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数一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617901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课时数一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一课时数一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一课时数一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一课时数一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课时数一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课时数一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 数一数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上册第23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回顾第一学段“万以内数认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一万到十万之间的数,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感受“十万有多大”,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数方块,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第二个问题是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和数数活动,认识一万到十万之间的大数,体会位值概念,理解十万与计数单位“十万”意义上的区别;第三个问题是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一万和十万实际有多大。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

2、关系。教学重点: 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件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笑笑和淘气数小正方体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1.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 4.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

3、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7.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1)十万名学生大约组成2000个班级。 (2)十万张纸摞在一起大约有3层楼高。 (3)十万步大约在400米的跑道上走130圈。 (4)十万天大约是274年。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1. 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2. 在学生认识“亿”的计数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各种命名中,教师然后才引出“亿”的计数单位。 3. 在计数器上进行操作,并把每一次认识的新的计数单位都与计数器对应起来。

4、这样,既可以理解各计数单位仧间的关系,又能较直观地认识计数单位的大小。 三、练习活动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4、5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3. 第6题让学生自己填写,交流自己的想法。 4. 第7题是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有直观的图像结构作支撑。所以,在开展本题的活动时,可以运用计数器的直观性特点,从计数器上前后两档珠子所代表的不同含义,

5、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作业 1. 阅读你知道吗?小组交流想法。 2. 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3. 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千 百 十 亿 千 百 十 万 千 百 十 个亿 亿 亿 万 万 万 计数单位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数的认知课,教学中主要采取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拨一拨、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手又动脑的基础上,真正理解“满十进一”,掌握“10个一万是十万”这个知识目标。在设计上注意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通达“数一数”小正文体,复习“万”以内数的关系,引出数数的模型,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第二次通过操作计数器“拨一拨”引导学生在自主操作活动中发展对数的感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第三次通过“说一说”,借助同学们身边数据感知“十万”的大小,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虽然同学们在生活中对较大的数接触比较少,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学生对数的感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