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235048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doc(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通用17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1教学目的1、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绘物体的运动。2、理解测量速度的一些方法,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单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4、会用实验方法科学地断定一个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处于匀速运动状态还是变速运动状态。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速度的概念。(2)速度的测量一些方法。(3)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单的计算。(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2、难点(1)能用速度公式进展简单的计算。(2)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3、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阅读法、实验法4、教

2、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小车、刻度尺、停表、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生活中人们是怎样比拟物体运动的快与慢?生甲:比一比,跑一段一样的间隔 ,看谁先到达终点。生乙:比一比,用一样的时间,看谁跑得远。老师启发学生思维:跑一段一样的间隔 ,看谁先到达终点。也就是通过一样的路程,比拟所用时间的长短,所用时间越短,跑得越快;所以时间越长,跑得越慢。用一样的时间,看谁跑得远。也就是在一样的时间内,比拟通过路程的长短。通过路程越长,跑得越快;通过路程越短,跑得越慢。可见,比拟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通常情况下,人们用在“一样时间内比拟通过路程的多少米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一样时间内”最简单的情况是取单

3、位时间,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教学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师:速度用来表示什么?生: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老师板书。2、速度的概念。师:在通常情况下,速度等于什么?生: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老师板书。3、速度的公式。师:假如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用“v”表示速度,那么主着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v=老师板书。4、速度的单位师: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那么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读作“米每秒”,可用符号“m/s”或“ms-1”表示。老师板书。师:日常

4、生活中常用的速度单位是“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用符号“km/h”或“kmh-1”表示。老师板书。师:速度单位“m/s”与“km/h”之间换算关系如何?师边讲解边板书:1km/h=m/s1m/s=3.6km/h72km/h=72=72m/s=20m/s10m/s=10=103.6m/s=36m/s三、课堂稳固练习(用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1、完成以下单位换算,写出详细换算过程。(1)54km/h=m/s(2)15m/s=km/s(3)7m/s=m/s(4)0.5m/s=km/h2、速度公式的简单应用。师:请同学们阅读例一:课本P25的例如,与你小学数学学过速度计算有什么不同?生:阅读、比拟答

5、复:小学数学计算过程不要带单位,而物理学计算要带单位师:强调物理量单位的重要性:没有单位的数字,就没有物理意义。例如“5m”代表路程是5m,而“5”代表什么物理量?师:速度公式是v=,假如v、t,求s那么s=?生:s=vt(速度公式变形)师:假如s、v,求t。那么t?生:t=(速度公式变形)老师板书师:下面请大家阅读例1(课本P25例题)。生:你觉得这道例题值得注意的是哪几点?生:(1)路程单位km要换成m。(或将速度单位换算成kmh)(2)不能直接用速度公式进展计算的,应先写出原公式,再写出变形式。(3)计算过程要带单位。(4)小数点后面保存两位小数。(5)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求、解、答。

6、师补充。例二:一辆公共汽车以45千米/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经过第一站牌时是8时32分,经过第二站牌时是8时36分,问两站相距多少米?让学生读题,明确题意。老师说明解答物理计算题解题标准:要求拿出,求、解、答。单位可在中统一。老师按课本格式标准板演:v=45km/h=12.5m/st=4min=240s求:s=?解:据v=s=vt=12.5m/s240s=3000m答:两车站相距3000m。课堂稳固练习:猎豹是动物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3、速度的测量。师: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小车、刻度尺、停表,请你们动手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在测速度前,请你们先讨论如何正确地测量

7、小车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生:小车从A处运动到B处时,小车通过的路程S=SAB-l车。为了便于准确地测出小车运动时间、在月处最后放一个金属挡板,小车于挡板碰撞发出声音,马上按表,这样比拟准确。师:下面各小组开场测小车运动速度。学生探究活动:测小车运动速度。师:还有其他测速度的方法吗?生:用速度仪直接测汽车速度。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P26图223、图224汽车速度仪和利用超声波测速仪直接测量速度讲解图222利用光电计时器测速度。师:请大家看课本P28:人和一些物体运动的大致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5所示,一辆小汽车在乎直的公路上平稳地行驶,在这条路

8、上任意取3段路程,并记录下其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这辆小车在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生:V1=V2=V3=20m/s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生甲:这辆小车作直线运动时,快慢始终不变。生乙:在这各段路程中,小汽车的速度是不变的。生丙:小汽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自然界中严格地作匀速线运动的物体是不常见的。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生:我们把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老师板书师:请同学们看课本P27。图226所示,一只天鹅在空中沿直线飞翔,假设在天鹅飞行途中取3段

9、路程,并记录下这3段路程的运动时间,请你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天鹅在这3段路程上的运动速度。生:v1=10m/sv2=13.33m/sv3=20m/s师: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生甲;天鹅在空中作直线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生乙:天鹅在空中作变速直线运动。师: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时,在各段路程中,它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变速运动是比拟复杂的机械运动。我们把物体的什么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生:我们把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四、归纳与学习过程评估师: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讨论、交流得出:本节课我们学到了1、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

10、过的路程。3、速度公式:v=,变形式s=vt,t=4、速度的单位:根本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换算单位:1km/h=m/s1m/s=3.6km/h5、速度的测量:(1)据v=,测出s、t,求出v。(2)用速度仪直接测。6、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情况进展评估。五、课后练习1、课本P28,作业1、2。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六、板书设计第三节快与慢一、速度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2、速度的概念: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11、。3、速度的公式:v=(定义式)s=vt,t=(变形式)4、速度的单位:根本单位:米/秒(m/s)常用单位:千米/时(km/h)换算关系1m/s=km/h1km/h=3.6m/s5、速度的测量(1)据v=,测出s、t,求出v。(2)速度仪。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七、课后反思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篇2教学目的1、通过色散实验,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用实验让学生体验色光的混合和颜料混合是不同的。2、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简单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使学生对探究

12、自然充满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2)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并使学生理解通过实验探究自然现象的根本方法。2、难点光的色散及色光的复合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科学探究法。教具准备演示实验:水槽、平面镜、光碟、两个一样的三棱镜、投影仪、铁架台、光屏。学生实验:三只聚光灯、红、绿、蓝三种颜色的透明胶片、光屏、放大镜、颜料盒、调色板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师:欣赏一幅美术作品,用什么灯光照明最适宜?生甲:用柔合的灯光最适宜。生乙:用柔合的白色灯光最适宜。师:对,用柔合的白光最适宜。你知道吗?一朵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非常鲜艳得意,可是当它受到蓝光照射时就失去了光荣。所以欣

13、赏一幅美术作品,用柔和的白光最适宜,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白光的色散现象。二、新课教学导入课前要求你们做课本P60图430实验,实验观察:太阳光经玻璃、水反射和折射后产生的现象,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看到了白色的太阳光变成彩色的了。师:做这个实验,最好在阳光下进展。纸板离盛水脸盆近了,光斑展不开,现象不够明显,远了,光斑亮度不够,现象也不明显,所以实验时要进展调整,获得较好效果、师:将光碟放在阳光或日光灯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从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还是白光吗?有几种颜色,分别叫什么?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是什么颜色的光?生甲:从第一个三棱镜射出的光不是白光,是七种颜色的光,分

14、别叫红、橙、黄、绿、蓝、靛、紫。生乙:七色光从第二个三棱镜射出后又变成一束白光。师: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七种颜色的光集合后变成一条白色光带,叫色光的复合。板书:第四节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师:你在生活中是否看到过自然界中的彩虹?假如看到过,请你回忆一下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看到彩虹的?生:夏天雨后的天空中看到过彩虹。演示实验:取一只小型的废白炽灯泡或小电珠,去掉灯脚与灯丝等,在里面装满清水。再取一个不透光的硬纸板,在板上开一个与灯泡直径相仿的孔,用较强的光通过板上的孔照射到灯泡上。在板上灯泡一面可以看到孔的周围有一圈彩色的光环,从内圈到外依次是紫、靛等色,最外圈是红色。如图

15、4、424所示。也可利用浇花或美发用的小喷雾器产生喷雾的效果,调整喷水雾方向,使观察者可以在背对太阳的方位进展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看到彩虹?人造彩虹中有几种颜色的光?如何排列?2、色光的混合。学生探究实验:4个人一组在聚光灯前蒙一块有颜色(红色、黄色或蓝色)的透明胶片,再将其发出的光投射出白色屏幕上,形成有局部光交汇。如课本P6图435。让学生观察。师: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生甲:透明物体的颜色与透过的光的颜色一样。生乙:不同颜色的光能混合成另一种颜色的光。生丙: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可以得到白光。生:看到了彩色扇面。师:可能有的同学课前没有做以上两个实验,请课后留下来补做。演示实验:取两个三棱镜,一个带狭缝的挡光板和一个白色光屏,按图432,433所示操作。在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时,理想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