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619843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课程的设计 在科技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作为语文老师,教会学生求知是义不容辞的,而当代信息技术的利用使老师从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转型为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一位老师是否优异,已经不是看她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她能否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那么,要想成为一名优异的语文老师,就必需会使用当代信息技术,就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怎样实现和当代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中的一个部分。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就是经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的教和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个工具,提升教和学的效率,改进教和学的效

2、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新型教学方法。要实现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要讨教师在优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关键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方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资源、要素、步骤,经过整理组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根本变革。1 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二分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

3、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明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能力的培养。第一堂课的开发和引导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爱好,笔者的做法是利用多种当代的教育教学手段,将计算机的多种功效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方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方法、手段的主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如笔者设计部分多媒体演示软件,展示计算机的多种用途,其中主要的是将以往学生制作的作品,如贺卡、报纸、作曲、统计成绩等让学生看,告诉她们这是学生设计出来的,学生立即以为信息技术离她们并不遥远,触手可及,一切全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要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课时,首先老师对学习内容和学

4、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其次,还需要她们怎样亲密配合,等等,让学生有一个必须的心理准备,为以后的学习,尤其是课堂上能充足利用好40分钟铺条好路。2 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有效提升学习爱好,激发学习动机传统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忽略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漠视多种知识产生的背景和详细的应用情境,直接进行孤立的知识教学。学生不知道所学知识产生的背景,也不知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何用处,故学习爱好不足。她们往往为学知识而学知识、为考试和解题而学习,忽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络,死记硬背、机械套用。其实,任何知识全部含有产生和应用的详细情境。只有在比较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习,学生才会感受到学

5、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充足调动已经有的相关知识来处理面正确问题,从而利于问题的处理和知识的掌握。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爱好的培养和养成,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需要的特定情境是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当代教育技术,不但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当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主动的情绪和愉悦的心情,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要创设较真实的问题情境,方法有二:一个是把学生引入问题发生的现场,让学生亲身感受、探究;另一个就是将问题情境引入课堂,在教室里创设

6、问题情境,老师可用语言、教具、模型等,同时也可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效,实现创设情境、营造气氛的目标,从而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处理中,使其乐在其中。3 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发挥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老师的权威绝对化,对出自老师之口的知识学生只能接收,以至于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灵性、发明性。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老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启疑”,即老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索,独立判定,激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主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重视学生主动主动的参加意

7、识和创新精神。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使学生成为信息选择的主体,取得鲜活多变的认知材料,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老师可依据教学需要提出教学要求和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然后进行讨论、总结和交流。经过这种方法,学生既学到知识,又锻炼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和合作的能力。4 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多种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超文本的技能超文本是一个多维立体的网络的结构。它的结构处于多个维面的交叉点上,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也就完成了换笔,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并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有了当代人

8、应有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适于网络交际的语言能力传统的写作是以文字表述为主,而在以多媒体为手段形成的电子文本中,除文字之外,符号、声音及三维动画,全部成了组成电子文本的表情语言、有声语言。尤其在电子邮件和聊天室中,大家适时采取发明出的脸谱语言,表情达意。这种脸谱简练、含蓄、形象、幽默,给电子文本增添无限情趣,并和文字语言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网上交际任务。培养学生语文中的创新能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发明型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伴随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及综合国力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技术将深入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面对瞬

9、息万变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能力显得极为主要。1 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一个发明性人才必需具有一定的知识贮备,具有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和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需告诉学生怎样思索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求答案的方法,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而当代教育技术就恰好具有了大容量存放教学信息的优势,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经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示信息和发觉问题、利用资源探究、处理问题的能力。2 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

10、象是发明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发明了条件。首先,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由被动变主动,由接收变获取。尤其是经过交互式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互动性发明了小区而且联合小区内的使用者,让大家对作品、专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爱好。电脑网络交互式小说的兴起,大大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能够充足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专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发明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多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利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绪,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整合要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革新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观,改进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改进学习者的学习方法,要切实做到信息技术和老师教学的整合、和学生学习的整合、和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教学管理的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