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227599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产业发展分析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分析基本概念: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蒙德罗根1927)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

2、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美国密执安大学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 1980)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于光远 1985)旅游种类的划分:按照旅游的目的划分,一般消遣性旅游、商务和会议旅游、宗教旅游、健康医疗旅游、体育旅游等等。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是基础,国际旅游时国内旅游的延伸和发展。按照人数划分,团队旅游、散客旅游、自助旅游、互助旅游。按照距离划分,长途旅游(500km)、中途旅游(250km,

3、500km)短途旅游(250km)。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我国在21世纪伊始也将旅游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不同,不是一个单一的产业,而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产业群。它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也不乏学者将旅游产业从狭义和广义上分别阐释。其中狭义的旅游,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

4、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旅游产业链,纵观数十篇论文,没有找到全产业链的描述。但笔者综合已有的的文献和去年的实践来看,认为旅游的全产业链是:上游主要是各级主管部门,为国家旅游局和省、市旅游局。它们负责与旅游相关的各方面的协调和统筹工作;除此之外,上游部门还包括旅游规划设计单位、金融机构、地方各旅游管理公司、地方政府等等,其中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主要从事景区开发设计工作,金融机构可能对景区的开发或者相关配套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地方旅游管理公司负责旅游景区的运行以及同旅行社、酒店

5、等的协调管理工作。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规范各旅游主体的行为。中游主要由景点、酒店、旅行社、餐饮、交通、娱乐、商业。六大要素之间相互配合,相辅相成。景点是最重要的单位,是旅游的主要内容,缺少这一要素,其他五大要素就没有存在的基础了。而酒店除了提供旅游人群住宿之外,也担负了部分饮食的任务。某种程度上说,酒店多的地方,旅游景点也比较多,娱乐和商业也比较发达。人们主要通过旅行社进行国内长途旅行和国际旅行。大多数旅行社与固定的旅游线路相结合而共同发展。当前旅行社团体旅游中购物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旅行社和商业零售的联系十分紧密。旅游交通解决了人们长距离旅行的问题。现代交通使得人们在短时期

6、完成长距离的旅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交通的便利程度会影响旅行社、餐饮、酒店、娱乐、商业的发展。娱乐是人们在旅游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单独的旅游景点可能难以满足人们感受美妙自然、人类艺术、放松身心的要求。通过将娱乐与旅游景点的结合,游客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能获得景点之外的知识和快乐。商业在人们游玩之余提供了好的去处。繁华的商业为酒店和餐饮、娱乐提供了大量的客源。总之,它们是相互推动、“荣辱与共”的综合体。是旅游产业提供者,也是该产业主要的部分。下游是国内外旅游者。旅游者是旅游产业最后的主体。中游的旅游“六要素”只有通过旅游者的检验,得到旅游者的青睐,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而不被看好、乏人问津的部门将

7、会被人抛弃。而且,国家及地方上,在制定旅游产业规划时,必须要考虑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规划设计单位也将旅游者的内在要求和可能要求体现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1、 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对gdp影响日益显著。建国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旅游主要为外交和民间往来的活动的入境游,国内游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真正的旅游产业。1978年时,我国接待旅游人数是180万,占世界比例0.71%,居世界41位;旅游总收入是2.6亿美元,占全球0.038%,居全球第71位。改革开放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转折点。邓小平说过:“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的搞,加快的搞。”30多年来,

8、我国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都是以每年两位数的比例增长。2009年,我国旅游总人数9754万人,占世界旅游总人数约3.2%,位居世界第二;出入境旅游收入426亿美元,占世界4.6%,居世界第五。到2010年,我国旅游总收入1.5681万亿元,旅游总人数接近24亿人次。有研究表明,旅游对住宿业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贡献率超过40%,旅游消费对社会消费的贡献超过10%。目前,我国已经跃居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2、从旅游的覆盖面来看,随着国民收入日益的增加,旅游进入“大众化时代”。 按照国际

9、上的一般看法,当人均GDP 达到1000 美元时,旅游需求开始产生;突破2000 美元时,“大众旅游消费”开始形成;达到3000 美元时,旅游需求就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到2010 年底,我国人均GDP 已经超过4000 美元,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21 亿人次,城乡居民人均出游率达1.5 次;入境旅游人数1.34 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8 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5739 万人次。我国开放的出境游目的地达到110 个。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已经进入“大众旅游消费”时代。3、 从旅游消费的结构和强度上来看,我国旅游还处于“低消费、低水平”的阶段。 一是就消费强度而言,2010 年我国入境旅游者人均消费约35

10、0 美元,而目前全球旅游者的人均消费是850 美元。即使在亚太地区,像澳大利亚的入境人均旅游已经达到2500 美元,差距明显。国内旅游方面,2010 年全国人均旅游消费约600 元,城镇略高,人均约1000 元;农村人均不到400 元。总体看,目前我国旅游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国内旅游,都属于低消费,发展空间很大。二是就消费结构而言,目前我国内旅游消费的结构中,食、住、行的比重较大,达七成以上,游览、购物、娱乐占不到三成。也就是说,旅游中物质消费多,精神消费少。一般游客往往乘火车、长途客车等低价位交通工具,住低档旅馆,饮食尽量简单,有的游客自带饮料、食品,整体消费水平低。国际上一些旅游业发达国家和

11、地区如法国、新加坡、香港等,旅游消费中游览购物娱乐支出通常占到六成。图一: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增长情况表(1995-2010)图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和旅游总收入增长情况对比表(1995-2010)时间 项目旅游总收入(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总计(亿美元)19941646.2248,197.9072.2319952104.8260,793.7087.3319962486.4471,176.6010219973113.678,973.00120.7419983434.5184,402.30126.0219993999.0889,677.10140.9920004518.63

12、99,214.60162.2420014995109,655.20177.9220025565.63120,332.70203.8520034882.96135,822.80174.0620046841.08159,878.30257.3920057685.7184,937.37292.9620068936.09216,314.43339.49200710958.14265,810.31419.19200811589.56314,045.43408.43200912893.89340,902.81396.75201015681.15401,202.03458.14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

13、因素。有利条件:1、经济高速增长是旅游发展的根本动因。 改革开放,尤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我国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呈现出两位数的增长,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6万元到50万元之间)的群体规模越来越大,旅游规模将会逐渐扩大。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旅游人数的变化和旅游总收入的变化几乎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时一致的。2、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我国名山、大川数量众多,江河湖海遍布大江南北,不同温度带有其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我国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构成国际一流的旅游吸引力。特别是文化性资源,始终是我国旅游业在国际上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文化旅游产品也是长盛

14、不衰的产品。对旅游者来说,旅游消费的实质是文化性消费。目前我国拥有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数量已达35 个,居世界第3 位。世界遗产以其全球认可的价值成为全人类的骄傲,其吸引力也是构成跨国旅游的主要动因。3、国际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深入发展,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国际化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旅游业可以获得各种更多的发展机会。不但可以把外国人引进来,也可以让中国人走出去。现在中国旅游者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增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接触的机会,也塑造了中国的大国形象。在信息化方面,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旅游业和信息业的融合日益向深度发展,旅游电子商

15、务普及应用加快,3G 等先进技术和移动商务的推广应用,有助于真正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也就是说,旅游业可以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在现代化方面,我国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但也取得很大成就。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跃居到世界第2 位,航空、铁路、水运、电力、通讯、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也有很大改善,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比较便利的条件。4、国家大力支持旅游产业发展,从法律政策上给予充分考虑。到2012年,全国有28个省市区将旅游产业定位战略性支柱产业或支柱产业。5、交通改善极大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以高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强交通系统远距离输送游客的能力。中国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高铁网建设规划。根据铁道部发布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0-2014 年,将是我国高速铁路网基本建成的时间段,到2012 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1 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里程将达1.3 万公里,而到2014 年,我国将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为框架的高铁网络。制约因素:1、能否培养占人口大多数的“中间型”人群。虽然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突破4000 美元大关,但有两个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