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619426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整理与复习中构建学生的知识大邑县东街小学 卓适长期以来,大家对整理与复习的研究、关注甚少,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该如何体现“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理念,适应新的要求?怎样上好整理与复习?大多数教师认为整理与复习教学的主要功能是回忆、再现、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很多教师对于复习课教学有很多的困惑,老师有时也想改变,但是迫于学期期末的考试压力,就只好一到复习就回归过去的 “灌输式教学”、“题海战术”,新课改的理念在这里停滞。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打造有实效的课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中,每个单元结束要复习,每个学期期末要复习,上完一个阶段要

2、复习。据不完全统计,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整理和复习约占了五分之一。因此,开展好小学数学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开展好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使整理有序、复习有效,达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目的呢?在此谈一谈我对这方面教学的一些思考。整理与复习课,其基本含义有两点:一是整理建构,是指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二是复习,是指重新学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对原先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高层次上的再学习,它更多的是一个加深数学知识理解,扩大数学知识联系,进一步提高数学知识掌握水平,提高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

3、过程。 数学新课教学是“画龙”,而复习则是“点睛”。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数学复习课呢? 首先,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针对性原则。复习必须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

4、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系统性原则。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其次,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一、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 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

5、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二、梳。“梳”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复习已学的知识并建构起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是复习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获得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能力,形成建构的意识显得更为重要。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在经历自主梳理、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到线、由线及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

6、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梳”的过程是梳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三、练。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内容要注意算理、规律或知识技能、知识的纵横联系,使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受到启发,在练习中进一步形成知识结构。在练习设计中,可通过典型多样的练习,帮助系统整理;设计对比练习,帮助沟通与辩析;设计综合发展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测。让学生对复习的结果进行检测、评价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十分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认为通过教学评价给予学生一种成功的体

7、验或紧迫感,从而强化或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控,改进学习方法。复习完成时,可选取数量适当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以上是我们在上复习课是的一些基本步骤,除此以外,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做到三个重视:一、重视情境设计,重视学生自主参与整理与复习在整理和复习课上,学生非常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师采用“炒剩饭”的方式进行整理和复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肯定是不够的。那么,如何激发学生整理和复习的热情显得很重要了,所有我们在课的开头就要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和复习。 例如,今天“量的计量”时,教师先演示课件:例如,在设计“量的计量”的复习引入时,杨老师出示一篇

8、数学日记,里面包含各种计量单位,让学生在阅读中纠错。程度不同的学生发现的错误的个数是有区别的,这也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这样的情景,具有趣味性、情境性外,教师提问:通过这个资料,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将这些计量单位进行分类吗?除此之外,你还学过哪些计量单位?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复习当中。再如如在复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平面图形的教师方法,然后复习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总结出割补法、倍拼法等方法,然后让学生找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知识归纳成体系。这样,学生的梳理结果就出现了按平面图形的种类整理和按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整理等不同形式,凸现了梳

9、理建构时学生的自主性。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自主梳理,理清了知识间的来龙去脉,做到“横成片、竖成线”,从而拓展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在这里,以学生“理”为主,教师“引”为辅,学生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知识与原有知识挂钩,将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一个个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形成更充实的知识网。二、重视练习题的设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复习知识主要是通过练习和测试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知识的水平。所以,教师要在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一是练习设计有坡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二是练习形式要多样,对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如同类知识系统练、易混知识对比练、易错知

10、识反复练等,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调整部署,提高教学效果。三、重视复习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整理和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整理与复习”课为我们提供了重新组建学生认知结构的时机,教师必须充分运用。 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宽,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练习不同,应换个角度,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整个复习过程中,不能让学生只做“听众”、“观众”,应把复习的机会还给学生,通过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回忆、讨论、整理、沟通、归纳、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