心和好脾气,特别是面对一个任性、倔强或者有其它困难的孩子时,这样就更需要父母耐心的教育。相反,如果父母不能适应儿童的反抗行为,采用急躁、严厉、强制性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不会得到好的发展,他们会选择更极端的方式,这样就更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第三,父母要对儿童积极的关注。大多数父母很少赞扬自己孩子的优点,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喜欢用孩子的缺点去比其他孩子的优点。孩子在整日无休止的抱怨和批评中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表现认定,久而久之就形成

13、了内向、自卑、懦弱、主动性差、社会活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消极的自我表现意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要提醒父母注意自己教养方式,使之适应儿童的自身特点,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父母要不断吸取好的家教经验,不断改善教养方式,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放下架子争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和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有了这样的知心朋友,孩子会感到安心,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孩子和父母也容易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朝着健康和谐的轨道前进。第四,父母要了解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按照孩子的意愿结合实际,这样可以减轻儿童的心理压力,使儿童又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从而避免各种心

14、理问题。在传达意思的时候,父母以一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如父母变命令式的教育为民主型的商量;如针对某件具体的事,当您意识到孩子的做法有问题时,先不要强行要求他怎么做,而是拉他坐下好好聊聊,在聊的过程中将您的观点和理由讲清楚,相信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些。 第五,为孩子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的教养方式必须和谐得当,这样孩子在习得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好的榜样在引导。当父母作错时勇于向孩子认错,不要顾着自己的面子而强硬地指责无辜的孩子。每个人都有急躁、愤怒、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孩子犯了错,加长又在气头上,控制不住打了孩子骂了孩子,时过境迁之后家长自己心里恐怕也会后悔。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孩子道歉,这样孩子会更加喜欢。这样孩子也会习得这种方式,对他的将来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儿童是国家的希望,儿童的身心发展,将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父母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养方式,相信儿童会健康快乐地成长,担负起明天的重任。参考文献:1梁雅珠.给孩子一个绿色的家庭.学前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2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发展研究综述.当代中国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王宝,闵乐夫 .成功家长.中国长安出版社.2004年9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