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18880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以下是关于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 感谢您得阅读。一、职业生涯中的紧张因素现代社会充满竞争和挑战,职业生涯让每个人应对挑战、 抓住机遇、走向成功。人们通常把职业性质和职业环境看作是 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决定着自己的安宁、幸福和 前途。同时,人们也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往往是挫折和困扰 的来源,职业特点和工作环境往往产生各种紧张性应激反应。 研究表明,有两大类与工作相关的应激因素:一类是职业内在 的因素,包括劳动条件、劳动范围、工作负荷等;另一类是职 业人际关系及管理因素,包括组织结构和团体气氛、职业人际 关系、个体的职业角色、个人职业经历等。工作场所的

2、工作环 境、工作安排、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心身健康。在 工矿企业中,由于工作疲劳和精神紧张往往产生各种心理障碍 工作引起的心理应激和心身功能低下是重要的诱发因素。据调 查,大约85%的工伤等灾难性故事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人为 因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身体不适、疲劳和疾病致 使精神状态和工作效能发生变异;另一方面是由于不良生活事 件导致情绪波动,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的现象;这两方面的因素都使员工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工作,最终酿成灾祸。在职 业群体中,个体对自己、对同事、对工作内容是否满意,上下 级关系是否融洽,能否与他人协调合作,都会影响个人的心理 状态和劳动效率。工作要求高于个人

3、能力、与个人愿望不符, 工作性质突然发生变化,责任的突然增加或减少都会使人产生 各种心理问题。劳动的性质和状态也是一个影响心理健康的重 要因素。有些劳动是简单重复性的操作,很容易引起疲劳和烦 躁。如有学者报道,有些职业操作不到 1分钟就要重复进行, 另有些职业操作间隔 330分钟才要重复一次。两者比较,前 者比后者更易患失眠、胃肠病和抑郁症。海员、飞行员、矿工 等特殊职业从业人员都有其独特的心理问题,需要针对性地制 定心理卫生措施。变动频繁、无章可循的工作易使生活节律紊 乱,引起生理和心理不适,例如出租车司机这类工作往往破坏 饮食起居的规律性,没有好的应对措施就容易出现生理心理障 碍。劳动环境

4、污染、过量噪音、粉尘、高温、冷冻、潮湿、振 动、拥挤、放射线等不良环境因素都会对职工的心身健康产生 损害,引起情绪和行为的变化。如长期在超量噪音环境中工作, 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出现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可能 诱发血压升高、心律不齐、消化功能减弱、听力下降,严重的 会导致行为异常。此外,工作负担过重、领导方式简单粗暴也 会成为职业性心理应激的来源,影响职工的心理健康。企事业 单位的领导者应当努力提高职业满意度、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实现工作环境优化和劳动管理科学化,从而提高职工的心理健 康水平。二、心理紧张与健康心理紧张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从积极角度来看, 在劳动中适度的紧张可以消除单

5、调的操作引起的厌烦情绪,同 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实验表明,紧张度过低不能激发职工的 兴奋性,也就不能发挥其最好的工作能力。随着紧张度的提高, 工作效率可以达到最高点,此时点称为最适合紧张度。超过这 一水平,由于唤起水平过高,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工效降低。一 般说来,脑力劳动时的最适合紧张度偏低,而体力劳动的最适 合紧张度较高。但是,关于心理紧张的研究,大量集中在消极 后果方面。据报道,美国每年由于心理紧张致病而降低劳动生 产率的损失可以高达 600亿美元。心理紧张对健康的影响来自 两个方面:第一是心理紧张可以加重已有的疾病,第二是心理 因素作为促发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关于心理紧张的成因,学者们进行

6、了研究。一般认为:个 体通过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觉察到环境的需求和人体的适应 能力之间存在差距时的心理状态,称为心理紧张。研究表明: 个人经历、认知评价、个体的情绪状态、个体的倾向性、生活 经历对心理紧张的产生都有影响。每个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不同 所经受的紧张体验也不一样。一个有实践经验的司机能够沉着 冷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路面情况;而对一个实习司机来说,路 面上出现的任何新情况都会造成心理紧张。个人经历与心理紧 张的的关系是建立在强化基础上的,积极的强化和成功可以降 低紧张体验,而失败的经历可能增加紧张体验。每个人都有自 己的兴趣爱好,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也都有自己的是 非观和价值观。例如

7、职位的升降对权力欲旺盛的人来说,影响 很大;而对于淡薄名利者,影响较小。个体的情绪状态对紧张 的发生也有明显的作用,因为个体的情绪影响他对事物的看法 例如心情愉快时,容易接受适当的批评;在心烦意乱时,极可 能由于细小的不如意而大发雷霆。人们对某一事件的预期或抱 负水平常直接影响认知评价,如两名考生同获 90 分的成绩, 期望得 100分者懊丧,期望得 80分者欣喜。紧张性的生活事 件是否在个体引起心理紧张主要取决于认知评价。认知是人们 选择外界环境的信息并经过对比评价,构成反映现实的概念的 关键性心理活动过程。环境的需求固属重要,但有当它们被觉 察到,而且是经过评价,认为个体难以应对这些需求时

8、,才体 验到紧张。例如,对两个基层管理人员进行工作调动,两个人 就产生了不同的想法。甲认为这种工作调动是领导对自己信任 的体现,是学习新技术的机会;而乙则认为这是领导对自己的 不信任,是对自己既往工作业绩不满而给予的一个处罚。这两位管理人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得出的结论。但是,由于他们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同,他们的情绪反应和心理紧张度 也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了解心理紧张对健康的影响和产生的原 因,促使我们采取积极的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提高适应能力以维护心理健康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劳动就业中的紧张因素与 日俱增。求职、面试、应聘、下岗、工作压力过大、人际竞争 激烈、劳资矛盾纷呈,

9、都会造成心理紧张。当然,社会一天天 在发展,各种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然而对于个体来说,改 变环境的力量是有限的,主要的任务是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 适应能力,个体可以通过三条途径改善适应状态。首先是主动适应环境。被动适应是对环境无可奈何、被迫 顺应的心理反应,是一种消极的适应,常常会伴有压抑、紧张、 焦虑、痛苦等心理感受。如下岗职工在家里郁郁寡欢,生活在 贫困地区的人产生的自卑自怜,这些都属于被动适应。主动适 应是面对现实环境积极地寻求适应,是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努 力、克服困难和走向成功的过程。主动适应往往伴有因为积极 向上、最终获得成功而产生的喜悦和兴奋的心理体验。如下岗 职工不安于现状,摆

10、正自己的位置,他们努力挖掘潜能,重谋 职业,寻求新的发展;在贫困中生活的人自强不息,变压力为 动力,集思广益、勤劳致富;这些行为都是主动适应的行为。 主动适应有利于人的才能和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们心理健康 的重要标志。因此,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情境时,要善于积 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的和自然环境,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水 平。第二是适当回避挫折。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环境我们难以 适应,同时也有回避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采用 回避的方法来减少或消除环境对个体的不良刺激。如心理承受 能力低的人就不宜炒股票、做期货生意。下岗再就业职工就不 宜从事投资过大的事业,避免造成新的严重的挫折,而应当循 序渐进、从小到大地逐步发展。回避法虽然缺乏积极意义,但 是在一定情况下运用得当也可以解除或避免心理困扰。第三是寻求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所 得到的他人关心、帮助。医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 起到降低生活事件造成的紧张性,促进适应社会环境的作用。 朋友、家庭、群众团体、党团组织、行政机构都能够为个体提 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不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有形支持,更 重要的是心理支持。如有的生活困难者获取社会经济资助,当 然这会使他们缓解生活困难,但是难以消除其自卑心理。社会 的心理支持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自强向上的精神,使其消除自卑 感,挖掘潜力、发展能力,赢得人生的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