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毕业论文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6179092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毕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 摘要:“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北欧传说现代犯罪学认为:影响犯罪的因素一般由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生理因素等多方面构成。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产生犯罪的原因也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然而,自然环境虽不是犯罪或是犯意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但其与犯罪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某种特定的联系。本文以北欧关于狼人的传说为题,以自然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的独特观点出发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自然科学入手,分析自然环境对于犯罪的独特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要注意或防范的犯罪类型

2、,以独特的角度来预防犯罪的发生。关键词:犯罪活动 自然环境 气候 特殊气候 遗传 遗传现象 地理环境 城市死角 天生犯罪 犯罪预防正文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 自然环境对犯罪的影响“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北欧传说一前言龙勃罗梭在?犯罪:原因和救治?中指出:“导致犯罪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并且往往缠结纠纷。如果不逐一加以研究,就不能对犯罪原因遽下断语。犯罪原因的这种复杂状况,是人类社会所常有的,决不能认为原因与原因之间毫无关系,更不能以其中一个原因代替所有原因。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犯罪原因,他说:“实言之,每一现象中的真正特殊原因何在,即使是善

3、于观察的人,亦不能下一断语。现代犯罪学认为:影响犯罪的因素一般由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生理因素等多方面构成。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产生犯罪的原因也大致来源于三个方面:社会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然而,自然环境虽不是犯罪或是犯意产生的最直接原因,但其与犯罪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特定联系也是不可小视的。本文以北欧关于狼人的传说为题,以自然环境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的独特观点出发从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自然科学入手,分析自然环境对于犯罪的独特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所要注意或防范的犯罪类型,从而对该种犯罪进行最大程度预防。二影响犯罪的几种自然环境的分析一、气候影响就气候本身而言是不会对犯罪心理

4、产生影响的。他通过与人类在习惯和生活中的联系才能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从而影响产生行为的动机。早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就指出:“气候影响人的体格、性格和道德风气,进而对犯罪产生影响。此外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勒罗梭对与气候影响犯罪这一观点也表示赞同,并将气候确认为影响犯罪的因素之一。经过犯罪统计学学者统计说明,杀人、暴力伤害案件、性侵犯案件、侵犯财产案件的发案率在一年当中都有其各不相同的特定高发月。这是否只是一种巧合,还是这其中真的有可以寻求的规律?下面便将对这几类案件进行逐一分析,找到气候影响犯罪的科学规律。在我国杀人、暴力伤害案件多发于夏季,也是一年当中温度相对较高的时段。这是因为:气温的升高

5、导致人体高度敏感与兴奋,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白昼随着黄赤夹角的变小也逐渐变长,人与人接触交流的时机增多,使得产生矛盾的概率增大,促使人们因为兴奋的身体而使用暴力解决产生的矛盾。性侵犯案件那么集中于59月,主要频发于气温较高的夏季。在气温刚刚回暖的春末和秋初,发案率也比气候寒冷的冬天和初春要高出很多。经相关机构研究得出三点原因。首先,在气候变温或炎热的条件下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脑垂体分泌激素水平升高,比起寒冷状态下更容易产生性冲动;其次,现代女性为表达个性与时尚在炎热季节里穿着大胆暴露,而性侵犯案件中大局部受害者正是衣着暴露的女性,这也恰好证明了开篇所提到的气候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习惯

6、和行为,进而对犯罪发生影响的论点;最后,植物在夏季的快速生长,为犯罪者创造了自身犯罪的温床。与前两种案件不同,侵犯财产类案件集中发案于秋冬季节:随着气温转冷,人们逐渐增添衣物,保暖的同时使身体感受外界变化的敏感性降低,给行窃、抢夺等犯罪提供了适合的时机。与夏天相反,冬季黄赤夹角变大白昼变短而黑夜变长,盗窃、行窃、抢劫等常发于夜晚的犯罪时间增多;而在我国还有过年的习俗,又导致一局部罪犯为了过年或者说借过年的时机大肆作案。此外,我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人口相对较多。因为地理位置导致大局部地区气候四季清楚,农业作物的生长周期也随四季变化,形成了农忙、农闲的不同时段。也正是这两种不同的时间段

7、影响着农村、城市人口的流动数量,而一个地区的流动人口数量直接影响到了该地区犯罪率的上下。农闲时,流动人口增加,刑事案件发案率就升高。比方暴力型犯罪和侵犯财产型犯罪,这两者的犯罪顶峰期不同,前者正值气候炎热的仲夏,后者那么是飞雪飘飘的隆冬,但就农业季节来说这两种案件的高发期都值农闲时节。那么究竟哪种类型的犯罪受气候影响最为显著呢?通过相关数据的的显示,性侵犯类案件与气候对应最为明显。下面便是一组数据调查。图表 1样本来源案件数据来源:海淀检察院犯罪事实数量:228起犯罪人数:243人均为事实上述犯罪的犯罪分子选取方式:2002年至2006年2月以来的,经海淀检察院起诉,并获取法院有罪判决的强奸、

8、强制猥亵、猥亵儿童案件温度数据来源: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温度选取方法:均以当日白天的最高气温计。由上图可以看出,当天最高温度在18以下时,发案数总体最低,变化特征不明显;气温在18到27之间时,发案数的平均增幅较大;温度为28时,发案数到达最顶峰,而后缓慢下降;气温超过33时,发案数突然见到低谷。可见当温度在28是性侵犯类案件最为高发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的神经感受器,下丘脑、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出现相应的生理变化,影响某一犯罪率的增加。因此,研究气候与犯罪的关系是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二、地理影响在18、19世纪,西方形成了一个“环境决定论的地理

9、学派,他们认为地理环境不仅仅是对于人类这一物种而言,就是对单个人的身体状况,性格情绪都进行制约和影响。那么什么是地理环境呢?从狭义的地理环境来说就是活动场所所处的具体位置,是犯罪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直接决定犯罪的发生地案发现场,对于侦查部门和预防犯罪的发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而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地球的自转、地表地貌、大气循环等等,是从宏观的角度说明我们生存和居住的环境。但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地理环境都可以为犯罪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犯罪行为会明显因地点而异。首先对狭义地理对犯罪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佩尔经研究发现 行窃多发于市中心;夜盗偷车多发于高收入住宅区;抢劫、酗酒、谋杀、强奸等多发于低收入住宅区

10、。从这个研究结论我们能够获取的信息并不仅仅局限于地理位置对于犯罪的影响,更多的可以看到社会经济状况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刑事犯罪的现状。当然,这又是另一论题了。回到狭义地理的问题上来。当我们看到偏僻的村落结构、沉睡的枯井或者繁华的社区交通设施等词语时,会不会意识到这些看似平常的地点常会为犯罪者所用。这些地点所具有触引、便利或者隐匿犯罪的特性并且不能完全受到社会控制力的制约*,如地下通道、地铁、狭小的胡同或是小巷之类。我们称之为城市死角,它的存在诱发了大量案件的发生,侵财、性犯罪、暴力伤害各个类型皆有。除了城市死角,流动空间由于人员复杂、流动快更被犯罪分子猖狂的利用,而且犯罪类型也更为多样。比方宾馆

11、、车站等财产性案件的发案率高;新兴的商业区和娱乐区除了财产、暴力案件高发外,非法性效劳、赌博等犯罪也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极大感官刺激中滋生开来。同时,流动空间也是毒品犯罪的高危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加快,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也使其成为犯罪频发的场所。接下来正如我开篇的那句话,“即便一个心地纯洁的人,一个不忘在夜间祈祷的人,也难免在乌头草盛开的月圆之夜变身为狼。月亮对于地球上的环境和生物影响巨大,古人早就观察到潮汐现象同月亮的赢缺有关,同时月相的变化也影响许多不同的动物,特别是夜行动物。尤其是狼群有对月嚎叫的习性,这更令欧洲人认定狼是神秘的动物这些动物行为的改变可能是狼人传说的由来之一,特别是狼

12、人在满月时会变身传闻的由来。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警方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月圆之夜往往是各种犯罪活动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英国警方因此在月圆之夜加派更多的巡逻警力,以便尽可能地降低犯罪率。 数据说明,有关在月圆之夜犯罪案件增高的最好解释是,比起平时,月圆之夜的人们会更加活泼。月圆之夜是月亮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因此会使地球磁场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而磁场的变化容易影响人的情绪,使人情绪不稳,所以人们做出不理智的行为的可能就大,因此犯罪率会高一些。新月与满月引发的情绪高亢与冲动,很容易让人失去理性陷入疯狂,当人的理性丧失了,那么任何失控与脱序的行为都会发生!所以精神病患的发病率激增、因为情绪失控

13、所发生的命案或暴力案件也会增加;情欲高亢的人在失去理智后很容易犯下强暴案件;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变态的人那么很容易在理智失控后犯下杀人、纵火、或是任何的暴力伤害事件.等。综合上述,我们不难理解月亮的朔望对犯罪率的增长原因。当然,绝对不会出现狼人,那只是一种对于犯罪者形象的描述而已。此外地理环境对人类行为影响还有一个特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国阿拉斯加州最北部巴洛镇的离婚率和自杀率均为世界第一。其原因是这里有漫长的极夜。每当极夜快要来临时,当地的人都要通宵达旦地跳舞,以驱除心中的恐惧。在漫长的极夜里很多人实在熬不住无聊和无奈,就选择了更换配偶的方式,极少数人选择了自杀。正如意大利犯罪学家菲利所说“地理环境

14、经吾入神经系统,对我们的心理活动有极大影响,“有些人在环境适宜的时候就要犯罪。无论是别的天体,还是我们创造的现代社会生活其对于如今犯罪率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研究地理对犯罪的影响不仅可以让侦查机关明确犯罪者犯罪行为的活动范围,更可以在犯罪尚未发生前让人们消除身边的平安隐患,所以不管在学术和生活中都有其自己的独特地为。三、遗传影响遗传的核心是双亲把自己的生物特征通过基因转移给下一代,由此形成物种之间的连续性。犯罪遗传原因论认为犯罪人是因受遗传影响而犯罪,这种影响或者是单独存在的,或者与某些导致反社会行为的恶劣环境联系在一起。早期研究遗传与犯罪关系的理论,是戈达德所进行的著名的“家谱分析,即通过对两

15、个具有大批犯罪者后裔的家族进行追溯性考察,据此认为智力缺陷和低能儿的遗传,是导致犯罪的原因之一。此后又出现了双生子研究法,即通过对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性格和行为习惯方面的一致率与行为受遗传影响程度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如果双生子一致率非常明显,那么有希望得出行为受遗传影响的结论。但这种理论无视了非遗传因素的影响,因而使其可信程度大大降低。1970年,罗森泽尔进一步把主张遗传导致犯罪的各种观点中提及的遗传因素归结为四方面:(1)体质的影响; (2)大脑皮质性的病变;(3)智力缺陷; (4)遗传异常(指染色体异常)。美国监狱管理局对在押的犯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一些暴力型犯罪的犯罪人拥有独特的遗传现象,但这种现象却没有出现在别种类型的犯罪人身上。研究说明正常人拥有23对染色体而这些暴力型犯人却多出了一条,即47条染色体;这条染色体通常与基因链上的G鸟嘌呤相连如图2,见下页,习惯上称作R。在临床医学中将这种染色体异常的病症称之为染色体异常综合症或超雄雌综合症。临床中表现为雄性特征超出正常同性,体型高大,性格情绪不稳定、易爆发冲动,个性残暴、缺乏耐心,据数据统计在我国这类人的犯罪率比正常人高出20%30%。图表 2陈景虹教授通过对马加爵的研究得出类似的遗传影响结论:马加爵具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和其基因序列中缺失MAO基因具有不可无视的关联。陈景虹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