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教育.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5993709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教育.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惯的价值、特性及养成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学习的 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 重申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苏 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了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实 处,把语文学习必备的好习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编入了教 材,并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序列。笔者就此结合苏教版小 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习惯篇”的教学说说个人想法。一、习惯的界定和形成何谓习惯呢 ?从字面上讲,所谓习惯就是“在长时期里逐渐 养成的、 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 倾向或社会风尚。 ”( 见现 代汉语词典 第 1348 页) 就个人而言, 习惯乃是一个人长期 养成的思想行

2、为模式的固化。 哲学家认为:人的最基本的活动有两种,一是外显的实践活 动,二是内隐的认知活动,这二者辩证统一。因此,习惯应 包括可闻、可见的外在行为,以及指导和支配行为的相对不 变的内在的思维模式。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要调用自 己的已有的与问题具有相似性的知识和经验 (即相似块 ) ,然 后再通过具体有序的操作来解决。所以,好的习惯实质上是 一个人在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模式的指导和支配下,经过反 复历练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操作技能的自动再现。这其中, “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以及定型的“操作技能”内外 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所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应当从这两 个方面的建构人手。先说“符合客观规律思维

3、模式”的建构问题。列宁说过: “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如何 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联系呢 ?张光鉴先生认为:思维规律 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在社会中获得的直接实践经验与间接经 验,在大脑中建构、储存起来的相似块,去对所要认识的事 物或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和问题求解的。人总是 先从事物的形式相似人手,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运动的相似、 结构的相似、联系的相似,才能认识到事物千变万化中那些 相对不变的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相似论 曾明确指出:“一般说来,应从事物的两个主要关系去认识 和掌握它的本质:一个是从静态到动态相似过程去认识它; 一个是从宏观相似现象与微观结构相

4、似关系来认识 它。” (以上请参阅张光鉴等著相似论江苏科学技术出 版社 1992 年版第 30 页和第 21 页) 总之,“符合客观规律思 维模式”的建构要从研究存在与思维之间的相似性入手,要 符合自然之道。 接下来说说“操作技能”的建构问题。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 研究已经证明:一个人有意识的行为通常是由外界信息刺激 和神经冲动引发的,是一种通过大脑的高级神经控制和运动 神经支配若干肌群协调收缩而进行的有目的、合乎内外要 求、有正常次序的运动, 是一种思维模式支配下的生理反应。 张光鉴先生在提交给思维科学第 111 次北京香山会议的报告 中指出:人对不熟悉和没有养成习惯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反 应时

5、间约为 23 秒,最快也不少于 1 秒,但只要经过几天 的连续强化训练,养成了初步的习惯,反应的时间就能缩短 到 1000 微秒左右,就能使反应速度提高 100 倍以上。由此 可见,人们对事物愈是熟悉、习惯的程度越高,反应速度或 解决问题就越快, 动作就越准确。 这也就是钢琴家、 舞蹈家、 运动员为什么要对弹奏的乐曲、舞蹈动作、运动项目中 的各种动作要进行日复一日的相似练习,以求获得快速反应 的能力的重要原因。关于此,科学家、文学家、数学家、物 理学家、化学家也不会例外,他们都需要从小培养敏锐 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阅读、检索文献资料的能力。没 有“熟”怎能生“巧”呢 ?没有长期艰苦的锻炼,

6、没有良好 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非凡的直觉顿悟能力, 要有所发现、 有所发明、 有所创造, 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因此我们认为, 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是一个由外显转化为内隐的过程。 在外显认知阶段,人们为了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必然要从 自己的“记忆仓库”中调用大量的“相似块”来跟问题的 解决方向、目标、环节,进行相似激活、相似选择、相似匹 配、相似创造。 在最初阶段, 由于需要调用的信息量比较大, 处理的时间长,必然会导致反应的速度相对较慢。但经过了 无数次的相似重复,大脑就会产生“易化”和“募集效 应”,就会使外显认知操作转化为内隐认知,形成“快速反 应通道”,使反应的过程定型化、自动化

7、、快捷化。章太炎 先生说: “学患其不习, 既习矣患其不博, 既博矣患其不精。 偶有所得不可以为智,犹要自视若愚,愚三次,智三次,学 始有成。”章太炎先生在这里所说的“习”和“愚三次,智 三次”都是在强调习惯养成的过程,而“学始有成”则是说 习惯养成后的结果。可以设想:当诸多好的“快速反应通 道”集于一身的时候,此人也就“学始有成”了,也就是我 们所说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了。二、习惯的特性和养成 明白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原理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问题了。现代教育理论和长期的实践 告诉我们,习惯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予 以高度重视。第一,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

8、长期性,持之以恒。 笔者一直认为:习惯的养成最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从知识 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许多人之所以能够 在说话时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并不是他们认真、仔细地考 虑了如何组织主、谓、宾语的结果;演奏家之所以能够用乐 器奏出优美的旋律,也未必想到了怎样运用指法的;驾驶员 在处理道理上的偶发事件时,头脑里不一定想到了该怎样刹般人车他们所依靠的都是快速反应的直觉。这种高度自动化 的习惯反应是长期实践、多次相似重复运动的必然。所以良 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必须有足够的 耐心和毅力,反复抓,抓反复,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许多 语文学习的操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要养成习惯

9、却绝非易 事。稍有懈怠,便会走样,甚至是半途而废。 第二,要充分认识习惯形成的两重性,扬善弃恶。 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习惯也不例外,既有使人受益终身 的好习惯,也有贻误终身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在积极培 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随时注意抵制不良习惯的滋生。好 习惯如不能长期坚持,势必会由坏的习惯来取代:勤勉的习 惯不能养成,必然归于懒散;工细的习惯不能形成,必将变 得粗疏。其实,人人都有本能的嗜欲和惰性,而许多有害身 心、遗患无穷的事恰恰能够满足人一时的嗜欲,迎合人的惰 性。所以人们常会明知不对和无益,却硬是要身不由己地去 做,久而久之,不良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相反,许多可以受 用终身,影响人的

10、前途和命运的良好习惯,既不能满足人的 一时嗜欲,更不能迎合人的惰性,不可能自然形成,往往需 要下决心禁绝或限制某些本能的嗜欲,克服、战胜天生的惰 性,自觉接受一定规矩的约束,愉快地投入某些带有“强制 性”的训练,甚至要长期坚持与自己“过不去”。我们说, 人既有个体的本性 (个性) ,又有类的本性 (社会性 )。一 都有从众的心理倾向。一种习惯如果已成为众多人的群体意 识,那就会成为一种“风气”、“习俗”。家有家风,族有 族风,班有班风,校有校风,风气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影 响个人的成长。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们不能总是消极 地去逃避不良环境,而应当一起努力,从我做起,扫歪风, 树正气,营造一

11、个有助于养成好习惯的外部环境。 第三,要充分认识习惯培养的微观性,固本培元。 习惯的培养是具体的、微观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我们必 须做个“有心人”,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我们所说的 从大处着眼,就是要从习惯对人格塑造和终身发展的影响考 虑。王尔德指出:“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 我们”。所谓从小处着手,就是从不起眼的小事抓起,以 “小”见“大”。对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编张庆先 生发表了很好的见解。他说:语文教学的出路何在 ?我看还是要眼睛向下,固本培元。起 点不妨低些,但训练一定要扎实,要求一定要严格。要把着 力点放在加强识字、写字、朗读、背诵、作文等训练上,放 在培养良好

12、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质上。要使过去被视为 “软”的东西真正地“硬”起来。 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殊不知宏观目标恰 是通过这些属于微观范畴的小事来实现的,不去抓这些小 事,素质教育只能是一句空话。 ( 请参见张庆著我的小学 语文观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9 年版第 103 页 )三、教学建议 最后,我们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为例,具体说 说如何操作的问题。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 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 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 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 合客

13、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 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 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 比如“勤查字典”一项,我们首先要带领学生读懂字典,明 确字典的编写者是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编 写的。你看,不论是什么样的字典,也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 检字法,它首先是将数以万计的字 (现象 )按照一定的规格 ( 或按照偏旁部首、或按照音序、或按笔画数量、或按照字 形特征 ) 进行分类;其次是从微观结构上对每一个字进行单 元或层次 (比如字形、注音、释义等 ) 的分析;最后是以举例 的方式,在分类分析之后,将其进行综合优化,以便于使用 者迁

14、移运用,解决问题。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读懂字典 的过程是一个领悟编写者如何按照“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 式”编写的过程。教学的第二步是要解决“怎样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问题。关于这一步的教学,特别需要我们 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查字典?教学中,我们不妨创设一个与实际的阅读高度相似的情境,让学 生亲身体验字典这位“不开口老师”的功能和魅力,让学生 从心里明白为什么要学会查字典的道理。第二,要通过实际 的翻检操作, 让学生在操作中了解查找、 检索的步骤、 方法 正如陆放翁所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许多方法是在实践中掌握的,“光说不练那是假把 式”。第三, 要在日常的学习或生活之中, 采取不同的方式, 不断强化“字典随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 包括拿不准的 ) 字,一定要动手翻一翻”的意识。坚持这样做, 久而久之,“勤查字典”的习惯就一定能够养成。至于其他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同而小异,我们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 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 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第 #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