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231946 上传时间:2023-1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工作压力的预防和疏导目录刖言1. 压力的定义2. 工作压力的影响2.1对人体的危害2.2对心理的影响2.3对工作的影响3. 工作压力源4. 工作压力的预防4.1个人4.2企业5. 工作压力的疏导5.1换位思考5.2注意力转移法5.3心灵的对话参考文献摘要: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然而过高的工作压力会使 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所以,如何预防以及产生工作压力之后的心理疏导就成了解 决问题的途径。本文中就要对工作压力的概念,来源,预防以及疏导等方面进行阐述。关键词:工作压力预防疏导压力,一种无形的力量,无处不在,每天陪伴着我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进 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工

2、作形式越来越多,类型也逐渐多样化,与之而来的便 是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基本上环绕着每个上班族,医院中的医生,护 士,学校的教师,银行公司的白领,以及普通的职员,都会因为其所处的环境, 工作的不同而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力,并且随着世界工业与经济的发展,工作压 力便成为社会的一种突出性问题。工作压力过高会给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带来严 重的不良后果,所以,这时就需要我们认清压力,找到压力的来源,从根本上预 防工作压力过大的形成,在工作压力过大时,能找到一种合适的疏导方法,从而 减少伤害。1. 工作压力的定义随着20世纪以来,工作压力一直是社会学科的重要理论范畴,人们往往因 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且对

3、自身不满足,或者因为工作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压力过大, 造成身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心理学上,有着这样的定义,认为工作压 力是各种社会刺激的一种反应,是由于身体,行为,心里三个方面引起的执业活 动。许多社会学者也对于工作压力有着不同的定义,并综合了各种影响因素对其 进行了讨论。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压力的一些解释和概念。在一些文章文献中, 将压力分成了三个内容,第一是指那些诗人感到紧张的时间或者是环境。第二种 观点是指主观反映,从这个层面来说,压力就是一种心理变化,是一种心态。处 于这一心态的人往往会觉得自己不顺利,觉得所有事情都在和自己对着十。最后 一种是说压力是一种侵害后的生理反应,这种反

4、应都是很容易感觉到的。那么对 于工作压力的概念来说,学者有着一下观点。其中心理学家汉斯赛尔耶是第一 个stress来定义压力的人,他认为stress是一种力量。生物始终处于一 种平衡的稳定态,所以人有义务和责任区维护这一稳态,但是任何压力源的压力 会都破坏这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当稳态受到压力的破坏影响时,身体都会采取一 些非条件反射的活动进行自我保护,例如心情抑郁等。Mcgrath认为,一种需求 和个人能力处于不平衡状态,当需求不能满足时引起的后果就是压力。如果需求 大于自身的能力,就会产生压力,一般来说,对自己评价估计相对准确的时候, 这种压力对于他们来说就比较容易适应而那些过高估计自己水平和

5、能力的人,就 会产生压力的影响,从而会更容易受到挫折和失败Lazarus等学者认为,压力 是一种需求,应该理性正确地对待这些需求,并且需要处理好这些需求的关系。 每个人对待压力的感觉是不同的,对于环境变化的感知也是不同的。面对相同的 一件事,有的人觉得是一种困难的挑战,而有的人觉得不具有挑战性,这种观念 不是因为其能力问题,是从心里中对工作产生的压力。在我看来,压力是一种心理活动,当自己收到外来的干扰与影响时,自身的 一种条件反射。不同的人对待压力的方式不同,对于压力大小的感知也是不同的。 有的人对于压力感知较低,面对工作任务时,不会感觉压力或者感觉压力较小, 而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人来说,

6、日常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2. 工作压力的影响2.1对人体的危害工作压力过大对于身体的伤害众所周知,对于人体心脏,脾胃等都会造成伤 害,可以表现为身体疲劳,心率失常,血压升高,肠胃失调,头痛,严重甚至会 导致死亡。2.2对心理的影响心理失调与工作压力有着一定联系,工作压力导致焦虑、紧张、迷惑和急躁, 还会有疲劳感、生气和憎恶的感觉,对于工作则会缺乏自发性和创造性,自信心 不足。对于事情的变换过于敏感,常常会情绪激动,或者是情绪压抑。2.3对工作的影响在一个工作环境中,如果员工处于这样工作压力大的公司或者企业工作,不 仅会影响公司或者企业中人员的工作热情,也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等。3. 工作压力源压

7、力既然无处不在,可是,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工作压力的产生,这些 压力从哪里来? 一般来说,我们将压力源可以分为三个要素,首先是心理因素。 如果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失败或者冲突,这些都会引起人的压力。尤其是那些 自尊心,好强心理重的人对这些外来刺激较为敏感,承受能力也相对较弱,于是 就在心里产生了逃避,恐惧等负面心理,从而产生压力。第二个因素是环境的改 变,例如工作环境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可能打乱自己之前的工作生活方式,与之 而来的不适应产生了压力。最后一个因素是角色的波动。一个人如果扮演超出自 己能力之外的角色,就会引起情绪上的不安,加之他人期望过高或者要求过高 时,就会导致压力的产生。4.

8、工作压力的预防工作压力对个人以及企业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危害,所以,预防工作压力成 为减少或者避免危害的第一步,具体的预防可以分为两个部分。4.1个人工作压力的最终受害者是个人本身,所以预防的第一部分就是先从个人进行 预防。在个人心里方面,要逐渐适应压力,适当的压力会督促进步,当感觉到压 力时,不能一味的抵制,反感,要学会去接受压力,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 力,并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与忍耐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突出自己的能力。当一个人可以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时,也就表明,他更可以适 应工作与环境,展示出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于压力,需要正确的认识,不要逃避, 也不要恐惧。除了在心理

9、上正确认识工作压力之外,也要正确认识自己。根据压 力的来源,可以知道,有些压力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的需求不成正比,于是 导致了工作压力。这是就需要对自己做一个正确完善的自我评估,认识到自己能 力的大小以及自己能力的范围。同时要明确自身的价值,做适合自己的事情与工 作,坚持自己的立场,对于是非因果要有明确的界限,不随波逐流,不受别人的 影响而改变自己的立场。自我的对话,可以成为自己通向成果的道路。4.2企业这一方面是站在了企业管理者与领导者的角度来说明。在新职员入职工作的 前期培训中,应该从每个人不同的水平能力来确定其岗位,能力强的人可以适应 较大的竞争压力,可以去工作较为繁琐复杂的岗位任职,

10、而对于能力以及个人素 质相对较差的人来说,安排一些挑战性较低,工作较为简单的工作会比较合适。 同样,相同类型的人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之下,由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较为接近, 所以可以大大降低因工作与能力不相符以及环境带来的压力。适当的工作时间也有利于预防工作压力过大的产生。许多焦虑,压力的产生 都是由于生活以及工作时间不规律而造成的。在安排工作任务时,不要一味的将 所有任务布置,可以先做一张规划表,将工作安排进行分类整理,只有合理的安 排任务与时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效率。所有的工作任务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所以要学会任命合适的人,以减少工作强度,并且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应该学会适 当的休息,这样才能有效

11、避免工作压力造成的伤害。5. 工作压力的疏导虽然在压力产生前期可以对压力进行预防,但是还会有压力产生的可能。那 么压力产生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去疏导呢。5.1换位思考就个人而言,工作压力过大会带来许多负面情绪,如焦虑,失落,怀疑,恐 惧等。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所以,当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考虑 一下换位思考。这里的换位思考并不是两个人互换角色,而是看待事情的角度需 要换位。压力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只看到了事情消极的一点,而其他方面也许很积 极,但是并没有发现。在有工作压力时,不妨尝试换个角度看待事情,在你抱怨 自己的老板给自太多工作时,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想老板既然这样做,一定是对自 己

12、的信任。以这种心态来勉励自己,工作压力也就会变成积极的动力。5.2注意力转移法在工作压力过大的时候,可以使用注意力转移法。可以在工作之余多做一些 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享受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分散了 自己的注意力,将注意力从巨大的压力中转移到放松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当 再去工作的时候,就会感到轻松。也就是说,这种适当改变自己的注意力的方法 可以换届自己对于工作的紧张感与不适感。5.3心灵的对话对于一些竞争压力较大的企业来说,设立一个心理活动室是一件个具有人性化 的设计。自己作为领导者,当发现员工在处于巨大压力的时候,可以邀请他到心 理活动室进行谈话或者做一些放松训练,用来缓解工作压力造成的心情低落,压 抑等情绪。总之,对于工作压力来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是当压力开始向消极的 一面倾倒时,就需要即使做出相应的调整,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压力,这 样才能更好的工作。参考文献舒晓兵廖建桥工作压力研究:一个分析的框架孙健敏工作压力会伤人王学松,刘明朝论工作压力管理刘稚颖寻找工作压力源阳光易德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工作压力的预防性管理王友同范美云如何缓解员工工作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