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5982787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说课稿)南山外国语学校 张玉军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江苏教育版(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是高考重点考查章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圆锥曲线第一节的内容,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 “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上说,它是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所以说,无论从教材内容,还是从教学方法上都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好本章内容的关键。因此搞好这一节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

2、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探求,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操作、数学思想(待定系数法)的运用等,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合作学习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了解,体会形数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在学习本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前,学生已学习了直线与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

3、与运用的经验,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学习解析几何时间还不长、学习程度也较浅,学生对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掌握还不够。另外,学生对含有两个根式之和(差)等式化简的运算生疏,去根式的策略选择不当等是导致“标准方程的推导”成为学习难点的直接原因。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确定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为本课的难点。4、教材处理根据新大纲要求,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节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主要研究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的推导。第二课时,运用椭圆的定义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

4、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个性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 。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等。1、引导发现法:用课件演示动点的轨迹,启发学生归纳、概括椭圆定义。2、探索讨论法:由学生通过联想、归纳把原有的求轨迹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其创造性。引导发现法和探索讨论法是适应新课程体系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师生、生生交流,体现课堂的开放性与公平性。教学手段

5、: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化抽象为具体,降底学生学习难度,增强动感及直观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三、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学生:1、动手尝试;2、仔细观察;3分析讨论;4、抽象出概念,推出方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 四、教学程序教学流程设计:认识椭圆画椭圆定义椭圆推导椭圆方程椭圆方程知识讲解椭圆方程知识运用本课小结作业布置教学环节教学程序(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认识椭圆图片展示:椭圆就在我们身边。 (1)、从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2)、展示图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椭圆形状,更直

6、观、形象地了解后面要学的内容;画椭圆1、画一画 (画椭圆):(1)、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硬纸板、细线、铅笔,同桌一起合作画椭圆。(2)、3、椭圆画法:(1)画圆;(2)画椭圆。(可叫四位同学一组,自备细绳,现场画图;教师展示课件:椭圆的形成。)课件动态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接着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类新的封闭曲线椭圆。(1)、通过画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多媒体演示向学生说明椭圆的具体画法,更直观形象。定义椭圆 2、议一议(椭圆的定义及有关概念)(1)、由学生画图及教师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归纳定义。定义:在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

7、之和等于常数2a(2a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记F1F2 |=2c.(2)、椭圆定义的再认识。问题:为什么要满足2a2c呢?(1)当2a=2c时,轨迹是什么?(2)当2a|F1F2|时,是椭圆; (2)、当2a=|F1F2|时,是线段; (3)、当2a|F1F2|轨迹不存在。让学生通过反思画图,归纳定义,理解定义,利用动画演示,深刻地理解椭圆定义条件,突破了重点。推导椭圆方程3、求一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师引导)设问1: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样?(建系、设点、列式、化简)设问2:本题中可以怎样建立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根据自已

8、的经验来确定)方案1:(如图1)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轴,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方案2:(如图2)以F1、F2所在的直线为轴, F1F2的中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图1 图2方程:和请学生观察归纳二个方程的特征,从而区别焦点在不同坐标轴上的椭圆标方程;令要渗透数学对称美教学。说明:;(要区别与习惯思维下的勾股定理); 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学生较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教师结合猜想加以引导。问题点拨4、问一问:问题1:在探索中得到了椭圆方程:但不会化简。问题2:化简后得到的方程好象没有猜想简洁、漂亮,与课本上的标准方程

9、也有一点距离。设问:教师问: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我们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对于本式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对于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通过精心设问突破了椭圆方程推导的难点,深化了学生的探索活动。允许和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从“不问”到“敢问、善问”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椭圆方程知识讲解5、用一用(讲解知识)例1:判断下列各椭圆的焦点位置,并说出焦点坐标、焦距。(1) (2)(3) (4)例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标准方程(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2)

10、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并且椭圆经过点(1)、掌握椭圆方程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2)、掌握运用椭圆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运用定义法时要强化根式化简计算;运用待定系数法时强调“二定”即定位定量;(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椭圆方程知识运用6、练一练(运用知识)1、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M、N两点,则的周长为 。2、平面内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8,一个动点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10,建立适当坐标系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小结小结 :(一、二、二、三)1、 一个定义:(椭圆的定义)、2、 二类方程:(

11、焦点分别在轴、轴的上的两个标准方程)、3、 二种方法:(去根号的方法、待定系数系法)4、 三个意识:(求美意识,求简意识,猜想意识)归纳小结,突出重点,巩固新知,形成知识网络。作业布置1、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标准方程:(1)a=4,b=1,焦点在x轴上。(2)a=4,c=3,2、 运用椭圆的定义3研究性题:反思画图,观察椭圆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最大最小的点是哪个点?并用数学方法加以证明。(1)、巩固知识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2)、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的熟练程度五、板书设计课 题1、椭圆的定义2、有关概念3、标准方程(1)、焦点在轴上(2)、焦点在轴上椭圆标准方程的推

12、导过程书写例1:(写要点)例2:(1)详写(2)写关键步骤六、教学评价1、这节课围绕“认识椭圆画椭圆定义椭圆推导椭圆方程椭圆方程知识讲解椭圆方程知识运用”这一主线展开。2、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动手实践,自己总结出椭圆定义,符合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规律。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注重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2011年清华等五校联考(华约)自主招生数学试卷1.设,. 集合、都是的真子集,.证明:集合或中,必有两个不同的数,它们的和为完全平方数.2.设,方程的两个根是和,且,又.试比较与的大小.3.求函数的最小值,并求出相应

13、的的值.4.已知是定义在上的不恒为0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有.(1)求,的值;(2)判定函数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求数列的前项和.5.已知关于的方程,. 证明方程的正跟比1小,负根比大.6.设,是两个正数,且. 当时,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求,值.8.某生产队想筑一面积为144的长方形围栏,围栏一边靠墙. 现有铁丝网50,筑成这样的围栏最少要多少铁丝网?已有的墙最多利用多长?最少利用多长?9.在正方形中,过一个顶点作对角线的平行线,若,且交边于点. 求证:.10. 设的重心为,外心为,外接圆半径为,. 求证:11.设圆满足:截轴所得弦长为2;被轴分成两段弧,其弧长比为,在满足上述

14、条件的圆中,求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最小的圆的方程.12.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外有一点. 已知,设过且与圆外切于点的圆的圆心为.(1)当取某个值时,说明点的轨迹是什么曲线?(2)点是轨迹上的动点,点是圆上的动点,记的最小值为.求的取值范围.13.设数列的前项和为,点均在函数的图像上.(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项和,求最小正整数,使得对所有都成立.14.已知函数, . 若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011年华约试题解析一、 选择题(1) 设复数z满足|z|1且则|z| = ( ) 解:由得,已经转化为一个实数的方程。解得|z| =2(舍去),。(2) 在正四棱锥P-ABCD中,M、N分别为PA、PB的中点,且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切为。则异面直线DM与AN所成角的余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