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重点内容总结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227081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节重点内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章节重点内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章节重点内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章节重点内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章节重点内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章节重点内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节重点内容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章节重点内容总结 章节重点内容总结 第 1 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产生的缘由: 资源共享与数据交换的的需求。 计算机网络产生的基础: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可分为 4 个阶段: 1) 单主机的远程联机系统。 2) 多主机互联系统。 ARPA NET 3) 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ISO 提出了 OSI 参考模型。 4) 高速、 智能化的计算机网络。 3.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 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且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起来, 依据相同的协议, 在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和限制下, 实现资源共享和高速通信的系统。 4.计算机网络的

2、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组成: 网络硬件和网络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网络的逻辑组成: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5.计算机网络传输介质分为有线通信介质和无线通信介质。 有线通信介质包括双绞线、 同轴电缆和光纤。 无线通信介质包括: 无线电、 微波、 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 6.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数据通信、 资源共享、 提高平安与牢靠性、 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7.Internet 的主要功能: 收发电子邮件阅读 WWW阅读网络新闻电子公告远程登录下载资料信息查询实时交谈和电子商务 8.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 按网络的作用域范围: 局域网、 城域网、 广域网。 2) 按网络的传

3、输方式: 点对点传输方式、 广播式传输方式。 3) 按通信介质: 有线网、 无线网。 4) 按网络通信速率: 低速网、 中速网、 高速网。 5) 按运用范围: 公用网、 专用网。 6) 按限制方式: 集中式计算机网络、 分布式计算机网络。 9.计算机网络常见的拓扑结构: 总线型、 星型、 环型、 树形、 网状型 第 2 章数据通信基础 1. 信息( Information): 字母、 数字、 语音、 图象等的组合。 数据(Data): 传递信息的实体, 常是二进制代码序列。 信号(Signal):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表示形式。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 时间上连续, 包含无穷多个

4、值。 数字信号: 时间上离散, 仅包含有限数目的预定值。 信道(Channel): 传送信息的线路(或通路)。 数字信道: 以数字脉冲形式(离散信号) 传输数据的信道。 模拟信道: 以连续模拟信号形式传输数据的信道 2. 通信方式 (1) 按运用的信道数 l 串行通信是指用一条数据线传送比特流, 一次只传送一个比特。 l 并行通信是指同时有多条数据通道, 可同时传送多个比特。 (2) 按数据流淌的方向 l 单工: 数据单向传输(无线电广播) l 半双工: 数据可以双向传输, 但不能在同一时刻双向传输(对讲机) 全双工: 数据可同时双向传输(电话) 3.数据通信的主要技术指标: 数据传输速率、

5、信号传输速率、 信道容量、 误码率 4.常见传输介质及特征。 l 双绞线可以分为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两大类。 TIA/EIA 568A / TIA/EIA 568B 标准(直连线和交叉线) l 同轴电缆分为粗同轴电缆和细同轴电缆。 l 光纤分为单膜光纤和多膜光纤。 5. 比特率和波特率的关系: S = (log2N) B 其中 N 是信号的编码级数。 也可以写成 Rbit = Rbaud log2N 一个信号往往可以携带多个二进制位, 所以在固定的信息传输速率下, 比特率往往大于波特率。 换句话说, 一个码元中可以传送多个比特(bit) 例题: 对一个十六进制信号的波形, 其波特率为 80

6、0 波特/秒, 则其比特率是多少? 解: 依据 Rbit = Rbaud log2N 其中 Rbaud =800 波特/秒, N=16, Rbit=Rbaudlog2N=800* log216=3200(bit/s) 6.数据编码类型: 1)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三种常用的调制技术: 1) 振幅键控 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 调幅 2) 移频键控 FSK(Frequency Shift Keying), 调频 3) 移相键控 PSK(Phase Shift Keying) , 调相 2)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l 非归零码(NRZ, Non-Return

7、to Zero) 二进制数字 0、 1 分别用两种电平来表示。 如: 用低电平表示 0 , 高电平表示 1 。 l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code) 用电压的改变表示 0 和 1。 规定在每个码元的中间发生跳变: 低 高的跳变0, 凹凸的跳变1 每个码元中间都要发生跳变, 接收端可将此改变提取出来作为同步信号, 使接收端的时钟与发送设备的时钟保持一样。 曼彻斯特编码也称为自同步码(Self-Synchronizing Code)。 它具有自同步机制, 无需外同步信号。 l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code) 与曼彻斯特编码相同的是, 在每

8、个码元的中间, 信号都会发生跳变, 作同步之用; 不同之处在于: 用在码元起先处有无跳变来表示 0 和 1 : 码元起先处有跳变0 码元起先处无跳变1 练习: 画出下列一串位值的三种编码的波形图 010110 3)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奈奎斯特定理(采样定理): 假如连续改变的模拟信号最高频率为 F, 若以 2F 的采样频率对其采样, 则采样得到的离散信号序列就能完整地复原出原始信号。 采样量化编码 7.数据传输技术: l 基带传输技术: 在数字信道上, 干脆传送基带信号的方法, 它是最基本的数据传输方式。 l 频带传输技术: 利用模拟信道传输数据信号的方法。 l 宽带传输技术: 宽带指比

9、音频带宽更宽的频带, 指传输介质的频带宽度较宽的信息传输,它可同时传播多路信号, 进行高速数据传输。 8.同步技术: M Ma an nc ch he es st te e差差分分 M Mh ht t0 0 1 10 0 1 1 1 10 0N NR RZ Z 1) 位同步: 外同步法、 内同步法 2) 字符同步: 同步式(组)、 异步式(字符) 9.多路复用技术: 频分多路复用、 波分多路复用、 时分多路复用 10.数据交换技术: 1) 电路交换 3 个阶段: 线路建立、 数据传输、 线路释放 2) 存储转发交换分为: 报文交换和报文分组交换(数据报和虚电路)。 11.其他高速交换技术: 帧

10、中继、 ATM、 同步数字体系 SDH 12. 差错的定义: 接收的数据与发送的数据不一样的现象。 差错产生的缘由: 热噪声(随机热噪声和冲击热噪声)。 差错限制方法: 检错重发、 前向纠错。 第 3 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网络体系结构及网络协议时网络技术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2. 标准化组织与机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国际电信联盟(ITU)、 电子工业协会(EIA)、 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 3.恳求评价文档(RFC): 是用于 Internet 开发团体的最初的技术文档系列。 4. Internet 管理结构: Internet 协会、

11、 Internet 体系结构委员会(工程任务组和工程指导委员会)、 Internet 网络信息中心、 WWW 联盟 5.协议: 通信双方为实现通信儿设计的约定或对话规则。 6.网络协议主要由: 语义、 语法和定时关系(时序) 3 个要素。 7.计算机网路采纳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层次的划分依据层内功能内聚, 层间耦合松散的原则划分。 层次划分的优越性: (1) 个层次之间相互独立。 (2) 敏捷性好。 (3) 易于实现和维护。 (4) 有利于网络标准化。 8.OSI 参考模型各层及基本功能: 物理层: 利用传输介质在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 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实现比特流的传输, 为数据链路层

12、供应数据传输服务。 数据链路层: 传输以幁为单位的数据, 并通过差错限制和流量限制等实现点到点之间的无差错数据传输。 网络层: 网路体系结构中的核心层, 实现通信子网内源节点到目标节点分组的传送。 传输层: 向用户供应牢靠的端到端的传输。 是网络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其传输的基本单元为数据报文, 或为数据段。 会话层: 负责建立和维护两个节点间的会话连接和数据交换, 传输的基本单元也叫报文。 表示层: 负责有关数据的表示问题。 主要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 数据加密和解密、 数据压缩与复原问题。 应用层: 最高层。 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供应网络服务, 是用户运用网络功能的接口, 传输的基本单元为报文

13、。 应用层协议: 虚拟终端协议(VTP)、 文件传输协议(FTP)、 简洁文件传输协议(TFTP)、简洁邮件传输协议(SMTP)、 简洁网络管理协议(SNMP)、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域名解析协议(DNS) 9.TCP/IP 体系结构: 网络接口层、 互联层、 传输层(传输限制协议 TCP、 用户数据协议UDP)、 应用层 10. IPV6 与 IPV4 相比, 主要的改进和特点: : 1) 更大的地址空间。 2) 简化的头部格式。 3) 改进的选项。 4) 支持网络资源的安排。 5) 允许协议扩展。 6) 身份验证和保密。 11. IPV4 到 IPV6 的两种过渡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