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6143162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化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论审计风险的成因和控制措施摘要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制定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等阶段必须随时加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审计方法的恰当运用和审计人员所拥有的丰富经验在风险的控制上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6年底公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然而,弄懂审计风险的真正含义、清楚了解它的种类、构成模型,及其存在形态是能否有效控

2、制风险的基础,对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补救措施,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论述了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这对如何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将对控制审计风险及避免审计失败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审计风险 控制 措施 目录前 言1第1章 审计风险及审计风险模型2第1.1节 审计风险的含义2第1.2节 审计风险模型2第1.3节 审计风险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影响3第2章 我国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5第2.1节 我国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5第2.2节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6第3章 控制审计风险的措施8第3.1节加强审计人员素质合理确定测试细节8第3.2节 做好执业环境净化

3、谨慎接受委托10结 论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12前 言审计风险是影响审计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所谓风险,即损失的机会和概率。它以概率的形式来衡量,借以表达各种损失发生的机会。审计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国审计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柯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

4、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 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 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在审计实务中,存在着取证风险、定性风险等一系列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构成审计风险模型的两大要素是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只有降低以上两种风险,才能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达到可接受的水平。不同行业不同类别的交易和账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

5、及注册会计师的学识技术和能力都对审计风险的高低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控制好审计风险,使审计事业健康发展,有效地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将是我们解决和处理的重要问题。第1章 审计风险及审计风险模型第1.1节 审计风险的含义要想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审计风险。然而,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要想更具体的了解审计风险到底是什么,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了。首先,审计风险的产生是由于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

6、的,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在审计的过程中显示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注册会计师并未察觉的可能性。其次,正好与前一条相反,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会计报表,而实际上是公允的。这恰恰也是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所以,客观上我们要求注册会计师要注意风险存在的可能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尽量避免风险和控制风险。第1.2节 审计风险模型要想了解审计风险的构成,首先要了解审计风险的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可见,审计风险是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这两个要素构成的。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注册会计师应当从财务报表层次和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认定层

7、次考虑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包含两个层次,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它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此类风险难以被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注册会计师同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考虑的结果直接有利于注册会计师确定认定层次上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重大错报风险还可以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假设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

8、报,而该错报没有被单位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而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有着反向的关系,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成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第1.3节 审计风险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影响1.3.1扩大了审计证据的内涵和审计范围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证据不仅包括实施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还

9、包括了解企业及其环境获取的证据,审计人员必须从外部取得大量的证据,更多从搜集外部证据入手。而控制审计风险将使审计范围大大扩展,审计人员关注的是整个内部控制。审计范围没有边界导致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没有边界,这就要求审计师充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1.3.2促使审计人员发挥专业判断获得充分适当审计证据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实质上是排除疑虑或证实某一事项的取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依靠证据进行专业判断,才能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对于直接或间接取得的证据,审计人员都应判断证据来源的可靠性、适当性和充分性,并以此决定是否扩大或追加审计程序。对于审计中发现的异常、重大事项,审计人员应判断追加

10、实施哪些审计证据,才能取得充分、适当的证据,以排除疑虑或证实某一事项。1.3.3要求审计人员因地制宜定制恰当的审计测试程序为了克服传统审计测试的缺陷要针对风险不同的客户及不同的风险领域,采用个性化的审计程序,使审计方法应用与审计审计的过程,实质上是审计人员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实施专业判断的过程,如审计人员实施抽样审计时,无论是采用统计抽样或是非统计抽样,都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根据审计对象的总体及特征,选择抽样的方法,对抽样结果进行评价。环境相适应。但任何方法都有其独特指向,其运用也均有其必备条件,必须遵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视不同的具体对象及审计环境选用不同的审计方法,依不同的审计层次及审计目标选用

11、不同的审计方法来降低风险。第2章 我国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和形成的原因第2.1节 我国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增加了执业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第一,客户的可接受性水平普遍较低,审计风险难以成为选择客户的标准。由于现实中会计市场供求状况是僧多粥少,事务所为保住和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客户,即使明知该客户的审计风险比较大,为了生存,仍愿意去冒险,审计风险无法成为选择客户的标准。另外,各个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着不正当的竞争关系,这将会导致审计风险缺乏可控性。他们会在竞争中相互压价,采取降低收费的手法以吸引客户,然而为了在低廉的收费中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使得

12、事务所愿意支付的审计成本降低,导致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减少甚至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简化了审计手续,这必然会加大审计风险。 第二,重大错报风险较高,审计风险难以通过正常审计程序进行有效控制。确定审计项目的IR和CR水平,既要考虑该项目的内容、性质,又要充分考虑该项目所面临的环境。目前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成分的国有企业尚未走出困境,其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还未健全,其它企业造假做假现象也很普遍,被审计单位舞弊手段的变换及有意识的舞弊增加了审计风险。有的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实际工作中千方百计采取各种舞弊手段,这给审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难度,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因此IR和CR普遍偏高,通过正常审计程序

13、,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而且,当重大错报风险水平超过50%时,审计人员应改变审计方式,采用详细审计或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否则会面临很大的审计风险。而这必然加大了审计成本,是审计人员所不愿采取的。 第三,有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健全,以及执法力度不严,使得很多作假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打击,从而使审计风险难以避免。法律、法规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的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审计准则中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法律法

14、规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审计人员面临的风险将日趋增大。另外,目前对于违规操作的打击力度仍不够,会计职业界宏观管理不力,对会计人员的行为缺乏约束性,也造成了很多本可避免却未能避免的风险。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失信成本过高,这也会增大审计风险。 上述各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不仅会危及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更是会影响到整个社会诚信环境的建设。第2.2节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2.2.1职业道德和执业水平不够(1) 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税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丰富

15、的实践经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相关的政策理论水平。如果审计人员达不到这样的素质,就很难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作出科学的判断,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我国的审计事业同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审计队伍比较年轻,在我国目前的注册会计师中,通过我国专业任职的资格考试的不到一半,很多审计人员缺乏经济理论、基建工程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与现代审计制度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不相符,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2)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及职业关注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纵观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对职业关注缺乏热情也是产生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3) 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奉行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点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为前提的。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往往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作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审计结果存在的误差就不足为奇了。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