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224307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年。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下手越早,得益越早将来越舒服。自由阅读时间里,教师何为?当孩子自由阅读时,教师与其警察似的来回巡视,将不信任和不安详由踱步传达给孩子,远不如兀自读来得好。这个时候,教师最好读好玩的书,想笑就只管笑让孩子看见你的开心。这种沉浸,这种开心,必和孩子的沉浸、开心推波助澜、水涨船高。偶尔也抬头,为的是暗暗记下东张西望的学生。到当前为止,还没有逮到一个。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可能被逮的极个别,因为有所畏惧更因为同学和老师无声的影响,也熏得安详了。为什么一定要建立班级书库?一个智力正常

2、的孩子,无论他愿不愿意,都必须在校度过9年的学习时光。6岁至15岁的这9年,对人一生的重要性,是无论怎样高估也不为过的!能够这么说:让孩子热爱阅读,就是让孩子热爱生活,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明亮温暖的底色,就是让孩子获得自我教育的水平。这是教师竭力让孩子热爱阅读的原因。为什么一定要建立班级书库?读共同的书,就是过着共同的生活。是这种基于阅读的共同生活、共同体验,使学生对于班级、对于好书有了一种与日俱增的亲切感、归依感。对于绝绝大部分人的独生子女来说,对于那些无暇注重其精神需要的孩子的父母来说,这种亲切感、归依感就显得尤其必需和可贵。以班级为单位集体购书,是为了引导阅读、满足需要,更是为了增强

3、基于共读的班级凝聚力、亲和力、净化力。这是学生成长的必需,这也是教师着力建立班级书库的目的所在。为什么孩子学习越吃力越需要读书?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水平。为什么读书使人聪明呢?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球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有一种常见的错误观点:我的孩子完成“本职工作”已经费力了,还是少读课外书,集中精力务正业的好。对于这种看法,我们还是听听苏霍姆林斯基的见解吧。“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理应阅读。”正因为功课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很艰难,所以我们更

4、好鼓励他们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这就好比让一个在封闭屋子里干活干久了的人,到鸟语花香的园子里散散步。否则,他们对于学习的理解将是枯燥和无法忍受的。有些孩子不是不聪明,而是开窍较迟。用教育学家的话说,是思维暂时处于沉睡的状态。那么,怎样唤醒思维,使他们蕴藏着的聪明苏醒过来呢?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多读有趣的课外书。当孩子怎么努力也解不出一道别人看来很简单的数学题时,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做的他说:“孩子,放开吧。你先看看这本漫画书,回头再来想。”学生持续的阅读热情从哪里来?1、教师先做读书人。手不释卷,乐之不疲。哪怕教师读的是和教学完全没相关系的克里希那穆提或者圣经、佛典呢教师沉醉于阅读的精神状态,教师

5、言谈举止散发的书卷气息,孩子是能够觉察、能够嗅到,渴望察觉、渴望嗅到理应察觉、理应嗅到的。书香班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模式,一切都需要因地制宜。当教师发自内心热爱书籍的时候,适合班级的劝读、促读、诱读措施自然也就有了。要学会偷闲。2、班级一定要成为储量丰富的书库。募捐购置也好,学生捐书也好,设法把学校图书室的书分到班级也好。每日在孩子中间流转着的好书,是班级精神成长的清洁充沛的水源,也是学生家庭购书的有力指导。流水不腐,即便是那不爱阅读的我承认,我没有本事让所有的孩子都热爱阅读身在这样清流潺涓、书香蕴藉的班级他们将不易变得凶蛮、油滑、可憎。他们仅仅比较调皮而已。3、“读书课”固定到课程表,让读书成为家常便饭。阅读是个人行为。真正的阅读主要都是在家中实行的。要想让(校外的、自主的)阅读成为班级普遍风气,必须将读书的种苗播种、耕耘在课堂。如此根深蒂固,才能枝繁叶茂。所以,一定要把“读书课”固定在课表内,让读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让读书成为呼吸一样自然而有节律的事情。4、倡导亲子共读。调动一个是一个,以期教师在教师付出的努力,获得学生家庭的呼应和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