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教学设计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218764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梦令》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梦令》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梦令》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梦令》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梦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并能背诵2、抓住 ,想象词所描写的情境3、通过学词 ,体会诗人的心情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4、丰富李清照的形象 ,使学生走进诗人 ,理解诗人的高尚情怀。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 ,激起情趣同学们 ,咱们一起来看这样八个字“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板书 ,谁来说说你对这八个字的理解?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画 ,一幅画里又往往蕴含着美妙的诗句。现在 ,咱们一起来看几幅画 ,你能吟出画中所蕴含的诗句吗?屏显画面 ,生吟诗句 ,师点评二、初读全词 ,初步感受词意1、同学们 ,你们用动情的朗读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听着听着 ,我仿佛进入了那美妙的画境之中 ,

2、看得出 ,你们都是爱诗之人。今天 ,咱们再来学一首词 ,这首词也是诗中有画 ,它是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李清照写的?如梦令?屏幕出示全词 ,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词 ,要读得充分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板书:如梦令2、指读 ,相机正音 ,指导节奏 ,读出自己的感觉这里有一个生字 ,藕 ,再请同学来读一读 ,这里的藕花就是荷花这里有一个词也请大家注意 ,兴尽 ,在这里都读第四声 ,兴指兴趣 ,兴致。尽是满足的意思。所以兴尽就是指兴致得到了满足。请同学再来读一下这个词。藕花 ,兴尽 ,这两个容易读错的词都在第三四句中 ,谁再来把这两句读一读 ,把它读正确 ,读得字正腔圆。除

3、了把词读正确 ,我们还要能读出词的节奏 ,把词读得有板有眼。谁再来读读整首词 ,其他同学注意听 ,它是怎么停顿的?指导停顿3、读好了节奏 ,我们还要读懂它。如梦令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李清照借这个词牌回忆了自己年轻时候的一次郊游经历。整首词语言简洁 ,浅显易懂 ,我相信理解它的意思对大家来说不是难事 ,请大家再次自由读读这首词 ,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你对它的理解。师巡视4、好的 ,同学们 ,从我刚刚听到的几位同学对意思的理解和大家轻松的表情来看 ,你们已经读懂了这首词的根本意思。现在 ,我还想问问大家 ,在这首词里既有景 ,又有人物活动 ,你能分辨出哪些词语是写景 ,哪些词语是写人物活动呢?默默地看

4、 ,静静地思考 ,然后举手告诉大家。结合学生答复 ,屏幕出示 ,指读景 :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人 : 沉醉 误入 争渡 5、细细读着这六个词 ,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 ,师引述因为“溪亭日暮所以“沉醉 ,因为“沉醉所以“误入藕花深处 ,因为“误入藕花深处所以“争渡 ,因为“争渡 ,所以惊起“一滩鸥鹭。你看 ,句子和句子之间衔接得多么紧凑 ,多么自然啊!人在景中 ,景因人显 ,人和景的相互交融构成了那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让我们再次走进画面 ,读一读这首词吧!三、展开想象 ,品味词境1、同学们 ,虽然时隔千载 ,我们已经无法跟随李清照一起参加那一次郊游 ,但这首词“诗中有

5、画 ,我们完全可以借助想象 ,再现情境。板书:展开想象齐读在这首词里 ,有一些词语给了我们画面般的美感 ,仔仔细细地读一读这首词 ,把这些词语圈出来 ,想一想 ,读着它们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A、溪亭日暮咱们先来读一读一二句 ,齐读。哪个词给了你无尽的想象 ,给了你画面般的美感?开火车 ,指三人答是啊 ,“溪亭日暮 ,读着这个词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溪亭日暮展开想象 ,用眼睛去看 ,用大脑去思考 ,用心去感受 ,用语言去描绘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对景的想象预设:a、学生答复比较简单亭子、小溪、夕阳师评语引领:那些美好的景物你都看到了 ,可惜却都是静止的 ,谁能把这些眼前的景物说得

6、更加具体?让这些景物活起来 ,让这幅画美起来!b、假设学生说得比较好。教师评语引领:瞧 ,他说得多么传神哪 ,尤其是“xx词 ,仿佛把我们都带入了那美景之中。c、你也走进去了 ,那一幅美妙的画卷一定正在你的心中展现!说得那么美 ,你一定能读好这两句 ,指读。d、是啊 ,黄昏时分 ,夕阳渐渐落下去了 ,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 ,近处的水 ,还有那玲珑剔透的小亭 ,都被染红了 ,水面上波光粼粼的 ,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吟出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情景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诗情读好这第一第二句。对醉的理解a、好一个良辰美景!好一个溪亭日暮!难怪李清照

7、说她此时已经沉醉不知归路了。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是啊 ,诗人陶醉了 ,醉得忘记了回家。在这儿给大家补充一个信息 ,在古代的时候 ,很多的文人都喜欢喝酒。李白就被称为酒仙!一喝酒啊 ,诗兴大发 ,酒助诗兴 ,诗从酒出 ,所以有 “李白斗酒诗百篇的说法。李清照虽然是女子 ,但她也很喜欢喝酒 ,所以说这里“沉醉之“醉既是陶醉又是酒醉。好 ,酒醉也好 ,陶醉也好 ,反正李清照是醉了。我们带着这份醉意 ,再来读这两句诗 ,一定更有味道。b、在这样的时候 ,这样的地方 ,诗人会和谁一起喝酒呢?有道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品着美酒 ,赏着美景 ,闻着酒香、花香 ,那可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啊!这可是一种全身心

8、地享受啊!咱们再次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读出那浓浓的醉意!B、藕花深处在那样的时候 ,那样的地方 ,诗人和朋友们除了喝酒 ,还会干什么呢?赏景、吟诗、作对、弹琴、下棋、聊天是啊 ,怪不得诗人说她后来是兴尽而归 ,读兴尽晚回舟。此刻诗人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快乐、愉快 ,就请你读出这份快乐 ,这份愉快!另外 ,这里的兴尽 ,也可以说是兴未尽 ,也就是还没有尽兴 ,只是天色已晚 ,不得不回家啊!此时 ,诗人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留恋 ,舍不得离开那也请你读出这份留恋。你看 ,这里同一句古诗给了我们两种不同的理解 ,而且都是正确的 ,所以以后读诗就要用心去揣摩、去体会。就在诗人回舟时 ,又有美景吸引了她

9、,那就是藕花深处。分小组把这个词读两遍。藕花深处 ,板书:藕花深处这个深处是指哪?对呀 ,你想四周全都是荷叶、荷花 ,这时候呀 ,那荷花 ,那荷叶的形状、颜色、姿态一定看得非常清楚。点评语预设:a、你看到了荷花田田的叶子;你看到了姿态万千的荷花;你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藕花深处;一个清香飘逸的藕花深处;一个神秘而幽静的藕花深处 ,让我们一起走进去吧。读b、在这样的藕花深处 ,又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想起许多描写荷花的诗句来 ,谁来说 ,你想到了哪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0、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又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啊 ,让我们再次走进去 ,再次沉醉。读在这两句中 ,你觉得那一个字最能说明诗人又一次醉了?误误入 ,在这里是怎样的入?能换一个词代替这个误吗?不知不觉是啊 ,诗人看荷花看得有滋有味、如痴如醉 ,连小船划入藕花深处都没有觉察。这是怎样的一种醉啊!我们再来读这两句 ,一定会读得更好。C、一滩鸥鹭读着这两句 ,哪一个词又让你画面般的感受呢?一滩鸥鹭分男女生读。读着这个词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一河滩的鸥鹭扑拉拉一下子都飞起来了 ,那场面是多么热闹啊!一齐读一滩鸥鹭上青天 ,那场面又是何等壮观啊 ,再来感受一次 ,读范读 ,在这里 ,除了看到鸥鹭飞

11、了起来 ,听到它们拍动翅膀的声音 ,鸣叫的声音 ,你们还仿佛看到诗人和好友们在干什么?你的耳边还听到了什么?听到划桨声、欢笑声、水声 ,看到诗人和好友们在争着划桨 ,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是啊 ,一种意外的开心 ,意外的收获 ,那就是惊喜。这个“惊字 ,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 ,又向我们传递了诗人惊喜的心情 ,用得多妙啊!谁来读读这两句 ,读出那份热闹、那份欢快、那份惊喜!指导朗读 ,两个争渡要读得稍快 ,有力 ,后面那个争渡比前面一个更有力三、回归整体 ,感悟词情1、同学们 ,刚刚我们借助自己丰富的想象 ,再现了当年李清照郊游时的情景 ,让我们陶醉其间 ,留恋其间 ,有了那么多美好的感受 ,一

12、定能把整首词读好它!齐读2、让我们再次回味那曾经经历的一幕一幕 ,你觉得这是一次怎样的郊游呢?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吗?令人心醉 ,如诗如画 ,如梦如幻、美好、美妙、令人难忘让我们再来醉一次吧!读词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1、此时的李清照不仅陶醉在美酒、美景、美丽的意外中 ,还陶醉在美好、幸福的生活里。早年的李清照可说是名门闺秀 ,生活条件非常优越 ,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丈夫赵明诚是金石考据家。那时他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但是 ,在李清照的后期作品中却很难找到那份快乐 ,那份纯真了。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中的诗句: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孤雁儿

13、?凝眸处 ,从今又添 ,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范读2、在这里 ,你读到的还是快乐吗?你读到了什么?愁、泪3、南宋末年 ,金人大举南下 ,中原国土沦陷 ,百姓生活在水深炽热之中 ,诗人虽是一女子 ,但她同样有一颗爱国忧民之心 ,这愁和泪是为国亡而愁 ,为百姓生活疾苦而流泪;其二是家破 ,家人先后离去 ,使得李清照长期流亡在外 ,无家可归 ,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这就是她满腔的愁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句话 ,体会那无尽的哀愁、千行泪吧4、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 ,李清照肯定会常常想起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时光 ,让我们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忆吧。读如梦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