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607283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3.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本文获得西南财经大学“211”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袁 正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本稿联系方式:袁正,610074,成都市光华村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电话:13541339657 EMAIL: Discussing Chinas environmental turning point and treatmentYUAN Zheng, HAN Xiaoming Economics school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finance and economi

2、csEconomics school of Renming University of ChinaAbstract: Nobody doubts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st countries environmental legislation have also improved. In 2007, Chinaschemical oxygen demanded and sulfur dioxide emissions both declined, in 2008,both continued to decline. The

3、n a optimistic view think that Chinas environmental quality has been a turning poi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many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are still very severe. We use cross-country data to examine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The conclusion show that the env

4、ironment turning point takes place at 30 thousand dollars per capita income, Chinas per capita income is still far away from the environment turning point. Concluded from the cross-country data, the impact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by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U-type, technological advances can improv

5、e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a higher democracy level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during which the service industry increase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but the Governments revenues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is not

6、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Key words: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inflection point论我国的环境拐点与环境治理内容摘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已无人置疑,各国的环保立法也在不断完善。2007年开始,我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实现双双下降,2008年继续双双下降,有种乐观的观点认为,我国的环境质量已经出现拐点。本文归纳了我国的环境现状,许多环境指标仍很严峻。我们利用跨国数据考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论显示环境拐点大约在人均国民收入三万美元才达

7、到,我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与环境拐点还相距甚远。跨国数据的回归结论显示,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呈U型,技术进步能改善环境质量,民主水平的提高能改善环境质量,此外,产业结构转变,服务业比重提高,也能改善环境质量,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关键词:环境拐点 环境治理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一、主要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生存权生存权、发展权是人类的基本人权。直到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未超出其自我恢复能力,那时环境并没成为一个被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环境权也不是人权条约所规定的内容。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世界各地频发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著名的全球十大

8、环境污染事件,包括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6年水俣病事件,1972年骨痛病事件,1968年本米糠油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不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而且对自然环境也造成了难以逆转的危害。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为了发展保护环境指出:因环境原因导致的疾病占所有疾病的1/4,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0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臭氧空洞 1984年英国科学家发现(1985年美国科学家证实)南极上方出

9、现臭氧空洞。科学研究的结论指出: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皮肤癌就会增加3,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也与臭氧空洞息息相关。若臭氧层遭到不断破坏,地球生命将受到威胁,人类也难以幸免。科学结论表明,臭氧层的破坏是人类行为造成的,大量地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根据中国政府签署加入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哥本哈根修正案,我国应在2007年7月1日前淘汰全氯氟烃(CFCs)的生产和使用,在2010年1月1日前淘汰四氯化碳和三氯乙烷的生产和使用,在2015年1月前淘汰甲基溴的生产和使用。以及大量排放废气是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温室

10、效应 现代工业社会大量地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并排放废气。大量的二氧化碳、氯氟烃、甲烷、低空臭氧、氮氧化物等温室气体进入大气之后,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结果使地球表面变热,这就是温室效应。自1975年以来,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已经上升了0.9华氏度,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按现在的速度持续升高,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科学家预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地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地区的冰川正在不断消融,海平面将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被海水吞没的危险,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全

11、球变暖还导致干旱频现、生态破坏、病毒肆虐,使人类生存遭遇巨大危机。酸雨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发现伦敦雨水呈酸性,最先提出“酸雨”的概念。酸雨起因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人类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所释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空气中被雨水或气雾溶解,变成硫酸或硝酸。酸雨使土壤的酸性增强,导致大量农作物与牧草枯死;它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使林木生长缓慢,森林大面积死亡;它还使河水、湖水酸化,微生物和以微生物为食的鱼虾大量死亡。酸雨还会渗入地下,致使地下水长时期不能饮用。人体吸入酸雨微粒可引起肺水肿、肺硬化甚至癌变。现在,世界已形成欧洲、北美和中国三大酸雨区。水污染 由生活废水、工

12、业废水等引起的水污染,使全球可供淡水资源大大减少。世界银行的报告估计,由于水污染和缺少供水设施,全世界有10亿多人口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在发展中国家,每年大约有300万人死于水污染相关的疾病,其中绝大部分还不到5岁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全球环境展望:为了发展保护环境。中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淡水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有3.2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其中因水污染造成9000多万人饮用水不安全中国水污染逼近危险临界点,文明杂志2009年第三期。环境污染问题敲响了全世界人民的警钟,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存权的巨大威胁。恩格斯早

13、就发出理性的呼声:“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由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环境权首次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宣言主张:人人都有在良好的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神圣职责。1973年,在维也纳召开的欧洲环境部长会议制定了欧洲自然资源人权草案,将环境权作为一项新的人权加以肯定,并作为世界人权宣言的补充。之后,许多国家在其宪法或环境法中对环境权加以确认和保护。目前至少有41个国家和地区的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清洁、健康的环境的

14、权利,有62个国家和地区在宪法中规定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国家的目标和义务。例如,1976年葡萄牙共和国宪法规定:每个人都有获得健康、生态平衡的环境的权利,同时有捍卫此权利的义务,政府有义务制止并控制污染及其后果。1980年修改的韩国宪法规定:国民有生活在清洁环境中的权利,国家及国民均负有环境保护之义务。1993年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宪法规定:人人享有良好环境及环境资讯的权利,有权对违反环保法律所造成的健康或财产损害获得赔偿(吴卫星,2005)。我国宪法也确认了环境保护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六条明文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

15、: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第四十三条规定:违反本法规的,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我国环境问题现状:形势依然严峻随着人口规模和经济的发展,人类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人均能耗不断增加,来自工业和生活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异物也不断增加。因此,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损害。2002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讲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首要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研究成果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指出:2004年,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2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尽管政府和民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环境污染的总体程度仍在不断扩大,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固体废弃物的总量数据仍居高不下,有些排放物甚至有增无减。在环境面积恒定,生态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环境危害物的持续增加,势必会造成生态破坏、气候变暖、灾害增加、水土流失、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