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茶及茶文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205081 上传时间:2024-03-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名茶及茶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徽名茶及茶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徽名茶及茶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徽名茶及茶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徽名茶及茶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名茶及茶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名茶及茶文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名茶及茶文化一、安徽名茶的种类、特点及分布1、种类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祁门红茶、霍山黄芽、敬亭绿雪2、分布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的黄山境内,分布在桃花峰、云谷寺、松谷庵、吊 桥庵、慈光阁、半山寺以及汤口,岗村、杨村、芳村等地,采自黄山高峰, 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插于安徽省太平县猴坑、凤凰山、狮彤山、鸡公山、鸡公尖一带 六安瓜片主产地是革命老区金寨县,全县地处大别山北麓,高山环抱,云雾 缭绕,气候温和,生态植被良好;祁门红茶产地祁红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地林木多,温暖湿润,土层深厚, 雨量充沛,常有云雾缭绕,且日照时间较短,构成茶树生长的天然佳境,酿 成祁红”特殊的芳香

2、厚味;霍山黄芽主要产于霍山大花坪金子山、漫水河金竹坪、上土市九宫山等地;敬亭绿雪产于安徽省宣城县北敬亭山。3、特点黄山毛峰,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每年清明谷雨,选摘初展肥壮嫩芽,手工炒 制,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 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青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 香气如兰,韵味深长。太平猴魁,中国极品名茶,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夕卜形两叶抱一芽,平扁 挺直,不散.不翘.不曲;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叶面色泽仓绿匀润,叶背浅绿, 叶脉绿中藏红;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悬在明澈嫩绿的茶计之中, 似乎有好些小猴子在杯中对你伸头缩尾,有刀枪云集

3、.龙飞凤舞的特色。其 滋味鲜绿醇甘甜,香气高爽持久,汤色清绿明净,有爽口 .润喉.明目.提 神之效。六安瓜片,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绿茶系列中的一种,更在绿茶家族中占 据首要位置。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绿茶有利于预防和抑制癌症;有 利于心血管疾病的保健治疗;有利于减肥和清理肠道脂肪;有利于清热除燥、 排毒养颜。总之,它带给人们的福音是很多的。炒制工具是原始生锅、芒花 帚和栗炭,拉火翻烘,人工翻炒,前后达81次,茶叶单片不带梗芽,色泽 宝绿,起润有霜,形成汤色澄明绿亮、香气清高、回味悠长等特有品质。正 因为如此,六安瓜片”茶既是消暑解渴的饮品,又是清心明目、提神消乏的 良药,更是消食、解毒、

4、美容、去疲劳的保健佳品。祁门红茶,祁门红茶采制工艺精细,高档茶以一芽二叶为主,一般均系一芽 三叶及相应嫩度的对夹叶,分批多次留叶采,春茶采摘6-7批,夏茶采6批, 少采或不采秋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使芽叶由绿色变成紫铜红色,香 气透发,然后进行文火烘焙至干。红毛茶制成后,还须进行精制,精制工序 复杂,经毛筛、抖筛、分筛、紧门、撩筛、切断、风选、拣剔、补火、清风、 拼和、装箱而成。祁红茶宜于清饮,但也适于加奶加糖调和饮用。适合做下 午茶和睡前茶。祁红在英国倍受宠爱,赞美祁红是群芳最”、王子茶”。被 誉为在中国的茶香里,发现了春天的芬芳”。霍山黄芽,历史悠久,唐代即有寿州霍山之黄芽”的记载,明

5、代王象亚的群芳谱亦称寿州霍山黄芽之佳品也。”由于金子山头日照较短,云雾缭 绕,低温湿润,土质肥沃,“黄芽”在此生长,芽嫩叶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 叶品质。该茶条形紧密,形如雀舌,颜色金黄,白毫显露,汤色黄绿,香醇 浓郁,甜和清爽,有板栗香气。上等“霍山黄芽”,外形紧细成条,有如莲心; 色泽黄嫩油润,芽叶成朵,汤色澄黄而明亮,香气清鲜。敬亭绿雪,形似雀舌,挺直饱润,色泽嫩绿,白毫显露,嫩香持久,回味甘 醇分为一、二、三共四个等级。饮评者有诗赞誉形似雀舌露白毫,翠绿匀 嫩香气高,滋味醇和沁肺腑,沸泉明瓷雪花飘。泡后,汤清色碧,白毫翻滚, 如雪茶飞舞;香气鲜浓,似绿雾结顶。二、安徽名茶的发展历程及茶文

6、化1、发展历程黄山毛峰,黄山志中载:“莲花庵陇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袭人断腭, 谓之黄山云雾茶。”黄山毛峰的起源,据陈椽安徽茶经载,黄山毛峰在光 绪年间,由该地谢裕大茶庄,附带收购一小部分黄山毛峰运销关东,因品质 优异,遂名扬全国。黄山毛峰,1982年,在湖南长沙全国名茶评比会上获名 茶称号。同年,获商业部部优产品称号。1983年,被外经贸部授予品质优 良”荣誉证书。1986年,在福州市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再次获名茶称号;并 获商业部部优产品称号。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太平猴魁,猴魁属尖茶类,创于19世纪末。首先是猴坑茶农王奎成创制了 王老二奎尖。1912年,在南京叶长春茶叶店

7、的建议下,由王文志(王奎成之 子)等4人精制奎尖,送南洋劝业会和农商部展出,获优等奖。1915年,在 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和奖状。1982年,在湖南省长沙全国名茶 评比会上,获名茶称号。1986年,在福州全国名茶评比会上,再次获名茶称 号。1988年,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六安瓜片,以齐云山黄石、里冲,特别是蝙蝠洞口所产为珍品。六安瓜片, 1982年和1986年,被全国名茶评比会评为名茶。1986年,被评为安徽省 优质食品。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祁门红茶,祁门红茶简称祁红”。据资料记载,光绪元年(1875),夥县商人 余干臣,在至德县(今东至县)尧渡街设立红

8、茶庄,仿效闽红”制法,试制 红茶成功。次年余又从至德来祁门,劝导茶农改制红茶,先后在历口、闪里 等地设红茶分庄。后又扩大到石埭(石台)、东流、贵池、太平和夥县北乡以 及江西鄱阳、乐平等县,所产红茶统称祁红”。祁红”在1915年巴拿马 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1980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1983年,获外 经贸部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1985年,蝉联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1987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上获金质奖章。 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霍山黄芽,据六安州志记述:六(安)霍仙)旧隶寿春,又称寿州霍山黄 芽,皆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以后曾湮没失传多

9、年。1971年开始研 究炒制方法,恢复了名茶生产。敬亭绿雪,历史上曾列为贡品,后湮没失传多年。1972年春,正式定型生产, 1980年在北京参加农垦系统展销会后,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1990年, 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2、茶文化黄山为茶叶之乡,出品之黄山毛峰、祁门红茶(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太平 猴魁等,享誉海内外,黄山人生在这好山好水之间,自然怡情山水,有了这 传世的茶道。古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 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生活在现今社会的人们,工作繁忙, 很少有古人的闲情逸致,然而,品茶也并非全不可能,有人能在百忙之中泡 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

10、饮,消除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茶 道”一词可简单地解释为茶之道,是指沏茶、品茶的一定程序。提起茶道, 普遍认为它是日本的传统艺术形式,其实茶道源于中国,唐宋时期,由日本 的留学生从中国传人日本,就连茶道一词最早也见于唐代的封氏见闻记 一书。南宋时期(1191年),被日本人尊为茶祖”的禅师荣西,曾二度来 到中国学佛,回国时带回了茶籽和种茶技术,后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广到 民间,成为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饮茶习俗。徽州人一年中,饮茶不断,铁观音包装,但比较集中成习的有朝茶”、午茶”、 夜茶”。早晨洗漱完毕,一杯香茶,细品满饮,清新的空气与香茶的芬芳沁 人心脾,这是健身妙道。有朝不可食,不可不饮”

11、之说。所以朝茶讲究细 品。午饭之后,浓茶一杯,消食健胃。喝午茶与朝茶不同,他讲究的是浓。 夜幕降临,一杯香茗饮庭院,一天劳作的疲倦顿消,代之逍遥与惬意铁观音 茶叶价格;冬夜,热茶伴火炉,福建安溪铁观音茶叶,融融暖意弥心间,秋茶, 夜茶讲究的是舒适、随兴。黄山人沏茶,很讲究水,喜取清澈甜美的山泉, 河水中,井水次。茶具也用锡壶胆,茶叶放胆中,胆放壶内,但上有细孔, 汁出叶不出,便于饮喝。古徽州奉行朱熹家礼,礼仪甚严,作为待人的茶礼就更讲究,俗话说看 人上茶分三等”,其意就在此。客到,主人第一礼便是上茶。贵客来,或遇喜 庆,讲究吃三茶”,即枣栗茶(吃蜜枣煮板栗下茶),鸡蛋茶(吃五香鸡蛋 下茶)、清

12、茶。大年初一全家人要吃三茶;正月来客拜年要吃三茶;婚礼、新 女婿上门要吃三茶。黄山人的茶礼,还逐渐形成系统的礼规,俗称茶道”,安溪铁观音价格。他 讲究以茶立德,以茶陶情,以茶会友,以茶敬宾;注重环境、气氛,追求汤 清、气清、心清,和境雅、器雅、人雅。茶道的主要程序有:1、静气(排除杂念)2、烹汤(一般用瓦器、锡壶)。3、焚香(敬茶神陆羽)。4、涤器(用白瓷茶盏,洗净擦干)。5、烫盏。6、赏茶(察茶色、观茶形、闻茶香)。7、投察(3-5克为宜)。8、洗茶(用刚冒泡的初沸水少许浸润茶叶,后将汤汁弃去)。9、注汤。10、敬茶。11、闻香。12、观色。13、品位。14、上食(奉上豆干丝、水果等食品,以佐品茶)。茶性温雅,传递善意,茶香家庭温馨宁静.茶性振作,文人烹茶,诗画并举,词曲飞扬.茶性内敛,佛经禅意借以导入精神空间.茶性普适,能从欧洲宫廷贵妇的时尚消遣品走向劳工大众的日常饮料.茶性宽容,有了茶的参与,人际交流顺畅.举杯之间,不同民族能达成沟通,增进 友谊.学习茶文化可以增长你的修养,使你的气质在你无形之间流露出来!让他人 更加欣赏你!茗茶鉴赏黄山毛峰霍山黄芽六安瓜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