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6193553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数学说课稿三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说课稿,仔细拟定说课稿,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我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一、说课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3平均数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平均数这个内容被支配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本册教材中,并非编者随意而为,它是在学生相识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洁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状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

2、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数的学问,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三、教学目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的。学问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现实生活中发觉问题,并依据须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育学生策略意识、视察、动手操作及概括实力.看法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运用已学统计学问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2、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促进学生特性和谐发展。四、教学

3、的重、难点:与老教材只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意平均数产生的意义,它的功能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驾驭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洁的平均数。难点是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相识。五、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探究发觉供应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我力求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力求体现师生同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师生互动式的探讨,使学生充溢求知的欲望。为学生供应直观、形象、易于操作的学具,激励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使他们在合作中,探讨中获得有价

4、值的信息,并能运用新学学问来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六、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活动情境,以学生喜爱的问题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营造学习新学问的氛围,引入平均数。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进行投篮竞赛,每人投中的个数表示在条形统计图上,要比较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由于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明显不合理。又由于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果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难对应着进行比较。在学生处于认知冲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想方法,自己提出应当求出男生与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个数才能比较。其次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导地

5、位,老师的引导地位,使学生主动得探究学问,这样学生获得的新知会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在学生产生了对平均数的需求之后,就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该如何求两个队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算一算,也可以用学具移一移。这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层次低的学生可以选择老师供应的可以移动方片的学具,层次高的学生可以用列算式的方法,从得出两个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馈移动方片方法时,老师适时引出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在反馈列算式的方法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投中的总个数,再平均分给每一个人,介绍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 。以上过程我觉得应当是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相结合,清楚

6、地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比较功能。在求平均数的活动中,探究算法,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里有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让学生体会求平均数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时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相识小数中第一教时。P100101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小数的初步相识是在学生娴熟地驾驭了万以内的相识和加减法运算、以及初步相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本课内容包括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相识小数的含义,并认、读、写小部分是一位的小数。这部分内容是小数初步相识中的最基础的学问,它的学

7、习,为再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的学问打下初步基础。同时,小数的学问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较广泛,利于学生运用所学学问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二、教学思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驾驭分母是10的分数及货币单位元、角,长度单位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的了解多于米与分米,而且对小数也有所接触,为此教学一起先以一些商品的价格引入,不回避学生已经知道的学问,反而以此为基点绽开教学,对教材稍作修改,先学小数的读写法,再通过学生的合作、自学、探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再通过练习,增加学生运用学问于实践的意识,使学生相识到数学来源于

8、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三、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初步相识小数的含义,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自然数和整数。2、通过视察思索、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验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学会探讨沟通,与人合作。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增加爱国情感。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小数的初步相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一位小数是非常之几的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学生虽然对分数已有了初步的相识,也学过长度单位、货币单位间的进率,但理解小数的含义还是有肯定的困难的。同时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小数方面出现的许多问题是属于小数概念不清。因

9、此,理解小数的含义(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既是本课时的重点、又是难点。分数与小数的含义是教学中的关键。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物品的价格,把你收集到告知同学。多请几位学生说说一些商品的价格。二、实践探讨,学习新知.1、读、写小数。既然大家知道0.1元,0.2元,0.6元都是小数,那你认为它与我们学过的1,2,3,4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圆点,都有零)指出,小数中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怎样读?怎样写?2、理解小数的含义。分三方面进行。A以元作单位的一位小数B相识以米作单位的一位小数C借助分数的意义相识小数。每一方面都配以肯定小练习来帮助学生刚好巩固,练习中为

10、学生供应探究和沟通的机会,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学生的探究实力。3、通过自学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及小数是由哪几部组成的。三、自学“你知道吗?”。通过“你知道吗?”来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贡献,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首先起源于人类的须要,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和爱国情感。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一、分析教材面积单位间进率是人教社九义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位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已经驾驭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

1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相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实力。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建立了面积的概念并驾驭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探究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同时它也是学生在以后四年级学习的小数与复名数和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及在生活中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学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设计本课时我们力图呈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多种活动中获得多种感观相识,抽象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我们注意让学生经验探究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活动目的,亲身经验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获得探究的体验。二、说教材的三维

12、目标和重难点1、学问目标:进一步熟识面积单位的大小,驾驭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会进行简洁的换算。2、实力目标:培育学生视察、比较、抽象、概括、推断、推理实力及空间观念。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生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乐于助人的集体精神。重点:驾驭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难点:驾驭相邻面积间的进率是100。三、说设计意图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组的老师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教材,先后尝试了多种不同的教学设计,下面仅结合课堂教学中的三大环节(开课、活动操作、练习设计)来简述一下我们的探讨过程及我们对每种设计的感受。1、第一环节开课的探讨关于开课的探讨,第一次试教,学生回忆长度单位复习长度单位间

13、的进率引导到面积单位的探讨。这里老师让学生通过画1cm、1dm的线段,1cm2、1dm2的面积来引入。其次次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面积是1dm210cm2)让学生猜它的面积是多少,学生会选择以平方分米为单位来描述大小,当老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进行覆盖发觉多了一点,给学生制造探讨的动力,学生用低级面积单位去描述,并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思索绽开对面积单位的进率的探讨,第三次试教叶靓老师出示三个不同大小图形,分别是正方形、长方形让学生选择手中的学具探讨得出三种图形的面积。由于3号图形是1dm2也就是100cm2,从而揭示cm2与dm2之间的进率。第四次试教我们回来课本,从回顾长度单位的进率迁移到对面积

14、单位的进率的学习。这四次开课探讨每次的侧重点不同。其次、三次的导入设计突出了面积单位的应用价值试教发觉分散了教学重点,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认知障碍,重点不够突出。而第一、四次开课探讨目的性更强,干脆引导学生对重点问题进行探究。尤其是第四次的教学设计借用多媒体使学生对相邻面积单位之间的关系产生剧烈的视觉冲击,有效的解除了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这一学问点产生的负迁移效应。2、其次大块:探研活动的教学设计这一个教学环节我们设计了许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第1次是学生分小组活动探究,叶老师把学具全部供应给学生,学生活动内容丰富有摆一摆,有用面积计覆盖、有用尺量一量等,但我们发觉简单造成小组活动混乱,我们应引导他

15、们有条不紊地操作,而今日叶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二种学具进行探究,让学生带着问题,满怀怀疑和新奇去探究。首先让学生思索和选择工具(这事实上是引导学生先思索、再动手)同时老师激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绽开探讨。不同的方法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通过猜想、探讨、验证等一系列的过程,充分放手让学生探讨、发觉、归纳、总结,学生不仅学会探讨问题的方式方法,而且还培育了学习的意识。对于书本的运用,叶老师也没有忽视,教学完这一环节后叶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帮助学生学会用教材来学习,必竟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文本。3、第三大块,练习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课堂上,把数学阅历生活化,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动身点和归宿。因此,叶老师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特点,设计开放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应用,促进自身主动发展。学生探究出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后,有一种应用的期盼,“我努力的结果原委能解决什么问题呢?”立刻引入实践应用。本节课,我们对练习的设计有这样一个思索“本课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