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6182095 上传时间:2024-0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毕业设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毕业设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毕业设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毕业设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平行四边形与梯形(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疆教育学院数学与信息技术分院数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题 目: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专 业: 数学教育 班 级: 09数学教育特培班 学 号: 095100403040 姓 名: 阿衣努要尔达西 指导教师: 布合力齐木 完成日期: 2021年5月15日 数信分院数学专业学生教学设计鉴定表学员姓名学号性别族别年龄阿衣努要尔达西095100403040女柯尔克孜24入学时间2021年9月毕业时间2021年7月课题: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教学设计个人鉴定 在这次的教学设计工作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炼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3环节,面对有限的课时,我以改革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

2、觉参与学习的意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把提高教学效益当作首要任务,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课前精备,是指上课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上,特别是认真研究怎样“用最节省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促使学生最快地转化为能力。课上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能力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充分发挥课堂潜在功能。课后精练,是指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内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精心设

3、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教学反思 本节课,紧扣“三步六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动手操作、猜测、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有效地突破了重点。在学生感知的根底上,用集合图形表示各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使难点得以有效突破。在学生独学环节中,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个别同学的成果展示中略显缺乏自信。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这些集合图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适时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把数学学习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根底上,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图形特点的积极性。指导教师考评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得当,

4、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 教学组织安排合理、紧凑连贯,板书设计较合理,字迹工整、标准;教学整体表现良好。 教学成绩 良 指导教师签名 布合力齐木 2021年 5 月 28 日 分院意见 同意指导老师意见 分院盖章 2021 年 5月 30 日 数学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评分表姓名 阿衣努要尔达西 评审日期:2021年 5月 28日学段、学科小学四年级上课时间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工程评 价 指 标赋分得分教案30分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72.教学内容知识结构、重点、难点73.教法选择常规方法、现代教育手段应用74.板书设计设计合理、表达教学重点和逻辑关系65.课后安排作业、思考问

5、题课堂延伸情况3教学过程60分1.仪表教态举止自然大方、态度严谨谦和102.教学组织安排合理、紧凑连贯、师生活动、气氛活泼103.教学过程教育性与科学性统一、传授知识与授课方法和培养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表达清晰准确、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104.教学方法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法个性化与创新10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多渠道提供信息。105.板书或课件使用效果字迹工整、标准、美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对象设置恰当,交互作用良好。10总体印象10分综合品德:1、教学整体表现和水平突出2、教学特色鲜明10指导教师点评 教学整体表现良好,成绩给予良。 指导教师签字:布合

6、力齐木2021年 5 月 28 日总分85教学设计授课对象: 小学四年级 科目: 数学 姓名阿衣努要尔达西班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指导教师布合力齐木上课时间教学内容 小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和梯形的特点,总结概括出它们各自的定义,并用集合图形直观表示出各图形之间的关系。 2. 通过让学生观察、测量等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总结概括级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2 .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

7、点是用集合图表示各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操作时,感受四边形,区分出四种图形。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有关四边形的知识,对平行四边形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着重给出的是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它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在这节课是第一次正式出现,教材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设计思路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教材一开始就呈现了一幅情境图,旨在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教学提供现实背景。例题首先让学生把画出的四边形进行分类,然后整理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

8、形和梯形,概括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探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之间的关系,并用集合圈表示出来。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借助分类、探知新知 复习回忆 让学生动手分类,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师: 课件演示同学们,这里有一些平面图形,你认识它们吗?师:如果让你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你想怎么分呢?请你想一想,想好了就和小组同学动手分一分。师:哪一小组愿意将分类的结果展示给大家?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分类结果,老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当学生这样分时: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复习以前所学的内容,稳固旧知识。根据

9、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分类的情境,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由于分类的标准不一样,会产生不同分类结果,老师有意将抓住其中的一种为本节课的切入点,亲切自然地导入新课。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小组交流进行分类。师:你们小组能说一说分类的标准吗?学生口述:按边的多少进行分类师:你们清楚地表达了分类的标准,非常好,同学们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分类,请你们看第三类的四边形,板书:四边形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有什么特点?师:你提出问题非常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师:谁还记得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生答复两种图形

10、各自的特点。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如果从平行和垂直的角度来看它们的特点你会怎么表述呢?说明理由。学生的答复,老师给予肯定,并有选择地进行板书。(1) 研究平行四边形。提出问题的环节设计,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被动为主动,同时也自然地引出新知。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特点,总结定义 学生活动,教师注意巡视。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各自的特点,请同学们观察平行四边形,猜一猜,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点?学生进行猜测。师:同学们非常大胆地从角和边两个角度来进行猜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平行四边形对边是否平行、对边是否相等呢?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角板、直尺等学具,一起进行

11、验证咱们的猜测好吗?师:刚刚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哪一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用什么方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的?组1:我们小组验证的是对边这一特点,我们是利用画平行线的方法进行验证的。(边讲解边操作)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师:你讲的真清楚,谁还有不同的方法验证这一特点?生汇报用画垂线、量长度的方法进行验证。师: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验证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点。平行四边形还有其他特点吗?又是怎样验证的呢?学生边讲解边操作用直尺量对边长度,用量角器对角度数进行验证的方法。大胆让学生进行猜测,是本节课的亮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老师有指导性的总结也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

12、导整个研究过程无处不表达了以学生为主的主线,注重学生的主动意识及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师:通过动手、动脑,同学们发现并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点。其实,数学家门研究了大量图形,发现只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对边一定相等、对角也一定相等,也就是说,只要具备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点的四边形一定是平形四边形。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找几个平行四边形加以验证。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2研究梯形。梯形有什么特点呢?和你的同桌讨论交流,并利用学具动手验证。3研究关系。师:同学们,每一个图形都有自己的特点,请你仔细观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