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180210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名城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历史名城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历史名城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历史名城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历史名城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名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名城(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名城 武威武威,亦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公元前121年,因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和“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西南依祁连山,东靠内蒙古的腾格里沙漠,南与兰州、白银接壤,北和金昌、张掖毗邻。南北长326公里,东西宽204公里,海拔13673045米,地处黄土、蒙新、青藏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形复杂,南高北低。境内有灌溉绿洲、荒漠、高山草地、祁连山天然水源涵养林带及沙漠、浅山地带,是甘肃的缩影。武威有悠久的历史

2、、灿烂的文化,历史的长河曾在这里抛洒过晶莹的珍珠。早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群星灿烂的远古文化。2100年前匈奴人修筑的故臧城,成为今天凉州城最早的雏形。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丝绸之路”,绵延万里的丝绸古道孕育了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公元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陇西,大败匈奴,占领了整个河西地区,为显示汉军的武功军威而在这里设置了武威郡。三国时,魏文帝因这里地处西方气候寒冷而设置凉州,上升为全国十三州之一,凉州从此在历史上奠定它的重要地位。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后凉、南凉、北凉四个凉国都曾在这里建都兴国,加之隋末

3、唐初李轨在这里建立大凉国,凉州成为显赫一时的“五凉古都”。在这块土地上萌生繁衍的五凉文化、佛教文化、西夏文化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激起过多彩的浪花,西凉乐舞、狮子舞以及李益、阴铿等著名诗人,都曾对中华历史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谱写出无数壮丽的篇章。 武威经过数千年历史演变和沧桑更替,更加英姿雄发。5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60多处可供游览观瞻的文物景点,4万多件珍贵的馆藏文物,构建成凉州恢宏壮观的历史文化长廊,不断涵养、壮大着这座古城的文化根脉。巍峨峭拔的祁连山,麦黍飘香的走廊绿洲,秀丽多姿的山区草原,恢宏浩瀚的腾格里沙漠,绘成了这方水土独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在508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4、由25个民族组成的百万凉州人民用双手在新时期中绘制出了神奇壮美的凉州新画图,创造了亘古未有的现代文明。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是五凉古都、西夏陪都,境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文物古迹众多。人文自然景观有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有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西夏碑;有始建于北凉时期被称为石窟之祖的天梯山石窟;建于明正统四年,号称“陇右之冠”的武威文庙;元太子阔端与西藏佛教领袖萨班会晤的百塔寺遗址;古朴壮观的丝路名刹海藏寺;佛教胜地鸠摩罗什寺塔;历经千年的皇娘娘台、齐家文化遗址、沙井子文物遗址和古长城遗址。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市级文物保护点540多处。目前,馆藏文物4.7万多件,突出的代表有“

5、一马”(马踏飞燕)、“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一堡”(瑞安堡)。同时,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景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1处,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城,浑身散发着厚重的古城气息和别样的历史风韵,但凡去过武威的人们都会为之迷恋或倾心。翻开历史的一页才知道,武威城,古时称姑臧城,史书记载最早为匈奴所筑。后到前凉时期,经张轨再次修筑扩建。从而,姑臧城一时成为古西北政治、军事的中心和重镇,古代中国与西域经济交流的都会和民族文

6、化交汇的大熔炉。 姑臧城,武威历史上最早最古老的城,且缘自匈奴。 匈奴族兴起于漠北阴山一带,是一个“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因山谷为城郭,因水草为仓廪”的游牧民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战国时期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秦二世元年(前年)匈奴首领头曼为其子冒顿所杀,冒顿继单于位后,乘中原楚汉相争之机,迅速强大起来,不断侵扰汉朝边境。 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前年),匈奴击败月氏,占领了整个河西。从此,河西成为匈奴人广阔的牧场。据史记、汉书记载,匈奴右方王将河西地区划分给浑邪王、休屠王、折兰王、卢候王等七八个王。其中武威一带是休屠王的领地。休屠王在今民勤县、凉州区交接地带的四坝乡三岔村筑有休屠

7、城,作为王宫。 凉州城匈奴人称为盖臧城,汉人依其发音讹称为姑臧。匈奴统治武威时期,大力发展畜牧经济的同时,不断侵扰汉朝北部和西部边境。汉武帝时期,曾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人出陇西,进入河西过焉支山(今永昌、山丹交界处),斩首九千级,获得了休屠王祭天金人。同年夏,霍去病深入祁连山,打通了整个河西走廊,浑邪王为了表示投汉的诚意,杀死休屠王,率部众万余人渡黄河,归附汉朝。由此,姑臧城犹存,但匈奴从此衰落,逐渐与汉族融合。 姑臧城,在历史上一直是繁华之地。东晋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都曾建都于此。尤其前凉张氏,从奠定立国基础的张轨到张天锡共九传,七十六年,在此期间对姑臧城城垣进行了扩建,并“大缮宫殿观

8、阁,采绮妆饰”(水经注引王隐晋书),使姑臧城富丽堂皇,名扬四海。 姑臧故城,史书有三种不同的记载。一种说在武威城西北。后汉书光武帝记唐李贤在注释中有“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一种说在武威城东北二里。明一统志载:“姑臧废县在(凉州)卫东北二里”。清乾隆武威县志中也载:“故城在县东北二里”;三是说在今武威城。大清一统志记载:“姑臧故城,今武威县治”。 上述三说,除第一种外,其余两种都有其合理的一面,只是表述不够准确罢了。如故城在县城东北二里说,就很有道理。不但有文字记载,而且有遗迹可以作证。首先,在武威县城内有前凉王宫殿遗址。明仿唐景云二年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说:“大云寺者,晋凉

9、州牧张天锡升平之年所置也,本名宏藏寺,后改为大云”,西夏为护国寺。大云寺的古钟楼及楼上铜钟至今犹存。今和平街小学及武威酒厂均为大云寺旧址。其次,在武威城内有前凉张骏南宫旧井和汉武威郡署内发现的“澄华井”石碣。这些记载很重要,对考证东晋和东汉姑臧城故址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安国寺在今海燕商场及其以南的供销社招待所所在地。武威郡署内澄华井中掘出的“澄华井”石碣,是著名的大书法家张芝所书。张芝为张奂的长子,东汉桓帝延熹五、六年(公元、)间,张奂任武威太守。东汉武威郡署,清为凉庄道署,今为武威市人民政府。 休屠王时期的姑臧城范围有多大?形状又如何?也许时间过去得太久远,人们概念模糊。但前凉姑臧城的城址建在

10、匈奴姑臧城的基础上,史学家据此绘出了大致的轮廓。 通鉴卷二一九说:唐肃宗至德二年()春正月,“河西兵马使盖庭伦与武威九姓商胡安门物等,杀节度使周泌,聚众六万。武威大城之中,小城有七,胡据其五,二城坚守。支度判官崔称与中使刘日新以二城兵攻之,旬有七日,平之”。胡三省注:“武威郡,凉州,治姑臧,旧城匈奴所筑,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张氏据河西,又增筑四城,厢各千步,并旧城为五。余二城未知谁所筑也”。元和郡县志说得更形象:凉州城“城不方,有头尾两翅,名为鸟城”。 资治通鉴有载:“姑臧城东西门外,湧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渠流入漠中,其间乃无燥地。故有此敕,以释汝疑”。其中描绘的姑臧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

11、今古城故址周围的环境相吻合。东面有杨家坝河由南向北流到郭家寨六组后,向西拐弯又向北与石羊河衔接;西面金塔河水分叉经小沙河向北流入石羊河,入民勤沙漠。姑臧故城址正处在两河之间宽阔平坦的台地上。台地北面土层较厚,达三米以上,南面土层较薄,不足一米,便是枯石。这与张骏在城南石头滩建南城的记载也是相符的。晋书索靖传:“先时,靖行见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党寿山指出,前凉姑臧七城主要应该在今天武威城的东城区和城郊的金羊镇新鲜、郭家寨两个村。它的布局:南北七里,五城以凉州区政府为中心,南起明清一条街,北至郭家寨村北、杨家坝河南岸,东到光明巷,西至市政府,再

12、向南北延伸至终点。东西二城,连接以区政府为中心的中城,东到杨家坝河以西的园艺场,西至西城区大井巷,南邻东西大街,北接北一环路。城与城之间如果是“厢各千步”,说明七城的大小基本是相等的,东西三城各宽一里,南北合中城为五城,每城各长里。 姑臧城,这座丝绸之路上闻名遐迩的古城。七座城连接起来,建有二十二门,街衢相通,规模宏伟,气象万千;城内宫阁台榭,设计精巧,装饰华丽,成为古凉州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晋书张骏传:“太宁三年(),张骏置左右前后四率官,缮南宫”。后凉录:“(吕)篡召吕弘妻及男女置东宫,厚抚之”。晋书张重华传:“永和二年(),重华即位,尊母严氏为太王太后,居永训宫;生母马氏为王太后,居永

13、寿宫”。段龟龙凉州记:“吕篡明光宫在渐台西,以金玉珠玑为帘箔”。三辅录事卷二:“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陛玉阶,昼夜光明”。其豪华富丽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这些建筑有国王和王后处理政务与居住的宫、殿、寝;有举行大典、宴请宾客和作为书斋用的堂、坊;有用于宗教信仰的观、寺、塔;有祈求平安、供浏览观赏的楼阁、池、台。上述临渊池、闲豫池、灵泉池、万秋阁、紫阁、逍遥园现已荡然无存,但保存下来的灵钧台、海藏寺、罗什寺、大云寺等建筑,依稀可寻昔日古建筑的特色。 姑臧城,它那长长的像卧龙一样的城市规模和格局,多姿多彩的宫殿建筑,是武威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虽然经过历史

14、的洗涮和岁月的沧桑,姑臧城已经是“凉王宫殿尽,芜没陇云西”,但今日武威城的建筑和风貌,依稀还有当初姑臧城的风韵和灵致。武威 三国-魏-凉州(公元262) 西晋-凉州(公元28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当时武威都下属姑臧、张掖、武威郡、休屠、次、鸾鸟、扑 、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是,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

15、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五凉文化、西夏文化、佛教文化和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名胜迹众多,文化遗存丰富,是甘肃省的文物大市。现已普查清楚的文物保护单位54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一级文物177件,二级文物346件,三级文物758件,突出的特色是“一马”(铜奔马)、“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铜奔马是中国旅游标志,被誉为“古典艺术品的最高峰”西夏碑是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白塔寺是元代阔端太子与西

16、藏佛教领袖萨班举行“凉州会盟”之地,是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天梯山石窟被称为中国“石窟之祖”,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罗什寺塔是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之地,鸠摩罗什被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佛经翻译家之首,被誉为译经泰斗;文庙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其规模“壮伟宏耀”,为“陇右学宫之冠”。同时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雪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1969年9月发现的武威雷台汉墓,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收获,汉墓中出土的铜奔马引起中国乃至世界的瞩目。我国著名学者郭沫若、常书鸿等亲笔撰文研究,社会各界为此发表了许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