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修版【中图版】高考一轮13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5998558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修版【中图版】高考一轮13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修版【中图版】高考一轮13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修版【中图版】高考一轮13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修版【中图版】高考一轮13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修版【中图版】高考一轮13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修版【中图版】高考一轮13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修版【中图版】高考一轮13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课时分层集训(十三)外力作用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建议用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67页)A组跨越本科线(2018唐山检测)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29790057】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 D流水侵蚀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 B岩礁 C沙滩 D海岸1A2.C第1题,岩洞是受海浪的侵蚀而形成的。第2题,沙滩是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而岩洞、岩礁、海岸都是海浪侵蚀作用形

2、成的。(2016全国卷)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3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3C4.B5.

3、D第3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4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5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

4、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回答67题。6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岩浆冷却较快岩浆冷却较慢在地表形成 在地下形成A BC D7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变质岩6D7.D第6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断该岩浆岩应该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

5、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第7题,生产优质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符合变质岩特征。(2018济南模拟)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读图,回答89题。8有关图中字母所示内容,正确的是()Aa是外力作用 Bb是冷却凝固Cc是变质作用 Dd是重熔再生9关于图中数字代表内容,正确的是()A是沉积岩,板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B是岩浆岩,玄武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C是岩浆岩,花岗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D是沉积岩,石灰岩属于数字代表的岩石8C9.B第8题,由图可知,a是岩浆冷却凝固,b是重熔再生,c是变质作用,d是外力作用。第9题,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侵入岩以花岗岩为代表,喷出岩以玄武岩为代表

6、;三大类岩石受外力作用都可变成沉积岩;板岩是变质岩。B组名校必刷题图1是2017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1011题。 【导学号:29790058】图1图210关于图1所示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冬季寒冷干燥受西北季风影响B缺乏地表水渗漏严重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纬度低,海拔较高D地表“孤峰残丘”流水堆积作用11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A甲c B丙dC丁e D戊a10B11.D第10题,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泛分布,岩溶

7、地貌发育,地表水渗漏严重。云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四季如春,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地表“孤峰残丘”,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造成的。第11题,云南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风化物经外力作用会变成沉积岩,戊为沉积岩。沉积岩与侵入岩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影响直接变为变质岩,故丁表示变质岩;丙为岩浆,甲和乙为岩浆岩。a为沉积固结成岩作用,b为风化作用,c为岩浆活动,e为变质作用,d为重熔再生作用。12(2018兰州模拟)下图是某旅行社制作的几幅简易宣传图片,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景观的形成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_(字母),图示景观的形成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_(字母)。(2)

8、请指出宣传图片中代表的景观名称。长白山天池_天山_大漠景观_黄果树瀑布_(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4)根据D景观的特点,可推断出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原因。解析第(1)(3)题,结合景观图片可以判断出A为黄果树瀑布,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为天山,是由地壳运动形成的;C为长白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D为大漠景观,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4)题,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据此判断出主导风向。答案(1)BCAD(2)CBDA(3)A:流水侵蚀作用;B:地壳运动;C: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D:风力堆积。(4)风向:西南风。原因:沙丘的迎风坡为缓坡,从图中可以看出沙丘的

9、缓坡朝西南方。13(2018潍坊模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 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