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等级划分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59960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震等级划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抗震等级划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抗震等级划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抗震等级划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震等级划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震等级划分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结构设计知识库- 设计规范资料来源:筑龙结构设计网点击:16473抗震等级是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进行抗震设计计算和确定构造措 施的标准。为了使抗震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应考虑多方面因素和各种不同情况,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要求,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显然,地震作用越大, 或房屋高度越大,抗震要求应越高;对于不同的结构体系,应有不同的抗震要求。此外, 同一结构中的不同部位以及同一种结构形式在不同结构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抗震 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在框架结构中,框架是主要抗侧力构件,而在框架一抗震墙 结构中,框架是次要抗侧力构件

2、(抗震墙是主要抗侧力构件),因此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应 比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抗震要求高。又如,在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框支层由 于刚度和强度的削弱,往往成为塑性变形集中的薄弱楼层,因此其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 部位的抗震要求就应高于一般抗震墙的抗震要求。为此,我国抗震规范和高层规程综合考虑建筑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作用(包 括区分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结构类型(包括区分主、次抗侧力构件)和房屋高度等因 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了不同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的高低,体现了对抗震性能要 求的严格程度。不同的抗震等级有不同的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从四级到一级,抗 震要求依次提高;高层规程中还规定了抗震等级

3、更高的特一级。对甲、乙、丁类建筑,则应在对各自设防标准(设防烈度)进行调整后,再查表 确定抗震等级。注意,当本地区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应按特一级采用, 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表1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结枸类型烈 度e78 (0. 2g)8 (0. 3g)9框架6050403524框架-抗継墙1301201008050抗震瞻1401201 1008060部分椎支抗魅墙1201008050不应釆用筒体框绘-核心裁1501301009070筒中筒180150 120100HC板柱-抗隈墙8070554G不应采用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

4、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 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支层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支墙的情 况;4表中框架,不包括异形柱框架;5. 板柱-抗震墙结构指板柱、框架和抗震墙组成抗侧力体系的结构;6. 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适用的最大高度;7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表2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蜻构类型设紡烈度67a9 (m)=242434W24三二-大砖直框袈三培辎(m)60老24256060325-&0召2425-SO摧聲三四三二三二抗整墙三三二-抗髓it曙构8025802

5、5-四四i=三二一支抗H0dso8242580/7三三二加二=-1 二二一三二核心简二二三内密I三二圾柱高度(th)3505355/枢柬.板柱的柱二aa二二-二注:1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 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3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4. 高度不超过60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按框架-抗震墙的要求设计时,应按表中框架- 抗震墙结构的规定确定其抗震等级。为正确确定抗震等级,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

6、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 大于结构总倾覆力矩的50%,该部分已不能被视作次要抗侧力构件,因而此时框架部分 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而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提高。2) 与主楼相连的裙房确定抗震等级时,除应按本身考虑外,还不应低于主楼的 抗震等级;此时主楼结构在裙房屋面部位的上下各一层受刚度和承载力突变影响较大, 需适当加强抗震措施。3)带地下室的建筑,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此处的楼层部位 在地震作用下屈服时将影响到地下一层,因此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 地下一层以下及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的抗震等级可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9度时, 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