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224031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大店中学 冀军平 物体的浮与沉说课稿 冀军平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五节物体的浮与沉,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六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从常见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和下沉这一现象出发,要求学生研究如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如何使浮着的物体沉下去这一实际问题,通过探究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和浮力两者的关系得出浮沉条件,然后用二力平衡条件对漂浮、悬浮两种状态进行分析。因此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浮力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在本章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

2、地位,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能运用所学知识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通过浮力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实验,激发学习欲望。 3.教学重点 : 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的方法。 4.教学难点 : 灵活利用浮力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学生 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

3、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1 大店中学 冀军平 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浮沉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法、学法 情景激学法;目标导学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

4、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说学法: 1.观察法:使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学生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2.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在恰当的时候每一位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3.推理归纳法:使学生从物体上浮和下沉,推理得到判断物体的浮与沉的基本方法与条件。 四、教具 盛液筒、体积相同的塑料小球、清水、鸡蛋、潜艇、沉浮子、铁钉。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的军舰在海面上破浪前进的图片,启发他们思考“钢铁制造的很重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小小的一颗铁钉或者石子却要沉入水中”,创设情景,设置悬疑,激发学生

5、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探究新知 演示完实验1:将一个质量较轻的小球放入水中,它会上浮;将一个质量较 2 大店中学 冀军平 重的小球放入水中,它会下沉;通过这个实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浮沉,当浮力一定时,与重力的大小有关系。 演示实验2:展示给学生看一个沉在清水里的鸡蛋,然后开始往清水里倒浓盐水。让学生观察鸡蛋的浮沉情况。结果学生很惊奇地发现:沉在水底的鸡蛋居然开始逐渐脱离烧杯的底部,升到一定的位置之后悬浮了起来;接下来继续往烧杯里倒浓盐水,结果鸡蛋继续上浮,并缓缓地浮出了水面,直到最后漂浮在液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这个小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重力一定时,改变浮力的大小

6、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这两个实验的设计的目的是:是让学生知道物体的浮沉不是只取决于物体受到重力这一个力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对比关系,从而使学生摆脱头脑中之前“重物下沉,轻物上浮”的错误观念,树立“重力和浮力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共同决定了物体的浮与沉”的科学认识。 这样经过演示,讨论和分析,纠正了错误观点,引导学生从运动和力的关系角度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对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由学生讨论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来说,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 这样设

7、计的目的是: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的思维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应用巩固 演示潜水艇工作的方法。让学生分析它的工作原理:“潜水艇是怎样实现下沉和上浮的呢?” 结论: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 热气球:介绍热气球通过改变浮力实现浮于沉 通过潜艇、轮船由东海驶入黄浦江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浮沉现象及工具的 工作原理分析,让物理走近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对物体如何实现浮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巩固教学的成果。 4.归纳总结 3 大店中学 冀军平 最后以学生汇

8、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节的的内容,使课堂始终保持轻松、和谐的氛围。 课堂检测(趁热打铁,当堂巩固,处理部分) 5.布置作业 然后布置作业。对于这节课作业的布置,我有几层考虑:(1)要能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2)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出物理知识点,让他们感觉学有用途,提高学习积极性。(3)能为下节课做一定准备。 6.板书设计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 (3) 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 (4)物体漂浮时,F浮=G物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1)密度计 (2)轮船 (3)潜艇 (4)热气球 六、教学评价 本课我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作图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得到物体浮沉与重力和浮力两者有关系后较好的作图与受力分析,就知道只要改变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之间关系即可改变物体的沉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引入方面,我直接做两个简单直观的演示实验,展开讨论与分析,对于这节内容的针对性比较强,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最后通过潜艇、轮船、密度计等工作原理的分析和对应联系,进一步强化浮沉条件的应用,帮组学生理解。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