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老师口语训练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6218501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老师口语训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老师口语训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老师口语训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老师口语训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老师口语训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老师口语训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老师口语训练试题 老师的教学语言,指的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要求的教课时间内,所采取的符合教育心理,合乎语言要求,重视启发,研究表示艺术的一个口头语言。它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工具,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部分老师尤其是部分刚刚走上幼教岗位的年轻老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关键存在的问题就是不很好地利用儿童语言讲课,尽管她们对教材十分熟悉,教学步骤严谨,内容讲得正确,关键突出。但听起来让人感到抽象,课堂气氛沉闷。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样的教学内容,一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一样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可见语言是十分主要的。幼儿老师从事的是儿童教育教学工作,她们的儿童化口语掌握

2、得怎样,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要加强幼儿老师口语能力的培养。一、幼儿老师必需具有儿童化口语表示能力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这就要求了幼儿老师的教育教学口语除具有正确、明白、生动规范外、还要求儿童化。这是因为:1儿童化口语和儿童的心理言语习惯相近、相吻合,用儿童化口语进行教育和教学,师生心里贴近,儿童就轻易接收,上进心和求知欲就易于激发;2、儿童阶段,尤其是小班低龄儿童,孩子们的言语能力较低,说话不够规范,语言模式还未定型,不少人还不能用完整语句来表情达意,但她们的模拟能力很强,对老师还有很强的信任和崇敬心理,老师儿童化口语的利用,有利于促进其思维的发展,所以,儿童化口语对于幼儿老师来说是十

3、分主要的。二、培养儿童口语化的有效路径1、从理论上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言语习惯 大家说话的特点和其年纪的心理特征有着亲密的关系,所以通常学习儿童心理学,能够了解各个时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知识、能力的水平和认识规律。同时还可了解儿童言语的部分特点,了解能力不强,因此她们往往使用部分浅显易懂,详细形象的词语,较小简单的句式,结构等。各年纪段儿童口语特点是不尽一致的,应该有所区分。上述诸方面情况,是学习儿童化口语的依据和基础。2、开辟多条渠道和儿童言语,培养敏锐的语感 能够常常地接触儿童,参与她们的活动并和之交读。到时作细心地观察、体味,从中可感知活生生的、富有表现力的儿童口语。

4、能够使用当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视听形象,如听录音,广播,看录像,电影等。这些相关儿童的节目往往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因此儿童的口语更为纯净、规范、简明。欣赏时,认真地领会,琢磨。收益会更大。 能够观摩部分小学优异老师的课。优异老师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口语风格,她们熟悉儿童的心理及知识、能力水平,其教学口语往往适应儿童的言语特点,又含有风采,值得学习吸收。 能够去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是从儿童日常生活的通常用语中经作者选择、提炼出来的,较之日常生活用语更正确、简练、生动、形象。读后加以分析、琢磨,能够了解儿童言语的词汇、句式等。3、利用课堂内外多种机会和场所,多

5、方法地进行训练或实践 能够安排说话课,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训练。增加机会,面向儿童,在现实生活这个详细的语言交际环境中锻炼儿童化口语的能力。模拟录音、广播等练习说话并录音,再对照自己仿说的录音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化口语能力。给予更正,如此重复进行,效果显著。 组织爱好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富有情趣的活动,如朗诵会,小说会等,或创设特定情境进行小品演出或做游戏等。三、儿童化口语学练中应注意的问题1、不然要充足发挥想象力,努力抑制自我。要进入特定情境,进入角色,把准角的情感,切记游离其外,一开口便轻易成人化或拿腔调不自然,虽说首次困难较大,只要多体验,多实践,一定会提升适应程度的。2、要有儿童意识,利用“心里换位”。就是时刻把自己看成儿童来提醒,认真考虑,琢磨自己的每一句话是否为儿童所明白、接收,倘若有所偏差,则应摸清存在问题,分析其原因,然后进行必须的心理调整,随时依据取得的反馈信息,调整语言信息输出的速度、节奏、程序、方法等,以保持语言的最好效应。 总而言之,儿童化口语,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从事幼教工作的广大老师不能认为这不过是“小儿科”而不屑一顾。其实要真正学好它,也并非易事,需要一个充足调动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的过程,一个多接触、多感悟、多积累、多实践的过程;也唯有掌握了这一能力,才能更加好地适应未来教育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