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6197501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今教育中的种种功利现象及其危害分析|功利化现象教育对社会乃至个人的功用,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功利 性与非功利性(人文性)两个方面,其功利的一面体现在: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获得在社会生存 的实用知识、技术与能力,通过受教育者的劳动,给社会增加产品与服务等。可以说,正是 教育的功利(或叫实用)功能,社会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比过去大大增加了。教育对于个人命运 的改变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比如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今天的流行语则是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成就未来。回到教育的人文性方面,教育是提升个人修养与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追 寻和获得真善美的手段之一。教育要和谐发展,它的功利与非功利两个方面应当保持适度的 平衡。但在基础教

2、育这个领域内,我们所目睹的是,功利主义主导了教育(也就是说功利或 功利主义在教育内极度膨胀了),教育的非功利性则成了卑微的侍女。一、过度功利性在教育中之表现如今,功利在教育的诸多方面占据了主导,通过家长、学校的教育心态就可窥见一斑: 就家长的教育观而言,是否有利于孩子取得好成绩分数)和上好学校成为他们为孩 子安排学习活动的唯一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能否有助于升学是家长判断学校、学生活动的 唯一标准,培养创新意识能考上大学吗?孩子就该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这就是家长 的心声。为了使孩子在升学考试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家长们还在学校之外给孩子恶补”,这 种心态使得以学生为对象的培训市场异常火爆。与考试

3、有关的学科如语文、数学、夕卜语等的 补习自然不用多说,与升学有关的钢琴、奥数的培训也非常热门,虽然中考、高考并不直接 涉及这些项目,但学生手握一纸钢琴、奥数等级证书,就可获得加分。就学校而言,功利性倾向也非常明显,老师是否有能力、能不能晋升职称,主要是看所 教班级的成绩好坏。学生的考试分数是评价教师的客观依据,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是 用这个法宝来评价学校和校长。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抓好分数,提高升学率。各地也在搞各项 教育改革,各类学校也和科研部门搞了许多课题,但是校长也好、局长也罢,私下吐露出他 们的心声:搞课题、科研,要保证升学率不能滑坡。如此看来,科研只是一个装饰品而 已。深入到学校内部,就

4、课程而言,分为两大类主科和副科,所谓主科,就是考试要考的 科目,不考的科目就是副科。不仅主科老师在奖金待遇方面与副科老师有差别;而且临近期 末,副科老师常把自己复习课的时间让给主科老师。这一切都反映了考试、成绩、升 学率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二、功利主义教育的危害1学习不再是快乐的事情功利性的过度膨胀,失衡的教育使受教育者祖国的未来成为直接的受害者。功利性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他们受够了这种只有做题、练习、分数、成绩、 排名,没有生活情趣(连偶尔看看电视,家长也会提醒不要看得太久,就快考试了。)的 学校教育的折磨。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报告调查研究显示:有1/3的中学生把学习看作沉重负担,并 希

5、望尽快离开学校,厌学情绪明显。2功利主义教育使全面发展成为一种美丽的奢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自身内在的需求。但是,功利主义 把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扭曲为为考试而存在、为分数而奋斗的应试教育。功利驱使下的应试教育剥夺了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时间,逼迫他们埋头于课本,较 少关心社会民生大事,越学越没灵气、越学知识面越窄。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生存的空间, 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压抑而荡然无存;(他们也没有轻松的心情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以及 对人生进行哲理般的思索。并且,功利主义的观念也深刻影响了未成年的中小学生,他们也用功利的标准作为自己 人生的标杆和评判社会的标准,本属天

6、真、纯洁的心灵也变得那么成熟和势利。2004 年杭州进行了一项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在回答人生理想是什么时,虽然也有表示要为 国家作贡献的回答,但大部分学生的答案功利色彩浓厚。赚大钱,过富裕生活 争取做 CEO、能享受生活成了大部分学生的追求。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关爱以及对集体、社区和社会的责任感、道德意识是功利主义与应 试教育所赐予的。对此,我们要深思的问题是:学校是在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吗?学生又是在 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吗?都不是,在学校里,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就是 一个满意”的分数,学习的所有价值都只能体现在分数上,学习最终只外化为人们的 一种功利化的追求。三、反思1功利主义为何大

7、行其道?市场与市场经济使实用技术、知识的价值与利益凸显,它强调实际功用并且即时兑现其 利益。市场经济对各行各业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教育而言,市场的负面影响体现在: 使人们急功近利,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远的利益。而教育却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所谓十年 树木,百年树人。对学校而言,功利主义驱使学校工作由教书育人向教书”转变,而且为升学率而 教。一所初中每年有多少学生上高中、上重点高中,一所高中上大学和上名牌大学的比率是 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考核学校与校长的硬指标(尽管在宣传上不这样提,但实际上却是这样 操作的)。功利主义者认为这样容易操作,体现了(分数面前一律)平等观念,评判客观科学。 那些育人”的

8、成效三年五载很难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比如团队合作、顽强的意志等),这 些成效也难以评价,至少很难用考试这样简单易操作的方式来评价;而且这些非智力的因素 由于其形成的渐进性,即使易于发现,也不知道把它归功于哪个层次的学校和哪个年级了。 市场主义影响下的功利主义者所秉持的原则却是:要易于评判、可操作这样成本才低,而 且功劳和责任要有明确归属。这样育人就不得不在学校工作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了。考试选拔制度不完善,这为功利性的教育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我们的各级各类考试,主 要的呈现形式是纸笔考试,当然有部分高考专业要面试,但只是极少数专业。通过纸笔考试 只能获取学习者部分信息(主要是实用知识及其体现的能力

9、;态度、情趣、意志、团体合作 等等很难通过纸笔考试来体现)。从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来讲,评价没有全面反映学生的 情况。考试是一根指挥棒,目前的纸笔考试由于不能或者很少能反映学生的情感、意志、创 新意识、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因而,家长和学校都不重视这些因素,难怪家长们说:培养创新意识能考上大学吗?功利倾向的教育重视结果忽视 过程,所谓一考定终身;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所思、所想,对新事物的探索过程,不是考 试所能反映的。这种探索的过程对学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探索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比如做某一项试验),但他们努力过,他们有了感悟以及某个新想法的萌芽这就是收获。 只有在评价上更多地

10、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的真实信息才能反映出来,功利主义才不会 像今天这般如此严重地困扰教育。2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教育有其工具性功能,不应该也不能排斥功利,但功利主义绝不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教 育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呢?长江职业学院教授黄木生认为:教育的价值核心是铸人铸魂, 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强化美行雅止培养,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体魄、内质、个性、创造 性以及社会适应性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就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来讲,我认为它是为学生一 生的发展奠定一个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基础教育的功能也好,定位也罢,应当 是发展性的,它不是给处于身心尚未成熟且有待于进一步发展的少年儿童贴上一个分数 的

11、标签。功利性的教育恰恰相反,重视选拔、筛选、分层,很多不适应应试教育的学生被打 入另一个边缘化的世界。东北师大的曲正伟也认为:当我们关注的是我们从教育中得到什 么的时候,这时的教育只能是被经济规则、政治博弈所殖民的教育,而只有从人教育 的接受者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成长,并把它作为教育的价值选择,这时的教育才 拥有了教育的内涵。毋庸置疑,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回到人,回到人本身上来。四、结语当今教育中的诸多问题,都同功利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密切相关,它通过家长的态度、教 师的学生观、工作追求,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观和评比标准等等体现出来,它的集中 表现就是应试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代表的这种功利教育的种种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应试教 育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将以树人、育人为宗旨的教育沦为一种单纯知识的传播和训练在 这个过程中,人的价值、情感都可怕地被泯灭了。因此,现在要改变功利主义主导教育的局面,重新树立以人、人性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 关注生命,关注学生成长。需要补充的是,我们不能从教育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变革现实教育的过程中 完全拒绝教育的功利性。正如洪超先生所言:教育本身并不排斥功利,或者说,教育在育 人上确实具有相当程度的功利性。提升学生的智慧,改变人的生命质量,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应该就具有功利色彩。感谢您的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