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的流云与枯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222078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雪莱的流云与枯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雪莱的流云与枯叶关于西风颂第2节的争论 陆建德雪莱深知,人们说话作文往往不明白自己究意想表达什么,对所用词语的含 义亦不甚了了。1他还察觉到自己偏爱太虚幻境,凭了年轻人的激情率尔操觚, 笔墨上多瑕疵。在给葛德文的一封信(1817年12月11日)里他表示自己渴慕 一种平实沉稳的诗风“我不能不意识到,我的很多作品缺少一种伴随力量而来、 为力量的标志的平静。”“平静”一词原文为“tranquillity”,令人联想到华兹 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里关于诗的名言:诗虽然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但 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感情”(“poetry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 re

2、collected intranquillity”)。有趣的是,雪莱的诗作为人称颂大多是因为 他高蹈奇伟的风格(the sublime)和缠绵俳恻的愁思,而不是他本人暗中钦羡 的“为力量的标志的平静”。西风颂堪称这崇高诗体的杰作:那五色缤纷的词 藻和呼啸而来的铿锵音节自有神奇的豪力,使读者如狂风下草木,无不靡披;那 关于诗人身世的感叹或大呼大叫的自怜“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 巧妙地与救赎世界的思想糅合在一起,轻而易举地拨响不少善感的心弦。国内从 高处着眼评价赏析这首诗的文字已重重叠叠,本文只拟介绍、梳理一下半个多世 纪来英美学界对该诗第2节中几个用词和比喻展开的也许是枯燥乏味的争论,

3、并 由此点出一、二个尚有待廓清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看原文:Thou on whose stream,z mid the steep sky Commotion,Loose clouds like Earth s decaying leavesare shed,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 there are spreadOn the blue surface of thine aery surge,Like the bright hair uplifted from

4、 the headOf some fierce M enad, even from the dimvergeOf the horizon to the zeniths height,】参看O W 坎普贝尔雪莱与非浪漫主义者(伦敦,1924),第267页。The locks of the approaching storm西风颂有中译数种,都是翻译的精品。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选用查良铮译 文,抄录如下: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从天穹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直抵

5、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当我们读到第4行的“它们飘落”时,我们确知“它们”指第2行似枯叶般的流 云。但原文中由“there are spread”开始的一句的实际主语是“欲来雷雨的卷发”, 想必是译者经过一番琢磨后断定“飘扬的头发”和“欲来雷雨的卷发”所比的云 就是流云,故而大胆地用代词“它们”承前启后。可能出于同一考虑,译者在第 8行添加了不见于原文的“摇曳”一词,与前面“流云象大地的枯叶”的形象呼 应。不过枯叶和闪烁的头发(bright hair)怎么可以同时用来比流云呢?带了这问题我们打开李维斯的重新评价:英诗传统与发展(1936)。在论 雪莱的一章里李维斯细细推敲了西

6、风颂第2节。他说这些诗行浩浩荡荡奔腾 而来,使人无暇思索。不少读者将它们熟记于心,从来没有提出疑问:“流云”在什么方面和“枯叶”相似?两者在形状色彩和动态上都不相象。 只是那狂风乱舞,把云和树叶扯在一起;如果第1行“急流”这比喻合适的话, 那么它不是指云可以象树叶那样“脱落” shed在急流的面上,而是增强了一种 泛泛的“流动” streaming的效果,于是“脱落” 一词用得不当就不为人注意。 再说,什么是“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呢?它们不代表什么雪莱在他眼前的 景色里可以指给我们看的东西;显然,“枝干”由前一行的“枯叶”引申而来, 我们不必问一问那究竟是怎样的树。我们也不应该仔细分析“急

7、流”的比喻如何 展开:那“蔚蓝的波面”应指天穹,既然有“磅礴之气”,那波面却出奇地平滑而且,暴风雨将至(“流云象大地的枯叶”,“有如鬼魅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 和飘动的头发又有何相干?2李维斯的提问和思维方式不是无懈可击,他那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的架势必 然会招致一些指责。但是我们不能把他对雪莱诗风的批评简单地归结为他对雪莱 的“憎恨”(哈罗德布鲁姆语),正如我们不能无视安诺德、莱斯利斯蒂芬和 桑塔亚那等人就雪莱的创作提出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3李维斯通过细读西 风颂第2节指出,雪莱诗中的比兴具有独特的自我繁殖力,几经嬗变后,我们 已不知它们为何而起,从何而来。与此现象平行的,是雪莱的滥情倾

8、向:他的感 情往往徜徉于太虚之中,不及外物;诗人的兴趣所在,不是感情的对象,而是感 情本身。李维斯的分析问世至今,已遭到不少学者反驳。研究雪莱略有名气的朱迪丝S 切尔耐克在去年(1992)纪念雪莱诞生200周年的文章里称李维斯当年“任 意固执地误读”了这位浪漫主义先知的作品,4她一定想到了上面那段引自重 新评价的文字。切尔耐克的态度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其实据笔者所知,西 风颂第2节至今尚无“达诂”,李维斯的一系列疑问及因此而作的批评依然有 成立的理由。倘若他误读了雪莱,雪莱的几位著名捍卫者的阅读同样不能令人信 服。30年代末,学者刘易斯为匡正时弊作雪莱、德莱顿和艾略特先生一文 时只字不提李维斯

9、,引人注目。他不象切尔耐克,深感雪莱不是一个“保险的” 诗人,为他辩护不能过于自信。首先对李维斯的分析发难的是在英文感觉上远逊 于刘易斯的韦勒克。韦勒克承认把“流云”比为“枯叶”失之浮泛,不过他作了 这样的设想:雪莱躺在小船上,看到水上漂浮的枯叶与天上的流云相映成趣;他 甚至在水面上注意到云的倒影依随着树叶一同缓缓流淌。韦勒克认为“天空和海 洋的纠缠的枝干”可能暗指古老的神话传说中互相纠结的天地两树。5韦勒克并 不是英国文学专家,他的解释从未引起学界的重视。就新批评派和李维斯对雪莱2李维斯重新评价,1936,企鹅版(哈蒙兹沃斯,(1983),第171 一 172页。注意李维斯也把头发和枯叶 看

10、作同一种云的比喻。3这些问题包括:雪莱的理想主义是否太空泛?他的利他思想背后有无一种不自觉的自我中心态度?本文与 这些问题无关。参看安诺德批评文集(二)中论雪莱的专文以及斯蒂芬葛德文与雪莱,书房里的 时光,共3卷,新版(伦敦,1909),第3卷,第59-93页;桑塔亚那雪莱:或革命原则的诗的价值, 批评论文选,诺曼韩弗雷编,共2卷(剑桥,1968),第1卷,第157-180页。4切尔耐克回顾一位先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92年3月27日,第13页。5韦勒克致细察信(1937年),细察)的重要性,艾立克本特利编(纽约,1948),第26页。诗作的质疑提出较全面的驳斥的是理查H福格尔。他在浪漫主

11、义诗人和玄 学评论家(1945) 一文里以激烈的措词(拜伦式的讽刺语言?)为雪莱正名。他 接受流行的枯叶为死亡/新生的象征一说,并称流云和枯叶都在风的作用下飘零, 两者在形状、色彩和动态上都极为相近。云生之于天、海之间的氤氲之气犹如绿 叶生之于树枝一样自然。6真正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为雪莱恢复名誉的是美国知 名学者弗雷德里克-A 波特尔语气比较和缓的文章雪莱的真相( 1952)。 波特尔和刘易斯一样对雪莱持一种有保留的喜爱态度。他承认由于时代不向,雪 莱放纵感情为人所病是在所难免的。雪莱的诗具有使青年男女心醉神迷的力量, 赢得他们顶礼膜拜,后果令人担忧。但是,一旦适当的批评演变为全盘的否定, 雪

12、莱的真相就难以为人认知。波特尔针对李维斯的分析对西风颂第2节提出 自己的看法,他企图以雪莱的眼睛来观察天、海之间波诡云谲的景象,原来雪莱 所见之云有两种,不能象李维斯那样把它们混为一谈:第2诗节呈现西风在空中激荡。诗人抬起眼睛,看到与森林中相似的景象。 在高处,厚实的、相对稳定的云形成一张天篷;低处是较小的“流”云,被风吹 得七零八落。雪莱把高处稳定的云称为天空和海洋的枝于,因为它们是由在太阳 照耀下从海洋蒸腾而起的水气凝聚而成。78年后,波特尔“拨乱反正”的力作被艾勃拉姆斯收入著名文集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当代批评论文。此时波特尔修正了早先比较具体的阅读,删去了上 面这段文字,不再把诗中变幻的

13、云霞分为高低两种。他写道:“云确实没有看得 到的依托,但是它们实际上和树叶一样受到重力的牵引。它们高悬于空中形 成一张厚实和相对稳定的天篷,因为它们有由阳光、空气和水蒸汽(海洋)混 合而成的枝干的支撑。”波特尔言词简略,显得比较谨慎。他暗示雪莱描绘的图 景确有几分朦胧,但不能因此否定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8波特尔修正自己的观 点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偏爱空幻景象和雄桀俊伟诗风的哈罗德布鲁姆在从神 话创造的角度研究雪莱的专著中完全套用波特尔1952年的观点来解释西风颂 第2节,于是雪莱的神话创造平添了一层现实主义的色调。布鲁姆在时常被用作 英文系学生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导读的幻象的友伴一书中仍然采用波特

14、尔旧说,6英国文学历史,第12卷(1945),第237238页。7现代语言协会杂志,第67卷(1952),第606页。8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牛津,I960),第301302页。9也许他并没有劳神比较过波特尔那篇文章先后不同的两个版本。波特尔雪莱的真相一文虽然标志了雪莱研究的转折点,文中对西风颂 第2节的解读却早就被淘汰了。1960年,英国数学家台斯蒙金-赫利在研究导 弹和卫星之余出版了一本份量不轻的专著雪莱:他的思想与作品,自此西 风颂的公案染上了浓重的科学色彩。金-赫利指出,雪莱看到的天空大多(三分 之二)是蔚蓝一片,约有三分之一被白色的马尾状卷云覆盖。雪莱极目西望,在 天际的下部是一块块夹带

15、了大量水气的灰色乱云,它们在西风的吹刮下迎面而来。西风颂第2节前3 2行描写的有如“大地的枯叶”的“流云”就是那些形状 3各异的灰色乱云,学名“碎积云”;它们被风吹离水天间交流的水气(“纠缠的枝 十”),就象“枯叶”从大树脱落。后面5行诗描写明亮的马尾状卷云从灰黯的 天际伸展到碧蓝的中天,“有如狂女飘扬的头发在闪烁”。金-赫利为李维斯未能 分辨这两种云感到遗憾。他说雪莱笔下的“高空一片混乱”其实常见于夏日傍晚 英格兰南部的海滨。1。这带有科学权威的诠释使其他种种想象力丰富的阅读自然 而然知趣地退隐。有几位雪莱的崇拜者喜不自胜,称金-赫利的解释以气象学为 基础,是雪莱研究中的一块里程碑,仿佛从此关于雪莱的流云和枯叶就有了定论。11然而金-赫利毕竟不是气象学专家,为了说明问题他还援用帝国理工学院气 象学教授卢德莱姆的著作。就在他的一说被英文界某些圈子认可的时候,卢德莱 姆在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72年9月1日,第10151016页)发表题为雪 莱西风颂的气象学的长文,配有大幅照片和图示各一,对该诗第2节提出迄 今最为完备的阐释。卢德莱姆相当重视西风颂182。年出版时雪莱作的题注(“构 思和基本写成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沿岸的一个树林里,当日气温和 煦,清新,而这场暴风雨正集聚水气,倾泻下秋雨。如我所预料,在日落时分, 狂风大作,雨雹如注,伴随了西萨尔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