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信息中心参评new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6233046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信息中心参评new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信息中心参评new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信息中心参评new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信息中心参评new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信息中心参评new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信息中心参评new》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课堂实践与思考信息中心参评new(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技术环境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案例设计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民族文化”设计综述以计算机为代表工具,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给教育带来了变革。目前,“校校通”“班班通”工程的基本落实,为课堂教学创设了全新的技术环境,也为单元整体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一、信息化的技术环境,拓展了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思路。现代信息技术,为知识呈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表达形式从单一的纸质文本,到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元立体的数字化信息,方便获取,轻松传输,容易存储。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搜索引擎的普及应用,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机会相对均等,这

2、就改变了信息在社会中的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同时也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教育关系。对于有一定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而言,教师就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信息或者知识,教学也不再是关注预设的线性的单向传输关系。在信息对称条件下,我们应该也更可能改变原有课堂教学中“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按照次序学习课文,掌握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这样 “侧重于清晰起点和明确终点” 的设计,不再适应新的教育环境。我们应该更关注于单元整体,关注学习模块和学生学习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组织更为复杂的、多元的、不可预测的学习系统或网络。这一关注整体的单元设

3、计,像生活本身一样,永远处于变化和过程之中。二、丰富的课程资源,提高了单元整体教学实施效益。信息技术环境相匹配的,就是丰富的课程资源。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数字化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分类清晰,设计精美,应用便捷。不管是在学生进行单元整体预习,还是在进入主题学习过程中,或者是在自我检测梳理建构中,都能够起到很好的学习支架和总结反思作用。一般而言,主题资源包分为知识类(关注单元文本中基础的或者是拓展的学科知识)、工具类(给予一定的学科专用软件或者是制作模板)、案例类(相关学生的学习案例或者是学生的作品样例)、评估类(与单元认识目标一致的小测验或者小量规)、素材类(与单元学习内容相关

4、的文本、图片或者音视频文件)。这些主题资源根据单元整体学习方案,对学习者开放。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预设或者自主安排,及时有效地应用这些资源,帮助或促进自己学习。另外,这些与单元主题相吻合的资源与交互电子白板,构成迷你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教学平台,是教师能够根据主题或者问题的需要,随机、自主地选取有效信息,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主题资源促进了教学和师生的有效互动,技术又使灵活多变的学习组织形式成为可能,学生利用技术作为认知、交流、展示工具,从开放了学习系统,提升了单元整体教学的效益。三、单元整体教学,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对课程目标有清晰的认知

5、,并对一册教材有整体的了解,充分考虑每一个主题单元中听说读写的统整,甚至要把课外阅读和语文综合性学习都做一个大体的规划。这样的备课,主要突出三点,首先是“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其次是“胸怀大局”要从语文素养整体提高的要求出发。最后是“着眼细节”要在关注大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具体学习活动的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围绕“民族文化”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叙事散文姥姥的剪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抒情散文安塞腰鼓。所选的三篇课文,文笔清新,语言规范,文化内涵丰富。综观这个单元,编排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整合,凸现单元主题思路。每篇课文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如果把

6、“民族文化”这根主线当作是一串项链,那么每篇课文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精神、力量就是这串项链上的“珍珠”。这些珍珠折射出的内容是“五彩斑斓”的,它们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整体把握单元教学时,既要彰显共性又要突出个性。 根据第三学段的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和本单元课文的特点,从整体入手,分四个课时,按感知、理解、欣赏、实践这样的学习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平台,设计教学。(江苏省常州市电化教育馆 戴晓娥)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一、 课时目标1、初步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2、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好重点段落。3、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网络搜索引擎)

7、去了解、研究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别是家乡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对家乡民俗文化的兴趣。二、 教学流程板块一:交流评价预习单第一、二题,了解默读课文和词语学习情况。1、汇报默读三篇课文所用时间,自我评价。【使用反馈器进行交流】2、老师结合预习单评价学生阅读的速度、广度和效度。【电子交互式白板】板块二:学习两组重点词语,了解北方语系的用词特点,读好重点段落。1、出示第一组词语:“择菜、薅草、冒腾腾、后生”。【使用电子交互式白板调用资源】(1)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2)分析这组词语共同点。(3)再从这组文章中找出几个类似的词语,感受北方语言的特色2、出示第二组词语:“身心入境、熟能生巧、暴跳如雷、

8、心急如焚、奇伟磅礴、元气淋漓”。(1)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2)随机指导相关重点段落的朗读。【借助配套学习光盘】(3)简要谈谈相关词语和段落所表现出的人物特点。板块三:整体感知单元主题1、初步归纳单元主题。(结合交流预习单第三题,发现三篇课文的共同点)板块四:交流资源信息学习状况,确定小组研究内容。1、交流从课外资源中搜集和学习到的相关资料,筛选出一个大家都感兴趣,想进一步探索的内容。【使用反馈器进行交流】2、全班汇报,并制定实践探究的方案。三、设计要点: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是在学生预习整组课文,并完成预习单的情况下展开教学。预习单从整体入手,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的练习,对单元有一个

9、整体印象,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组课文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即指向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些元素,使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两组词语的学习,在设计上也是统整考虑的。第一组词都带有北方语言特点,这样的语言因为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不管是在语音,还是语义上都是难点。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揣摩、发现,既容易掌握,更加深了对地域语言形式多样性的理解。第二组词,都是能够表现文本中人物的特点,在朗读中回顾思考,然后以此为凭借,创设语境设计几个朗读活动,检查重点段落的朗读情况。结合预习单第四部分的内容,利用配套光盘、网络等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接触、了解相关信息,激发他们对研究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也为下一阶

10、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附:预习单班级 姓名 完成时间 一、默读三篇课文,记录下所用时间:( 分钟)二、测试词语的学习小屯 刁难 挑剔 耍赖 择菜 薅草 数九隆冬 衰弱 拽着 准头岂知 渺远 心急如焚 茂腾腾 蓦然 燥热 戛然而止 战栗 骤然1、第一遍就能够读对的打“” ;2、需要查生字表或词典才能确认的打“”;3、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我还不理解的打“?”三、测试对课文的熟悉与了解1、读完三篇课文,我知道了 (写关键词)。2、“剪纸”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名字是 ;姥姥的剪纸能把我拴住,我认为原因是 。3、无论 ,无论 , 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 立刻变得有声有色。4、牛郎得到老牛的帮助,

11、是因为他 。织女见牛郎 、 ,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妻子。王母娘娘把牛郎织女分开,他们只能在 时间,通过 相会。5、我猜想安塞腰鼓在 (区域),依据是 。 6、我觉得把这三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是因为 。四、资源、资料及网站的应用1、利用教材配套学习软件学习,我的发现与收获。2、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查找其他三个,并了解这些故事。3、常州有哪些民俗文化?收集几个。4、推荐网站:中国文化研究院http:/ 孟亦萍)第二课时:理解文本,体会情感 一、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情感和性格特点的方法。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了解托物抒情的表达方式。3、朗读感悟,学会用“

12、无论无论”的句式表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二、教学流程板块一:复习交流,回顾单元主题及人物形象【使用反馈器进行交流】1、民俗文化: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剪纸和安塞腰鼓留给自己的印象。2、人物形象:姥姥、牛郎织女、黄土高原的后生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板块二:品味词句,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出示关键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剪纸情趣1、默读课文姥姥的剪纸4-6小节,思考:姥姥的剪纸技艺为何如此高超,剪纸声为何如此流畅。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总剪,手都有准头了。3、理解“数九隆冬、三伏盛夏、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抹黑剪”这六个表

13、示时间的词语所表达的情感。4、朗读体悟:感受剪纸所能带给作者的情趣。5、又一次感受关键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体会姥姥技艺的高超让作者的梦境与心境变得有声有色。祖孙情深1、体会“拴”字在文中的作用,感受这个字的传神。2、读姥姥的剪纸第7-11自然段,找出文中写了描写姥姥剪纸的句子,体会姥姥通过剪纸传达着对作者的爱。3、再扣“拴”字,感受文字的张力(形神兼备):姥姥的剪纸,不仅拴住的是作者的身体,更是拴住作者的心。文化情结1、理解“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体会“窗花”成为家乡

14、的记忆形象的符号,情感的寄托。2、再次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体会“剪纸声”传递的丰富的文化情结,体会剪纸给作者带来的对民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体认。板块三:理解表达,感受安塞腰鼓牛郎织女的内容和情感【使用反馈器进行评论】1、用“无论无论”的句式,表达自己对安塞腰鼓的理解。2、用“无论无论”的句式,表达自己对牛郎织女的理解。3、相比姥姥的剪纸和安塞腰鼓,让学生说说牛郎织女在表达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4、交流讨论,感受晓白朴实是民间故事的特点,也是能够口口相传的魅力所在。三、设计要点第二课时,重在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从遣词造句、形式方法,表达顺序等方面,触及文本内核,贴近文字,感受文章从语言到形式,从内容到情感统一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这三篇课文并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据每一篇文章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有主有次,有重有轻。牛郎织女是一篇神话故事,学生耳熟能详,通过与另两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