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盆景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6200114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专业盆景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园林专业盆景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园林专业盆景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园林专业盆景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园林专业盆景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专业盆景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专业盆景学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盆景:是以树木、山石为材料,经过艺术加工,在盆中再现大自然的艺术品。二、盆景艺术的特点1、世界性 2、边缘性 3、构图的复杂性 4、表现技巧的高度概括性 5、创作的连续性 6、美感的可变性 7、艺术 风格的多样性 8、浓厚的趣味性三、盆景的作用1. 陶冶情趣,丰富生活 2.改善人们生活环境 3.教育作用 4.经济效益 5.增进国际友谊三、 1、树木盆景与盆栽的区别( 1)盆景是艺术,盆栽是技术( 2)盆景表现场景,盆栽表现叶花果(3)盆景可组合,盆栽一般独体( 4)盆景以艺术表现为主,盆栽以栽培条件为主(所以盆景盆一般为陶瓷或紫砂,盆栽盆一般为瓦盆)2、山水盆景与供石的区别(

2、1)盆景是艺术加工,供石是自然形成(2)盆景盆中表现,供石架上表现( 3)盆景可组合,供石一般独体( 4)盆景有植物陪衬,供石无植物陪衬。3、盆景与根雕的区别( 1)盆景是活的艺术,根雕是固定艺术(2)盆景盆中表现,根雕架上表现( 3)盆景要进行防虫养护,根雕要进行防腐处理(4)盆景有季相变化,根雕无季相变化四、盆景效益1、社会效益 2、经济效益 3、生态效益第二章 中国盆景史一、关于盆景起源的几个学说1、唐代起源说 2、唐代前起源说 3、晋代起源说 4、东汉起源说 5、西汉起源说 6、古代园林造景起源说7、夏朝起源说 8、尚待进一步考证 9、起源新说二、新石器时代草本盆栽 我国盆景最初形式草

3、本盆栽的主要特点(1)从发生地域来看,它首先诞生在适宜植物栽培的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的良好条件下和人们生活条件按比 较富裕的地方,在条件比较差甚至是干旱恶劣的其他地方盆栽不会如此早的出现。(2)形式简单,只具备了植物和盆钵这样盆栽的两个基本要素。(3)从植物的材料看,以比较容易栽种的草本植物为主,以生产目的为主(万年青药材),即便是为了观赏,也是以自然美为主,很少人为干预,也谈不上什么意境。(4)从构图上看,已经开始考虑到了统一、均衡、比例、尺度等形式美,但仅仅是一种朴素的审美意识的反映。(5)原始、低级简单是它最大的特点,只能叫做原始盆栽,称不上艺术盆栽。三、汉代木本盆景与缶(f 6 u景汉

4、代盆景的艺术风格与特点1、形式上:汉代在出现比较高级的木本盆栽的同时,盆栽逐渐与盆景区分开来,出现了在盆内表现的自然景 观的艺术品即真正的盆景形式。所以说,汉代是从盆栽向盆景飞跃的关键时期。2、内容上:丰富多彩,既有树木,又有亭台楼阁、人物鸟兽,内容反映了自然美与生活美。盆栽不只是为生 产而生产,而变成了一种以欣赏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艺术形式。3、汉代盆景以缶为容器:缶就是壶。4、技法上:应用了“缩龙成寸” “咫尺山林”的艺术手法,已经开始把画意注入到盆景中去了。四、魏晋南北朝盆栽的艺术特点1、盆栽草本花卉已讲究构图与艺术造型,已属盆景范畴。2、盆栽木本花卉的技术成熟,已具备了制作盆景的条件。3、

5、北齐怪石神形兼备,一目了然,是中国山水盆景艺术的源头。盆中山石雄辩地证明山水盆景艺术起源于中 国。五、唐代盆景(一)类别与形式: 1、唐代桩景 盆栽形式盆栽在唐代主要有 3 种形式:直干式、曲干式和观花盆栽。2、唐代山水盆景 盆池、假山、小滩及其它。(二)唐代盆景的艺术特色1、从乾陵考古中发现的盆景形式是附石式盆景或树石盆景或水旱式盆景,从体量上看,缶径为一尺左右,景 高也一尺左右,盆中明显有 3 个主要山峰和植物,表现是山林野趣。2、唐代山水盆景已初步形成三峰式艺术风格,达到了“程式化”的成熟程度。3、山水盆景式陶砚的欣赏价值高于汉代陶砚艺术水平。4、唐代盆景主流是把生活诗意化,实质是脱离生

6、活,以诗情画意导入盆景,形成了文人构思的写意山水盆景 形式。5、唐代盆池、小池、小滩、小潭实为一种大型盆景,形状多样,内容各异,丰富多彩,这又是唐代盆景的一 大特色。6、唐代盆景既是艺术品,又是商品,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价值。(职供图 )7、唐代盆景的容器一般以圆形莲瓣形缶即浅泥瓦盆为主。8、唐代盆景所用植物大致有松、竹、慈竹、莲、苔、山茶、五针松、兰等。9、唐代盆景石料有青石、白石、太湖石、罗浮石等。10、在色彩构图上唐代盆景也有一定考虑。11、唐代时人们对盆景的鉴赏能力已达到一定程度。12、唐代盆景开始随着佛教和其他文化传入日本。六、宋代盆景的特点1、到宋代,桩景与山水盆景的区别更加明确

7、了,并对石附式盆景有了文字记载。2、宋代有了对盆景的题名之举。3、赏石标准更为明确,对石品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山水盆景,制作技艺较唐代也有了显著提高。4、盆景植物分类,出现了“十八学士的记载”5、由于日本的“宋风化” ,盆景再度传入日本。6、宋诗中出现了“根艺”的记载,它与盆景发展关系密切。七、元代盆景的小型化 些子景 元代盆景实现了体量小型化的飞跃, 这对盆景的大力普及和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元代些子景与今人中型盆 景差不多,与微型盆景尚有差别。八、明清盆景特点及发展 明清是我国盆景史上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 盆景理论和制作的专著纷纷问世, 盆景技艺亦 趋成熟。在苏杭一带,盆

8、景得到了大普及。在盆景理论上,对盆景书中、石品都有了较系统的论述。可以说在明 清时期我国盆景理论是一个飞跃的时期。在盆景类别形式上,至清代,更加多样,除山水盆景、旱盆景、水旱盆 景外,还有带瀑布的盆景。可说是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九、当代盆景1912年至今为当代盆景的发展时期:1912 1914为融合期19491966为恢复期19661967为破坏期1976至今为快速发展期十、 (一)盆景四大飞跃时期:新石器时代草本盆景,两汉时期木本盆栽,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型,元代小型盆景。(二)盆景两个重要时期: 唐代、明清。量的变化:数量多,从皇家到民间,形成商品等。十一、 四大家: 金雀、黄杨、迎春、绒针柏。

9、 七贤:黄山松、缨络松、榆、枫、冬青、银杏、雀梅。十八学土 :梅、桃、虎刺、吉庆、枸杞、杜鹃、翠柏、木瓜、蜡梅、天竹。山茶、罗汉松、西府海棠、凤尾竹、 石榴、紫藤、六月雪、栀子花。花草四雅: 兰、菊、水仙、菖蒲。第三章 盆景的分类 中国盆景的分类中国传统盆景主要分为两大类:树木盆景和山水盆景 第一种是按照 ”类型亚型式号“五级分类系统,将中国盆景分为三类、五型、七个亚型、若干式、五个号。在盆景作为商品方面,规定150cm为特大号(巨型),81 150cm为大号,41 80cm为中号,1040cm为小号, 10cm 为掌上盆景(微型)。第二种是按照 “类式”进行分类。中国盆景:树木盆景,山水盆景

10、,花草盆景,挂壁盆景,异型盆景,微型盆景,水旱盆景。树木盆景:直干式,斜干式,临水式,卧干式,双干式,多干式,合栽式,提根式,附石式,贴木式,枯峰式,垂枝式, 藤蔓式。山水盆景:独峰式,双峰式,开合式,悬崖式,峡谷式,散置式,群峰式,偏重式。水旱盆景:水畔式,岛屿式,溪涧式,江湖式,综合式。第一节树木盆景树木盆景: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通过攀扎、修剪、嫁接、雕刻等技术加工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的树 木景象者,统称树木盆景。按其所用的树木材料种类不同,又可分为松柏类、杂木类、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和藤蔓类。一、自然型艺术形式(1)干变亚型,包括:干形亚型:直干式,斜干式,卧干式,曲干式,枯干

11、式,劈干式,悬崖式,附石式,象形式。干数亚型:单干,双干,三干,丛植。直干式:主要特点:树干直立,枝条分生横出,疏密有致,层次分明,根露而不提,向四面张开。多用浅盆,长方、 椭圆、正方、正圆一类均可。主要表现旷野上参天古木,雄浑挺拔,令人奋发向上。造型特点:讲究露根,显出稳固和力度。主干要求自上而下,渐渐变细,但变化不大,故应做到均衡但不 对称,稳定有变化。忌平直呆板和疏密不分。常用树种:榔榆、九里香、五针松、金钱松、水杉、榉树、云杉、罗汉松、福建茶、黄杨等斜干式:主要特点:树干一般向一侧倾斜,宜稍有弯曲,主枝常与主干反向伸出,使树形既富于动势,又不失均衡。 用盆一般较浅,以长方、椭圆为多。主

12、要表现山野间倾斜树木的姿态,苍劲古朴,枝繁叶茂。一般 桩景常用斜干式。造型特点:注意根部的处理,适当提根,增加整体的稳定感。常鯉种:松柏类,杂木类,或是观花类,观果类均适宜。如五针松、罗汉松、榔榆、雀梅、黄杨、福建 茶、石榴、碧桃等。曲干式:主要特点:树木主干蟠曲向上,形如蛟龙,枝叶四布八方,层次分明。用盆范围较广。多表现自然界恶劣 环境中生长的老树姿态,古拙奇特很富有形式美感。造型特点贵在自然,讲究主干的弯曲方向及弯曲的角度上的变化,忌波浪形或者螺旋形。常用树种:圆柏、真柏、五针松、黑松、罗汉松、梅、紫薇黄杨、紫藤等。卧干式主:主要特点:树干横卧于盆面,如卧龙之势,其余枝条则昂然崛起,生机勃

13、勃,配盆多用长方和椭圆形盆, 主要表现自然山林中老树经受雷击风刮,横卧土面的姿态,具有枯与荣、动与静、水平线与垂直线 的鲜明对比,大多野趣十足。造型特点:主干不宜过直,不宜太细,根部可适宜露出,整体构图均衡。常用树种:榔榆、雀梅、朴树、黄杨、九里香、铺地柏等 。枯干式: 主要特点:树干呈枯木状,树皮斑驳,露出穿洞犹如枯峰,但还有部分树皮、枝干未断生机,发出新枝绿 叶。主要表现自然界枯木逢春的景象,也有以树木老桩作山峰,树上的枝叶作为山上的小树桩,形 成石上树” _造型特点:枯木的体量须与枝叶的比例恰当,枯木比例不宜过大。常用树种:黄荆、榔榆、雀梅、桧柏、银杏、石榴、檵木、紫薇、鹅耳枥等。劈干式

14、:主要特点:主干劈成两半,或劈去一边,使树干呈枯皮状态,后劈干长出新枝叶,再作加工造型。使其古 拙、奇特。常用树种:梅、石榴、榔榆、雀梅、荆条等。悬崖式:主要特点:主干虬曲下垂,枝叶挂于盆面之下。造型特点:主干宜在弯曲的方向几弯度的大小上富有变化, 主干与侧枝须分清,尤其要注意枝叶分布的疏密 虚实变化,避免单调与重复。常用树种:黑松、五针松、罗汉松、圆柏、榔榆、雀梅、黄杨、铺地柏、福建茶等。附石 式:主要特点:树木根部附抱山石而生,或整个生长于山洞中。树木主干可以是直干、斜干、曲干、悬崖等多 种形式。造型特点:紧密依存,树根随岩石的转折而转折,舒展得势,贴石而生,使树具有稳定感。 常用树种:三

15、角枫、五针松、黑松、桧柏、榔榆。双干式:主要特点:树一株,干为二,而造型多样化,分主次,高低、正斜、生动幽默,富于画意。造型特点:主次分清,两干皆直,一高一低,一粗一细;两者皆斜,斜度不可相同;一斜一直,多以直干 为主,斜干为次一斜一卧,多以斜干为主。其侧枝安排也很重要,尤其要注意两干上侧枝的长短 和穿插变化。常用树种:榔榆、朴、九里香、福建茶、三角枫、六月雪、五针松等。丛林 式:主要特点 一盆之中多株丛植,模仿山林风光,一般用较浅的长方形或椭圆形盆,主要表现自然界茂密和幽深的效果,不在于树木的数量,而在于选材和布局做到以少胜多”。选树要有大有小,布局要有主次和疏密,做到露中有藏,同时处理好透视关系。常选树种:金钱松、六月雪、满天星、五针松、榆树、朴树、榉树、红枫以及凤尾竹等竹类。(2 )枝变亚型:垂枝式,枯稍式,风吹式。根变亚型:提根式,连根式,连根式,提篮式。垂枝式:主要特点:树木的枝条下垂,可以是直干、斜干、曲干、临水等多种形式。主要表现自然界中垂枝树木迎风摇 曳、潇洒飘逸的景象。造型特点:柔中有刚、小枝细密垂拂、主干与大枝苍劲自然,不可一味柔曲,要注意取势,不应四平八稳。 常用树种:柽柳、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