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6038060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南的歌会》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的歌会》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云南的歌会说课稿教材理解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家沈从文在“歌会”的大标题下,用极其优美的笔致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具有对抗赛性质的山野对歌;发乎性情、自然成趣的山路漫歌;场面宏伟、气势壮观的村寨传歌。且三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场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声情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同时清新的结构、精彩的语言、各有侧重的场景描写也足以令人品味,赞叹不已。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感受云南浓郁的民歌文化及民族风情,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2、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品读、赏析文中

2、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精彩语言,理解云南歌会的形式、内容、手法等特点。3、过程与方法:运用情境教学方式,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味作者生动的语言,了解其有所侧重的描写方法。教学设想语文教材选材范围广泛,古今中外无不涉及,许多篇目并不是学生阅历中的,云南的歌会所要描述的这种蕴含着浓郁民间文化气息的古老个与学生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本文虽是一片极富情趣的散文,但对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它总归不如记叙文明了,不及小说来得跌宕起伏,再则身处浙东的学生极少有机会接触少数民族民歌,更不用说对云南民歌又怎样的认知了。因而如何在上课伊始创设情境,让他们乐于走进课文,寻找美点是首要考虑的

3、。如果按常规的上法,先整体感知文章结构,再逐一分析三哥哥会形式,然后总结归纳散文写作特色,必然索然无味,令学生生厌。虽然三个场景的描写各有侧重,但在学生眼里它的内容毕竟相仿。考虑到教学过程中要以引导学生赏析语言作为终极目的,因而可以通过设计富有趣味的、情境性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边品,发表自己的探索所得,在互相交流补充中感受本文语言特色和云南少数民族浓郁的民歌文化。最好还能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拓展思路,进行写作或口语表达训练。因此,我确立本课以赏析精彩生动的语言、多角度的描写为重点,以感受少数民族风情为难点,教学方法上采用情境教学方式,一激发学生读、品、说的兴致,鼓励富有创见的发现。目的在于通过本文

4、的教读,使学生学会品读散文优美的语言,在情境中感受民歌风情,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过程第一步:激发情趣,进入意境如何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时空距离。这就需要我们展开心灵的翅膀,利用我们的想象,神而往之,仿佛来到了那个境界中,即所谓的身临其境。于是在上课伊始,伴随着悠扬缥缈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在屏幕上闪现一幅幅美丽的云南风光图片,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受。像信其风光之美、民俗之烈是任何人都不会漠视的,于是揭题导入:面对如此佳境、民风如何能按捺住游的兴致?就让我们跟随文学大师沈从文走进云南,不过今天我们重点要去领略的是云南民歌的风采。教学实践证明,这一段即景而生

5、的描述能深深地吸引学生,有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一下子把学生带入教材描写的情景中。第二步:整体感知,埋下伏笔1、听读,并思考:我们可以到哪些场合去领略云南民歌的形式,请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的语句?放课文录音,极富感情的朗读、悦耳的音乐进一步强化了导入时的优美意境,学生在听读中不难找出原来课文写的三个地方不同特色的歌唱形式,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但仅仅是整体感知而已,要让他们概括歌唱的形式还操之过急,因为他们还缺少起码的体验。 2、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处,放声朗读,为设计活动作准备。第三步:设计角色,充分活动至此,教学内容已呈现,为了避免按部就班的一章一节品读、黍离的单一性,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强化

6、学生的主体意识,再次采用情境教学手段利用角色效应。设计角色让学生充分活动:既然要去领略民歌风采,就让我们假设自己现在的身份是游客;既然文中有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就让我们分成三个小分队;既然文中语言景物是如此之美,就让我们手持相机,随机拍摄。十分钟的分组活动之后集合、汇报本组所获,要说明你去往哪里,看到听到的歌会赋有怎样的特色,你拍到哪些照片,为什么要拍这些。如此一来,等于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兴致盎然地进入到课文所描写的内容体验之中,同作者和书中的主人公产生感情的共鸣。交流过程中会精彩纷呈,充分表现出学生的机智与敏锐。如,有的同学说,他们去了对歌的山坳,听到的对个场面是

7、激烈而又富有趣味,他们替那个年轻女子拍了照片,因为她的服饰太吸引人了有的同学会说,他们想拍的照片太多太多了,天蓝的报春花要给它一个特写;花茸茸的戴胜鸟要来个近景,这样才能抓住它的色彩美;突上突下的、敏捷的云雀他们也想拍但是难度很大有的同学会说,他们要拍存在的民居,要拍盛装出席的妇女,要拍宏大热闹的场面读读品品,交流补充,成了教学的主流,而其中的教师仅仅扮演活动的组织者的角色,起到鼓励、点拨、调控的作用,更多的是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发现与探索结果。画面的描述,原因的阐释,引导了学生深入课文的内容,精心揣摩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涵,有效地寻找到各个场面的美点。教学重点和难点化解与学生的活动中。第四步:转换

8、角色 ,拓展提升教学接近尾声,将刚才稍微零碎的感受做一个简明而系统的提炼。于是教师可说:假如云南的歌会是旅行社新近开辟的旅游项目,你们作为策划人,请为这三个经典起一个恰当而富有诗意的名字。同时向一大群慕名而来的游客做一番简要的介绍,能设计和路线更好,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学生归纳出山野对歌、山路漫山寨传歌的内容要点,同时要求学生能注意到歌会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有学生这么介绍:山野对歌你是否对电影刘三姐的歌声无法忘怀?你是否还想目睹五朵金花的曼妙身影?你是否对少数民族青年的花前月下感到无比新奇?请你到这里的山野之中来,这里可以满足你所有的梦想与期待。山路漫歌这里不是野生动物园,却有着别处难得一见的

9、云雀与戴胜鸟;这里不是灯光闪烁的舞台,却有着最淳朴动听的歌声;这里不是天堂,却有着最清新的空气与最美丽的女孩。山寨传歌古朴的村寨、浑厚的歌声、宏大的场面、奇装异服的人们,这一生有多少人这样的幸运遇上这样的盛会?你还犹豫什么,还不参加进来?多么动人而又富有号召力的语言,未来的创意总监就在这样的过程中诞生。而教师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任务,综合检测学生是否对三个歌会形式有了深刻的感受,同时培养学生斟字酌句的能力,提炼整合信息与口头表达的能力,这也是新课程背景下最为提倡的贴近生活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一个连续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绪,一步步加深感情的体验。这样的课堂设计也让我确信:学生的热情是靠为师者去激发的,而艺术化的教学设计是最好的一剂良方。只要不虚设情境,让形式最终为内容服务,我们中学语文课堂会展示出更加富有亲和力的一面,而教学的效益也必将大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