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标准化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6182099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标准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产品标准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产品标准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产品标准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产品标准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标准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标准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产品标准化情况调查先来看案例:“农超对接”已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什么新名词。它减少了流通环节,农产品安全也更有保障,是消费者、农户、超市、都从中受益。从2007年实行农超对接以来,参与对接的超市从九家发展到2000多家,合作社也由2家发展到15000家左右。然而农超对接的规模的壮大,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农户和超市都普遍反映,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已经成为他们面前最难的一道考题。社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认为,农超对接最主要的挑战是传统的小规模农户所具备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意识与现代化零售业的产品标准化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很低,广大农民仍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适应和满足超

2、市现代化的采购准。农超对接亟待提高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包装化。由此可窥见农产品标准化问题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合理发展!了解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和产品质量达到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制订要从生产环境(土壤、水质、大气等)、生产过程(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的施用量、施用方法、施用时间、施用次数等技术规程)到产品品质(外观、营养、卫生质量等)、加工包装(保鲜、贮藏、分级、包装等)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使农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达到农产品质量从土壤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农产品标准化,就是要以技术标准为基础,质量认证为形式,标志管理为手

3、段,研究引进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建立和完善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地方标准和农业规范为辅,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满足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以及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到各个环节有标准可循。标准化的作用一是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二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三是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四是有利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五是促进对自然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与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六是有利于保障安全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4、。调查中的农产品标准化现状1.农业标准化体系已基本形成。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制定的各类农业相关标准已达到8000种。标准范围从原来只涉及少数农作物种子和种畜方面发展到了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农机、再生能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基本涵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贯穿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相配套的农业标准体系。2.农产品标准化意识已明显提高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农民已充分认识到只有按照标准化的生产要求进行生产,才能真正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也只有提高了农产品的内在品质,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5、,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因此,农产品标准化的呼声越来越高。3.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自1996年开始,就在全国农产品的部分重点产区部署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园区。目前已先后建立四批,基本都通过了国家的验收。4农业标准化管理体制已较为健全。在技术方面,成立了全国性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技术归口单位20多个,负责对标准的技术性和实用性进行审查。5.农产品标准化的实施和推广工作已取得了显着成效。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已采取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在传授农业技术的同时,将标准寓于其中,使农民在掌握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农业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借助示范园的自身优势,大

6、力培育了示范户,逐步扩大了推广范围,已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受益。调查中农产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1.农村农业标准化意识薄弱,农产品质量水平普遍不高,产品之间发展不平衡,内在品质、安全卫生、包装加工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虽然产品数量充足,但大多为中低档产品,优质农产品缺乏;普通品种多,专用产品缺乏;农产品缺乏现代化的产后相应的技术标准,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落后难以参加国际竞争。2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相脱节。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少。标准与市场、流通结合不紧。许多地方标准制订后难以付诸实施或缺乏实施的市场条件,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严重脱节,存在着重制订标准轻实施的现象。另外,由于缺

7、乏与标准实施相配套的生产技术,加上优质与高产在农业生产中的矛盾,致使目前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对优质生产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3农业生产环境与生产资料的质量影响农产品标准化的实施。当前农区化肥、农药过量施用,不仅造成地下水、土壤和大气污染,而且由于农药超标使用,诱使病虫抗、耐药性增强,形成农药用量再次增加的恶性循环,收获物中农药残留量增加;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致使农业灌溉用水质量下降,农田有毒物质和重金属含量增高。从而严重影响农作物质量安全,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实施。4.农产品标准化监测体系不健全、检验、监测不及时。有的地方检验、监测机构不健全、不配套检

8、测手段落后,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及病虫害、疫情、土壤,水质大气污染等产品检验和生态环境无法准确测量。农产品标准化建议对策1.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一方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近年来国外粮食产量不断增长,有13的产量是由于使用良种和实现种子标准化获得的。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先进标准来改造我们的农业,按照WTO协议中关于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健康标准的协议,积极研究和采用国际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中国农业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另一方面,加快我国农业质量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工作。从现在起,我们要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升级。保护消费者利益、公平贸易和与WT规定接轨的需要

9、,加快农业标准特别是主要农产品的内在品质、加工性能、分等分级、包装新鲜和安全卫生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使主要农产品的标准成龙配套,基本达到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都有标准作为技术依据。2.加快完善农业监测体系。重点围绕“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有关农药残留量检验,以保证人身安全健康。逐步完善现有国家级、部级质检机构,优先考虑种子及农药、化肥、饲料、农机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和粮、棉、油等农产品检验的需要;对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要逐步建立商品质量监督机构,以确保农资商品质量。建设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重点围绕农业土壤肥力、环境污染检测、病虫草害、气象及灾情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检验、检

10、测机构的管理。3. 加大普及、宣传工作的力度要把实施标准变成广大农户的自觉行动,必须强化标准化意识,普及标准化知识,加大农业标准宣传贯彻的力度和广度。要让农民知道,生产讲标准、产品讲品牌,实施标准化是提高产品收入的前提。4.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一是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标准化管理机构,充实农产品标准化工作人员;二是要建立农产品标准化推广体系,稳定充实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三是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广泛吸收有关企业、行业协会、检测机构、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人员,充实完善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标准制定、修订中的作用。我国农产品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很丰富,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也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但我国农产品却始终因在一些质量指标上达不到国际要求,不符合国际标准或区域标准问题而难以打人国际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是世界各国实行农产品市场保护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贸易技术壁垒措施。实践表明,我们只有顺应经济全球化、农业国际化趋势,按照具有国际水准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规范来组织生产、加工,才能有效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标是我国农业应对人准化建设是我国农业由追求量变转向质变的跨越,世挑战、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