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07094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5把握思维的奥妙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握思维的奥妙物质决定意识1.正确认识意识的本质: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形式是主观的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从意识的主观差别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从意识的主观特征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歪曲的、虚幻的反映2.理解物质决定意识:从时间上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

2、的从性质上看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从地位上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考查角度一意识的本质1.(2016全国卷T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B.C

3、.D.核心素养科学精神:明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关键信息:“反映” “内容的变化”;联系知识:意识的本质【解析】选C。材料体现了随着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意识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且符合题意;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说法错误。意识的能动作用1.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区别内涵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人在

4、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映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表现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想”“做”“精神状态”联系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

5、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克服错误的意识。考查角度二意识的作用2.(2019江苏单科T28)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认识具有无限性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理解人的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明确意识活动的特点

6、考查能力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调用学科知识准确判断选项的内涵,注意因果关系的搭配【解析】选D。 认识的无限性是指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A不是题干材料的原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生活在社会中,应该会对社会有所反映,B无法解释“不知道”的原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材料没有体现对社会的多次反复认识,C不符合题意;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所以小鱼身在水中而不知水,是因为它选择不反映水,D正确。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尊重客

7、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2.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的区别与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区别侧重点强调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着重于物质第一性强调按规律办事,着重于规律的客观性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联系都强调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后者包含前者的内容;都反对唯意志主义和无所作为的思想考查角度三从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

8、相结合3.(2017全国卷T23)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出发点从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的认识方法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A.B.C.D.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定认同我国政府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考查能力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把握材料信息:“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

9、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解析】选B。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体现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从实际出发的要求,正确;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体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正确;错误,意识是主观的,不能作为实践的出发点,实践的出发点应该是客观实际;错误,认识方法是从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方法。【图解关系】意识形成过程【特别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不一定就能产生意识。意识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就不会产生意识。【即学即练

10、】1.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到红灯停车时去吃。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解析】选B。只有高度发达的人脑才具备进行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题目观点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器官,B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家国情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严峻,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准备。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

11、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理论、素养解读:从意识的作用角度,说明这一论断体现了什么道理。(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提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图解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即学即练】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红利渐趋消失,带来新增劳动力供应紧张、人工成本上升、社会抚养成本上升等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这将从经济、社会、国际多重视角释放巨大红利。这体现了()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存在的根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促进事物健康发展意

12、识能够促进客观存在的发展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A.B.C.D.【解析】选C。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决定是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作出的,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形势,将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确切题;的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够促进客观存在的发展,错误。画中析话提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知识交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辩证法要求:认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握变化的客观实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分为二地对待客观实际。【即学即练】3.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原始文明是人类被动接受自然的阶段,对自然没有伤害;农业文明是人类对自然初步开发的阶段,对自然伤害很小,自然基本可以自行修复;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征服、改造自然的阶段,对自然造成的破坏,许多方面已难以修复。这表明()自然界是按其固有规律形成和发展的人类改造自然必然造成对自然的破坏顺应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A.B.C.D.【解析】选D。本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考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从材料表达的意思可以看出,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