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6008462 上传时间:2022-09-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例谈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文本解读是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凭借感受力和想象 力而披情入文的独特的精神活动。文本解读不但要解释文本 的字面意,更要体会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要穿透文字去 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内涵。教师只有对文本有着精彩的 充满个性化的解读,才能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如何又快又准地解读文本呢?笔者就以课文丑小鸭 为例,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放松心态,阅读文本作为教师,当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我们自己要先读出 文本之美,我们要暂时忘记教师的身份、教学的任务,以一 个普通读者的放松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 真实的审美直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孩子 们阅读时的心境,也才能真正地

2、与他们融在一起,这样的教 学才能真正做到潜移默化,而不是功利性地将知识强加于孩 子。丑小鸭因丑带来的诸多不幸以及最后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的惊喜都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些都是学生阅读过程 中易产生共鸣的地方,我们要重点把握。在这样放松的心态下,我们试着用“蹲下来”的心态去 感受文本,用儿童的眼光去感受文本,我们可能会发现文本 中有许多惊喜的地方,发现许多诗意的空间。这样的文本解 读会丰满起来、快乐起来。当解读文本变成快乐的事情的时 候,我想也一定是文本阅读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的时候。二、细读文本,旁征博引叶圣陶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所说:“作者思有路, 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于一

3、篇文章, 我们应该细读文本,潜心去体会文义。1. 细读一一扣“文眼”一篇文章的文眼就是文章的题目,一篇好的文章,题目 就是窗口。文章的题目往往与文章的内容密切相关,有些标 题常常已经告诉或暗示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 法。透过题目这一“文眼”就能很快找到文章的主题脉络。 例如,丑小鸭一文,从题目的“丑”字入手,我们就能 感受到主人公的命运,以及为了美而追求的真实生动的情 节。紧紧围绕主人公的命运来读故事,就能快速准确地理解 文本。2. 细读一一理“背景”解读文本的时候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文 化常识、背景知识等去解读文本。解读文本有时需要我们潜 心思索,但有时也不必一味靠自己

4、的冥思苦想,查阅必要的 资料可以帮我们更深入理解文本之意。尤其是对孩子来说, 很多文本都有时间上的跨度、心理上的跨度、理解上的跨度。 所以缩短这些距离,是理解文本的关键。教师要帮助学生去 理一理文本的这些“背景”,通过阅读背景,用背景的阅读 感悟去理解文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丑小鸭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去了解作者安 徒生的生平,这样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 原来这丑小鸭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丑小鸭的蜕变过程就如 安徒生的成长过程。这样的自我发现比一味地说教效果好得 多。3. 细读一一有“创造”当我们去阅读一部作品时,我们还应该思索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有没有还原作者的本意;二

5、是我们有没有必要还原 作者的本意。对于一部文学作品,它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 作者的意义、文本的意义、读者的意义。“一千个读者就有 一千个哈姆雷特。”文本的阅读就是要有自己的创造,读出 一个“我”,这就需要去寻找文本的创造空间;去寻找生活 的创造空间;寻找自我的创造空间。如读丑小鸭,感受丑小鸭为梦想而不懈地努力,是 一种创造;体验丑小鸭所经历的艰辛而没有被打倒,是一种 创造;觉察到丑小鸭的出走其实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的抗 争,是一种创造;或者去思辨丑小鸭出走的合理性;面对着 丑小鸭的丑,应该有宽容的态度等,都是一种多元化的理解 文本的创造。三、换位思考,解读文本孩子有自己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不能把

6、成人的认识强 加于孩子。就如在丑小鸭一文中有一段:丑小鸭在家里 “哥哥姐姐咬她,公鸡啄她,赶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她”,让 她感受到孤单,从而决定离家出走。高年级的老师教丑小鸭 离开家时,用给自己写日记的方式教学生去体验,让孩子思 考:“丑真的是一种错误吗?”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老师可 以先让学生想象:在丑小鸭吃食的时候玩耍的时候 休息的时候大家是怎样对待她的。最后引导孩子们在寻 找中,呈现多种思考:寻找亲人、寻找朋友、寻找幸福、寻 找理解。这正是老师对文本解读后的个性化设计。作为教师,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读出文本之美,让他们 喜欢上阅读。他们能质疑、发问,这正说明他们已经开始思 考,他们已经有所感悟。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 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 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那么,我们的教 育目的才得以达到。所以,换位思考地解读文本这将会促进 教师教学的发展。美丽的阅读是一种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是一种坦诚相 待的心灵对话,它能够让师生获得知识的建构和精神的成 长。所以让师生一起去享受阅读之美、解读文本之真吧!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县五松镇马冲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