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技能)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教学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621674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6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示技能)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演示技能)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演示技能)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演示技能)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演示技能)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演示技能)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示技能)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生物 学科教学设计 姓 名:黄XX学 校:福建师范大学年 级:20XX级指导老师:胡X、俞XX旺联系电话:比赛编号:20XX年 10月 1日教学设计比赛编号_片段题目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重点展示 技能类型演示技能学科内容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人的ABO血型及其鉴定方法。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血型鉴定”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血型鉴定的重要性,关注安全输血。技能训练目标 1.演示的内容与教学重点、难点密切相关。 2.演示现象明显,结果准确,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3.操作演示动作规范,具有示范性。 4.演示与讲解等其他技能能结合好。教学过程时间教师行为预设

2、学生行为教学设计意图导入0.5min新知讲解6-7min总结0.5min十七世纪时,医生为抢救大出血的病人,曾尝试给病人输他人之血,结果,有的病人起死回生,而大多数病人却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这是为什么呢?一、ABO血型系统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通过研究发现,在输入他人血液之后,大多病人体内血液发生了严重的凝集反应(红细胞黏结成团,堵塞血管并出现溶血),进而导致死亡。 人体的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有关凝集反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人的红细胞,其表面存在不同的结构,根据红细胞表面结构的类型特点,卡尔兰德斯坦纳将人类的血液分成A型、B型、AB型和O型等血型;而且,不同血型的人的血

3、浆中含有不同类型的血清,有A型血清和B型血清。凝集反应正是不同血型血液的红细胞与不匹配血型的血清相遇导致的。可见,安全输血,必须保证不发生凝集反应,因此,输血前应进行血型鉴定。表1为不同血型血清反应对照表,其中,“” 代表发生凝集反应(沉淀),“”代表不发生凝集反应(不沉淀)。表1 不同血型血清反应对照表二、血型鉴定【创设情境】假如医院送来了四名大出血的受伤患者,分别是甲、乙、丙、丁,请同学们根据表1提供的信息,以4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设计方案,鉴定4位患者的血型,以便安全输血。我们要同时考虑到被测血样遇到两种血清的情况。只有当血样遇到A型血清不发生沉淀且遇到B型血清发生沉淀才能确定是A型血

4、;当血样遇到A型血清发生沉淀且遇到B型血清不发生沉淀的才能确定是B型血;当血样遇到两种血清均发生沉淀的为AB型血,均不发生沉淀的为O型血。【演示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用不同的化学试剂模拟不同血型的血液和血清,进行模拟血型鉴定的演示实验。介绍实验试剂: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分别装有甲、乙、丙、丁伤员的血样;A,B试剂瓶分别装A型血清、B型血清。演示实验一:伤员甲血型鉴定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号试管中血样不发生沉淀反应,同时,2号试管中血样发生沉淀反应,说明了伤员甲是A型血。演示实验二:伤员乙血型鉴定 实验步骤:同上 实验现象:1号试管发生沉淀和2号试管不发生沉淀,因此伤员乙是B型血。演示实验三:伤员

5、丙血型鉴定 实验步骤:同上 实验现象:1号试管和2号试管均发生沉淀,因此伤员丙是AB型血。演示实验四:伤员丁血型鉴定实验步骤:同上实验现象:1号试管和2号试管均不发生沉淀,因此伤员丁是O型血。 提问:如果你是医生,你会给他们输入什么血型的血液来挽救他们的生命呢?不同的血型互输可能会产生凝集反应,从而危害人体的生命安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清楚安全输血的原则,以备不时之需。 倾听、思考。 观察凝集反应的图片。 小组合作,拟定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 第1组:第5组: 观察、正确描述实验现象,判断四名伤员的血型。 回答:输同型血。 树立要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型的意识,认同安全输

6、血的重要性。 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展示凝集反应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理解血液的凝集反应会堵塞血管,危及生命安全。 联系旧知识,介绍人类的ABO血型系统。 介绍表1,明确“+”和“-”的意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关键信息,为设计模拟“血型鉴定”实验奠定基础。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师生互动,分析讨论,完善实验方案,从而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以同学们完善后的设计方案为实验原理,设计并演示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以严谨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显著的实验结果,说明血型鉴定的方法和结果。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结果,有利

7、于学生理解凝集反应,认识同型血相输的原则。 强调血型与安全输血的重要性,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设计思路说明本片段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本章分为四节,教材通过前三节让学生学习了血液循环系统的有关知识后,第四节让学生学习与输血、血型有关的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循环系统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血型的鉴定是输血的基础,由于血型的鉴定需要采取血样,而这些不适宜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因此,安排学生设计“血型鉴定”实验方案,在师生分析完善学生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教师演示模拟血型鉴定的实验,学生在设计方案、完善方案及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过程中,获得人类ABO血型及其

8、鉴定的相关知识,了解血型鉴定的方法,认同安全输血的重要性。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经验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我的授课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一直以来都对血型和输血的知识充满极大的好奇心,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在生活中,对血型和输血已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本节课教学良好的铺垫。但是,他们对血型和输血的知识难以理解。因此,让学生设计并完善方案,教师演示血型鉴定实验,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直观呈现该内容的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包括3个部分,分别是:1.设问导入:抛出问题,导出新课。2.新知讲解:介绍凝集现象、ABO血型系统以及不同血型血清反应对照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计鉴定血型的实验,教师分析总结演示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3.归纳总结:回归日常生活,总结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