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5981720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此次评的是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所以这节课关注的重点不是字词,而是课文内容,以下就根据课堂教学步骤来说说我的评价。一、学生讲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此环节应该是这个班级的固定环节,花了4分44秒,时间刚好,这个学生讲故事也讲得不错,但是教师的评价仅仅只是“不错”,没有过多的语言。其实,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需要的老师的鼓励和赞美,否则自己精心准备的故事演讲只得到老师“不错”两个字的评价,会大大降低学生的积极性的。二、正式上课教师引入:“上节课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这节课继续领略它深沉的美。”师板书,但字好像写歪了。三、复习生字词,学生轮流读,全班读。这一环节中,教师口令下得不

2、是很明确,好几个学生都不知道是不是轮到自己读。)四、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集体朗读最后一段。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学习25段,说说喜欢的季节。1秋天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读秋天的段落,并让学生说说喜欢秋天的哪些景物,为什么喜欢这些景物。除了这些,教师此刻还不断向学生介绍其它的东西,但没有图片展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未必都能明白教师口中所说的这些东西,所以在此反而显得累赘。教师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学生去了小兴安岭能有机会获得那里的东西,学生想要什么并说明理由。很多学生都回答说要灵芝和人参,因为价格贵,人参还能使人长命百岁等等。这一环节,应点到即止,讲得太多没有必要,何况灵芝和人参的一些作用价

3、值不是本堂语文课需要教学的内容。2冬天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冬天的段落,并让学生说说喜欢冬天的哪些景物。此时有一学生回答喜欢黑熊,这时老师总结说:“也就是说你喜欢动物,是不?”这个“是不”我觉得太口语化了。教师的课堂用语应该很规范。接着教师又问了一系列关于黑熊的问题,比如:黑熊在洞里干什么?是不是在玩?为什么?仿佛在解释科学知识,而不是语文课了。3春天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春天的段落,并让学生说说喜欢春天的哪些景物。在这个环节的讲解中,“是不”又再次出现了。此外,讲春天这一段时,学生在朗读完“小溪”和“树木”的片段后,教师没有予以肯定或否定的评价,忽视了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4夏天在此段的讲解中,“是不”又

4、出现了。5总结春夏秋冬都提到的景物,齐读第一段。在此环节中,“是不”又出现了。五、总结课文在讲解课文的结构时,速度有点快,有些学生其实答不上来,可以呈现课文的结构图方便学生理解。六、课堂小练笔以总分总方式写写自己的家乡。七、图片欣赏小兴安岭,布置作业“是不”再次出现。布置的作业可操作性不强,无法检查。总的来说,这堂课的结构还是很完整的,对于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的讲述时间安排也很合理,始终围绕最后一段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小兴安岭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最后又通过对四个季节的归纳,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意思,这样一来课文的结构也就昭然若揭。但其中也不乏几个问题:1学生读完课文,评价语句少甚至不予评价。2“是不”这样口语化的词语出现多达五次。3.有些内容不在语文学科教授范围之内。4.讲完秋冬两季教师都会指导学生齐读,但讲完春夏两季学生没有齐读,可能是教师忘记了,但不能忽视齐读的作用。5.板书不完整,几乎没写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